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可持續發展導論

(200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可持續發展導論》是2008年7月1日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羅傑斯(Rogers.P.P)(美國)賈拉勒(Jalal.K.F)(美國)博伊德(Boyd.J.A)。
書    名
可持續發展導論 [1] 
別    名
an introduc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    者
(美國)羅傑斯(Rogers.P.P)(美國)賈拉勒(Jalal.K.F)(美國)博伊德(Boyd.J.A)
譯    者
郝吉明、邢佳、陳瑩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7月1日
頁    數
259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22031655
叢書名
國外名校名著
尺    寸
25.8 x 18.2 x 1.2 cm
重    量
422 g

可持續發展導論內容簡介

《可持續發展導論》介紹了關於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主題,包括脱貧的方法及關係、環境政策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政策及市場失靈、管理、參與、非自願移民、災害管理等。《可持續發展導論》中也提出了基於經濟增長、分配效率及人口增長的脱貧策略,其中關注了包括補助金合理利用下的經濟增長,通過參與過程及扶貧法律體系而改善的分配效率,性別敏感制度和婦女意願下的人口增長等核心方面,將社會層面的許多因素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考慮,將環境及社會更緊密結合起來。《可持續發展導論》中同樣涉及消費、生產及分配這些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決定因素,關注的焦點是新的產業革命。另外《可持續發展導論》設立單獨章節介紹了可持續發展指標及趨勢,環境管理相關的政策,以及機制和法律,社會因素,經濟學和自然資源核算。

可持續發展導論圖書目錄

第1章 從馬爾薩斯到可持續發展
1.1 一些思想學派(和一個聲明)
1.2 為何要可持續發展?
1.3 實現可持續的九條途徑
1.4 經濟學:悲觀的學科
1.5 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性
1.6 由三大能源支撐的高速交通業的可持續性
1.7 展望
第2章 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2.1 可持續性的概念
2.2 主導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2.3 可持續發展、環境與貧窮間的關係
2.4 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
2.5 可持續發展的案例分析
3.1 人口、收入與城市化
3.2 醫療保健
3.3 食品、漁業和農業
3.4 物流與能源流
3.5 交通:汽車業
3.6 預防原則
3.7 森林
3.8 水資源
3.9 自然服務功能的評估
3.10 應對全球問題
第4章 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
4.1 指標體系的必要性
4.2 統計程序
4.3 排放、擴散和影響模型
4.4 綜合指標
4.5 其他權重體系
4.6 主成分分析的應用
4.7 三個環境質量指數
4.8 小結
附錄
第5章 環境評價
5.1 1969年國家環境政策法案
5.2 環境影響評價
5.3 基於環境影響的項目類型
5.4 影響的鑑定方法
5.5 環境影響評價程序
第6章 環境管理:趨勢與政策
6.1 環境管理的里程碑
6.2 難題重温
6.3 關於環境的一些部門政策
6.4 環境影響評價
6.5 環境管理的制度框架
6.6 環境管理的成效
6.7 人類對環境的理解
6.8 環境為什麼如此糟糕?
6.9 千年發展目標
6.10 結論
第7章 立法、國際法和多邊環境協議
7.1 定義
7.2 國際法的來源
7.3 國際法背景下的四個問題
7.4 多邊環境協議
7.5 律師、學者與法官對環境法和可持續發展的早期貢獻
7.6 結論
第8章 社會因素及政策
8.1 消除貧困
8.2 參與式發展
8.3 建立共識
8.4 非政府組織
8.5 性別與發展
8.6 非自願性移民
8.7 土著居民
8.8 社會排斥
8.9 社會分析
8.10 社會發展指標
8.11 結論
第9章 可持續性的經濟學
9.1 關於環境和經濟要素作用的經濟學思考的演化
9.2 福利的概念
9.3 公共物品、公共財產和私有物品
9.4 小結
第10章 可持續性:外部性、評估和時間外部性
10.1 評估
10.2 估價方法
10.3 可持續項目的經濟評價
10.4 成本的類別
10.5 一項工程的經濟生命週期
10.6 可持續發展計劃和項目的經濟評估
10.7 氣候變化減緩中投資的經濟評估
10.8 小結
第11章 自然資源核算
11.1 國家收入:定義及侷限
11.2 真實發展指數(GPI)
11.3 人類發展指數
11.4 世界銀行定義的國家財富
11.5 真實儲蓄
11.6 國家可持續發展核算小結
第12章 國際金融機構的角色
12.1 世界銀行的發展和環境觀
12.2 環境與脱貧問題的結合
12.3 環境與增長
12.4 千年發展目標及世界銀行
12.5 通過可持續發展解決貧窮問題
12.6 世界銀行的經驗與目標
12.7 共同的社會責任:三重底線
12.8 發達國家與可持續發展
第13章 國際合作
13.1 對可持續發展負責的組織
13.2 全球組織的改革和復興
13.3 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峯會
13.4 非國家組織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13.5 非政府組織和社會企業家
13.6 為可持續發展融資
13.7 區域合作
13.8 人類地球憲章
13.9 結論
第14章 可持續發展:危機、衝突與妥協
14.1 危機
14.2 自然資源與環境的角色
14.3 衝突
14.4 妥協
14.5 小結
結語:地球上的生命是否可持續?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