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召市鎮

鎖定
召市鎮,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介於東經109°20'13”—109°31'18”,北緯29°13'35”—29°19'45”之間,地處武陵山脈,東臨洛塔山脈,東南與洛塔鄉交界;西與桂塘鎮相連,北與洗洛鎮相連,東北與茅坪鄉為鄰,鎮人民政府距龍山縣城45千米, [2]  總面積230.3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召市鎮有户籍人口52560人。 [3] 
2015年11月,賈壩鄉、召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召市鎮。 [5]  截至2020年6月,召市鎮下轄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召市社區人民北路1號。 [2] 
2011年,召市鎮財政總收入460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2570元。 [2]  2019年,召市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3] 
中文名
召市鎮
行政區劃代碼
43313010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
地理位置
武陵山脈
面    積
230.3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2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召市社區人民北路1號
電話區號
0743
郵政編碼
416816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湘U
人    口
52560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召市鎮建置沿革

召市鎮原召市鎮

清雍正七年(1729年),召市鎮境域為他砂裏。
民國元年(1912年),設他砂鄉;為他砂的一、二、三、五、六保。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三區他砂鄉。
1950年3月,設三區區公所,為他砂鄉。
1955年6月,改為“中心區公所”轄召市鄉。
1956年5月,撤區並鄉為召市鄉。
1958年10月,成立召市人民公社。
1961年9月,設立召市公社。
1980年12月,改稱公社管委會。
1984年4月,改為召市鄉。
1985年1月,召市鄉改稱為召市鎮。
2005年8月,瓦房鄉,遼葉鄉併入召市鎮。 [2] 

召市鎮原賈壩鄉

清朝時期,賈壩鄉境域屬他砂、五寨裏。
民國時期,為大達鄉。
民國元年(1912年),屬他砂鄉第四保。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三區。
1950年,仍屬三區,後改為巖門鄉。
1956年,撤區並鄉設賈壩鄉。
1958年,屬召市公社賈壩巖門2個大隊。
1961年,從召市公社分出設賈壩公社。
1980年,改設賈壩鄉。 [6] 

召市鎮撤併後

2015年11月,賈壩鄉、召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召市鎮。 [5] 

召市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召市鎮下轄1個社區居委會,21個村民委員會,165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召市鎮下轄4個社區、28個行政村:召市社區、雙進社區、賈壩社區、神州社區、雙溪村、興合村、前衞村、方坡村、新園村、託利湖村、瓦房溝村、大興村、紅衞村、坪溪村、巖門坡村、安塘村、遼葉村、可立村、桃花源村、湘龍村、興平村、萬家棚村、喳拉坪村、排沙坪村、桐堡村、巖門口村、連台村、青坪村、舊寨溝村、三堡村、龍頭車村、銀嶺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召市社區人民北路1號。 [2] 

召市鎮地理環境

召市鎮位置境域

召市鎮介於東經109°20'13”—109°31'18”,北緯29°13'35”—29°19'45”之間,地處武陵山脈,東臨洛塔山脈,東南與洛塔鄉交界;西與桂塘鎮相連,北與洗洛鎮相連,東北與茅坪鄉為鄰,鎮人民政府距龍山縣城45千米, [2]  總面積230.3平方千米。 [3] 

召市鎮地形地貌

召市鎮地勢東高西低,境內地形起伏,分為高山台地和峽谷山區兩部分,主要山脈洛塔界、可立坡,境內最高峯梯子巖位於瓦房溝村,海拔1430米,最低點院落坪位於方坡村海拔616.6米。 [2] 

召市鎮氣候

召市鎮屬中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温和,晝夜温差大,冬暖夏涼,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温15.8℃,一月平均氣温3.5℃,極端最低氣温-8.7℃,7月平均氣温25.7℃,極端最高氣温38.8℃。無霜期年平均250天,最長達269天,最短為24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008.6小時,年總輻射82.2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345.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213天,最多達1839.2毫米(1963年),最少年為966.0毫米(1978年)。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4至9月,6月降雨最多。 [2] 

召市鎮水文

召市鎮境內河道屬於沅水流域,其中沅水流域面積167.8平方米。主要河道有三級河1條,總長18千米;四級河道2條,總長度31千米。河流總長度為49千米,河網密度為0.32千米/平方千米,徑流量4.74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賈壩河,從賈壩鄉三堡村至方坡村經境內大興、紅衞、前衞、方坡村於院落坪潛入地下出境,匯入皮渡河,長18千米,流域面積167.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98立方米/秒。境內主要支流有乾溪河、託利湖河、龍潭河、興龍河等。 [2] 

召市鎮自然資源

2011年,召市鎮有耕地面積3.29萬畝,人均1.03畝;林地14萬畝,累計造林7.33萬畝,其中防護林5553.7畝,經濟林177畝,竹林340畝。 [2] 

召市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召市鎮轄區總人口33439人。 [2]  原賈壩鄉轄區人口11400人。 [6] 
截至2017年末,召市鎮常住人口24600人。 [1] 
截至2019年末,召市鎮有户籍人口52560人。 [3] 
召市鎮

召市鎮經濟

召市鎮綜述

2011年,召市鎮財政總收入460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2570元。 [2] 
2019年,召市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3] 

召市鎮農業

2011年,召市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總產值11125萬元,比上年增長2.48%,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生產糧食9747噸,人均310千克,其中水稻601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百合、辣椒等,柑桔種植3030畝,產量1447噸;油料作物種植12750畝,產量1317噸,其中油菜1317噸;蔬菜種植8040萬畝,產量8218噸。
2011年,召市鎮畜牧業以豬、牛、羊為主,生豬飼養量2.73萬頭,年末存欄1.85萬頭;羊飼養量3847只,年末存欄1523只;牛飼養量3847頭,年末存欄1263頭;家禽飼養量1.6萬羽,上市家禽1.18萬羽,生產肉類792噸,其中豬肉680噸,牛肉47噸,羊肉26噸。禽蛋55噸。畜牧業總產值2347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1.1%。
召市鎮百合種植圖 召市鎮百合種植圖
2011年末,召市鎮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6萬株,林木覆蓋率15%,活立木蓄積量1.4萬立方米,水果種植3465畝,產量2435噸;主要品種為柑桔,產量1447噸。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人工養殖魚615畝,水產品產量53噸。漁業總產值36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0.39%。2011年,擁有大型農業機械25台(輛),其中糧食烘乾機1台。 [2] 

召市鎮商貿

2011年末,召市鎮共有商業網點50個,從業人員51人。 [2] 

召市鎮金融

2011年末,召市鎮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家,即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召市營業所。2011年12月底,共有各項存款餘額1.287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4071億元。 [2] 

召市鎮郵政電信業

2011年末,召市鎮郵政業務收入110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5萬元。 [2] 

召市鎮社會事業

召市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召市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87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9所,在校學生2800人,專任教師11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65人,專任教師10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均為100%。 [2] 

召市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召市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6個,建築面積490平方米,藏書3.15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7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人。 [2] 

召市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召市鎮醫療衞生機構3個,其中中心醫院1所,鄉鎮衞生院2所,村衞生室17所,社區衞生服務站1所;病牀100張,每4人擁有醫療牀位3張,專業衞生人員60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4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人,平均每4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人,平均每4人擁有註冊護士0.3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萬人次,住院病人手術150台次,出院病人2500人次,病牀使用率100%。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為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1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28萬人,參合率98%;統籌地區政策範圍內平均住院補償率100%,實際補償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5‰、7.5‰、1000‰,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0‰,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80‰。在轄區內3所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城鎮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51%。 [2] 

召市鎮社會保障

召市鎮青坪村村民便民服務中心 召市鎮青坪村村民便民服務中心
2011年,召市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5户,人數30人,支出6.1萬元,比上年增長4.5%,月人均170元,城市醫療救助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人次,共支出1.1萬元,比上年增長6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41户,人數844人,支出70.9萬元,比上年增長4.5%,月人均7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4人,支出22.3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20人次,共支出10.1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臨時救濟130人次,支出2.6萬元,比上年增長1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67人次,緊急轉移安置67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600公頃,倒塌房屋10間,直接經濟損失138萬元,救災支出10.1萬元,比上年增長1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67人次,緊急轉移安置67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600公頃,倒塌房屋10間,直接經濟損失138萬元,救災支出10.1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9萬元。新增就業人員55人,有25名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0.5%,全年共幫助15户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户至少一人就業。 [2] 

召市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召市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0千米,投遞點34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8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2.83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5萬件,徵訂報紙300份,雜誌1400冊,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門,固定電話用户7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9.4%,移動電話用户1.1萬户,比上年增加50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8%,比上年提高4.7%,光纜線路總長達108千米,主幹電纜達1000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400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370個,寬帶接入用户37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 [2] 
  • 水利
2011年未,召市鎮有各類水利設施1080處,其中小Ⅱ型水庫4座,電力提灌站5處,農村供水工程548處,塘壩318口,窖池205口,總灌溉面積2.2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09萬畝。 [2] 
  • 給排水
2011年末,召市鎮鎮區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水管18千米,生產能力150噸/日,年生活用水1.8萬噸,市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5%,年人均生活用水3噸。 [2] 
  • 供電
2011年末,召市鎮鎮區擁有20千伏以上變電站輸電線路1條,總長度100千米,用電負荷4180千瓦,是龍山電網公司的重點電網之一,綜合電壓合格率97.1%,供電可靠率99.9%。 [2] 

召市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召市鎮有召市汽車站點,鎮區道路總長度5.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12米;道路鋪裝面積33000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6.8平方米,鎮區橋樑3座,總長度158米。鎮有公交車線路1條,全長45千米,途中設停靠站3個。運營總里程達45萬千米,公交運營車輛10輛,其中汽車10輛,萬人擁有量為3台,年客運量20萬人次。 [2] 

召市鎮歷史文化

召市鎮地名由來

召市鎮原稱照圖寨而演變成招頭寨,又因市場繁榮而簡稱召市。 [2] 

召市鎮民間藝術

召市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湘西三棒鼓、土家族情歌、土家族繡花鞋墊、龍山盤歌等。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75頁.
  • 2.    湖南省民政廳主編;湖南省行政區劃大典.[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15.5: 780-781.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385.
  • 4.    2020召市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9-03]
  • 5.    全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109個縣市區批覆方案  .湖南省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9-03]
  • 6.    湖南省民政廳主編;湖南省行政區劃大典.[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15.5: 80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