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句容河

鎖定
句容河,位於江蘇省鎮江市,主要流經句容境內,為秦淮河的源頭之一。
中文名
句容河
23.39公里
流    經
句容境內
地理位置
江蘇省鎮江市

句容河幹流概況

句容河句容市段 句容河句容市段 [1]
句容河,秦淮河支流。跨句容、江寧二市、區。古名破崗瀆、上容瀆,句容河由原三岔河、黃埝河、東橋河三河連成,河源原在丹陽市境,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後句容城通丹陽段湮塞。現代河道源出句容市寶華山,上游有二支:以句容水庫為始的一支河、以北山水庫為始的二支河。兩支河在句容市華陽鎮房家壩匯合,過黃泥壩進入南京市江寧區境,由南向轉西向接納赤山湖來的句容河北、中、南河,在周子圩接納湯水河,經夏三岔,在同進橋接納東索墅河,在湖熟鎮接納團結河、經龍都鎮納勝利河,最後達西北村匯合溧水河入秦淮河,素稱秦淮北源。長64.8公里,寬25~100米,流域面積1262平方公里。下游可通航,素稱秦淮北源。 [2-3] 

句容河主要支流

南河,位於赤山湖之南。由原南、西二河合併而成,從赤山湖河口起(下葛村西北)直線向南經西溪橋至楊緒壩(虯山水庫溢洪道)向東切嶺接老河,裁彎取直過李家橋,再轉向老南河至天王壩止為主河,全長16.3公里,上受瓦屋、丫髻、方山、浮山、虯山等諸山計212.55平方公里來水,匯入赤山湖下注秦淮。
中河,自湖東圩西頭村起,經團結橋(原名崇福橋)、中河橋(原紅星橋)、紅旗橋至老趙龍橋止為主河,全長9.38公里。趙龍橋向上有兩條支河,一條向南舊名白李溪,經曹村壩,上穿常溧公路至潘沖水庫止;一條向東,經後倪壩至茅山水庫止,上受茅山、長龍山、獅子山、老虎山等諸山計151.9平方公里來水,經赤山湖下注秦淮。
北河,原名淤香河,是赤山湖最初的九河進水之一,從赤山湖東河口起經義城橋、北河橋至二聖水庫止為幹河,是古破崗瀆故道所經之地,上承135平方公里來水,經赤山湖下注秦淮。。
湯水河,以古湯水鎮得名,下起江寧縣夏三岔,向北經東、西水門、元橋、土橋至時莊滾水壩止,長13.3公里,為湯水河干河,上有黃梅、湯泉、唐家三條支河,總集水面積194.2平方公里,其中江寧縣佔113.4平方公里。
秦淮水系在上游山丘之間尚有小支河金戴、浦溪、李塔、上杆、郭莊南河及郭莊西南平圩區的二幹河等6條,均由所在鄉鎮統一規劃,調集勞力,予以整治。 [3] 
索墅西河,起於尹家邊,在江寧區匯入句容河,河長5.5公里,流域面積72.8平方公里。
索墅東河,起於姐妹橋,在江寧區匯入句容河,河長6.0公里,流域面積72.8平方公里。
解溪河(介溪河),起於索墅,在江寧區匯入句容河,河長4.8公里,流域面積84.1平方公里。 [4] 
團結河,1976-1977年春由銅山、祿口兩個公社共同開鑿的一條人工新河,故稱團結河。此河位於銅山鎮北部橫貫東西。新河包括中部的主要河道和兩端的溢洪道,西從柘木橋村向東經西焦村、東焦村,再偏北至窯墩接通三幹河,全長3.45公里。河面寬15-20米,河底高程5.5-9米,底寬4米;堤頂高12.5-13.2米,頂寬3-4米;控制面積20平方公里。新河的開鑿,縮短了防洪線路,雨季攔引南部橫山下流的山水,便於防洪排澇。但由於河底高程超越三幹河底高程較大,蓄水能量差,枯水期多段呈乾涸狀態,不能充分發揮其抗旱能力。
勝利河,源於陶吳鎮西部山丘,經陶關鎮流入祿口、秣陵,於鳳凰山西側匯入雲台河,本鎮流長約2.5公里。 [5] 
赤山湖,位於句容縣城西南33華里處,西臨赤山。該湖歷史源流有二:一是承受境內東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虯山諸山之水,二是承受境北侖山、武岐、空青、華山諸山之水。兩源總來水面積806.13平方公里,分流匯合於湖,下注秦淮河入江。赤山湖原為自然湖蕩,向稱水櫃,經歷代圍墾利用,湖面縮小。唐宋時,湖周圍部分闢為田畝,據為廬舍。20世紀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在湖河上游興建中、小水庫43座,在浚河建閘分洪,將湖堤及南、中、北河進行改線,裁彎取直,將赤山滾水壩及花蘭墩節制閘作廢,在陳家邊翻水站西側,興建赤山閘一座;將原南、北二源,九河進水,改為南源由南、北、中三河進水,原從允盛橋入湖的北源來水直入秦淮河。經過整治,赤山湖水面由原來14,3平方公里縮小到7.8平方公里。 [6] 
<b>句容縣各水系、河流情況表</b><br>
起訖地點
長度(公里)
備註
句容河
一支河
二支河
夏三岔—房家壩
房家壩—句容水庫
房家壩—北山水庫
23.39
4.50
21.20
南河
浦溪河
金戴河
天王河
李塔河
上杆河
赤山湖—天王壩
南河—孫崗
鯉魚咀—青菜地水庫
天王壩—花家棚
花家棚—李塔水庫
花家棚—上杆水庫
16.30
8.00
5.70
6.00
6.40
10.00
中河
茅山河
潘衝河
赤山湖—老趙龍橋
老趙龍橋—獾子村
老趙龍橋—潘沖水庫
9.38
4.04
11.45
北河
赤山湖—二聖水庫
7.20
湯水河
湯泉河
唐家河
黃梅河
西叉分支
馮崗分支
元橋—時莊壩
許家橋—莊裏村
西時莊壩—耳頭
元橋—耳頭
侯家邊—西山
阜東水庫—馮崗
3.29
4.75
3.84
18.10
2.02
2.00
其中江寧境內2.5公里
高陽河
郭莊南河
龍德河—甲山
壩甲山壩—石灰壩
7.4
02.00
江寧境內2.5公里
二幹河
1條
陸家橋—和平閘
1.80
[7] 

句容河水利建設

句容河水庫

北山水庫,原名普渡橋水庫,位於縣境北部句容河二支河上游,庫區在大卓、亭子兩鄉境內。1958年4月開始興建,1960年1月大壩高程52米時(設計高程60米)即合龍蓄水,後經三次配套續建,建成3孔溢洪閘,最大泄洪量250秒立米,壩頂長260米,頂寬6米,水域0.8萬畝,平均水深4.15米。先後在大壩東端建成東干渠輸水隧洞和提水站、發電站各一座。1978年對大壩戴帽加高到60.5米,並建漿砌塊石擋浪牆一道高1.5米,牆頂高程61.5米。
二聖水庫,位於句容縣中部緩崗地區,秦淮河支流的北河上游。1958年3月動工興建,1960年6月大壩合龍,壩頂高程18.5米,砌做塊石護坡。1967年進行續建配套,壩頂高程21米,頂寬6米,長1520米,水域2.05萬畝,平均水深1.93米。1969年興建補水站一座,裝機6台255千瓦。1973年在壩埂北端建成單孔12米混凝土浮體閘一座,最大流量108秒立米。1977年對大壩採取戴帽加高,頂高加到22米,壩頂增建漿砌塊石擋浪牆一道,高2米,頂高程23米,溢洪閘以北增開非常溢洪道,增加行洪能力,確保汛期安全。1979年,在北涵出口處建成水電站一座,裝機1台,18千瓦。
句容水庫,位於縣城東北句容河上游,距縣城4公里,開始以“戴家邊”村命名,1963年改名為句容水庫,水域0.86萬畝,平均水深2.48米。縣自來水廠和縣化肥廠工業用水均取之該庫。水庫主體工程於1958年4月開始興建,1962年10月建成,大壩頂高程31.8米,壩頂長848米,北端設明渠溢洪道。1968年改建成3孔溢洪閘,設計流量90秒立米。1977年在大壩北端增開非常溢洪道,1972年7月3日暴雨,開啓溢洪閘泄洪時,發現第一級消力池底部被沖壞,閘門和工作橋有劇烈震動。1984年對溢洪閘進行加固處理,改建陡坡和消力池,增建壩頂擋浪牆一道,拓寬閘下排洪河道,最大泄洪量100秒立米,加固工程於1985年8月完成。 [8] 

句容河河道整治

自句容縣下三岔至房家壩,長23.39公里,是秦淮河上游重要的排洪幹河。房家壩向東北與向北有2條源流,它上承武岐、空青、大華諸山286.5平方公里面積的來水,經三岔向西匯入秦淮河,素稱秦淮北源
據史志記載: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縣民許椿捐資起築黃埝土壩。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句容知縣茅一桂,自浦頭(今北山水庫)至下三岔之間,“建閘三四重,蓄水灌溉通舟楫”。萬曆四十三年,南京工部尚書丁賓開秦淮河,上抵句容縣城南門。
民國24年,江蘇省建設廳派員疏浚秦淮河上游句容段,長6.9公里,後因山洪暴發,沖毀攔河壩而停工。
1955年冬,疏浚黃泥壩至縣城東門橋河段,有1萬餘勞力參加施工,完成土方49萬立方米。1974年冬疏浚句容河,並將其上段改道,自老南門橋直線經長龍山、兆文山之間至周岱與老河銜接。後因長龍山、兆文山是砂石土層,不易開挖而停工。
1976年春建成新赤山閘
1977年秋,重新修改河線,工程分為二期實施:第一期工程由周岱至南門橋,長7.81公里,1978年春節時開工,完成土方314萬立方米,1978年冬,第二期施工,從南門橋至房家壩,完成土方146萬立方米,增建房家壩二級跌水和興建250千瓦水力發電站一座,公路橋4座,農橋和涵洞18座。 [9] 
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縣民許椿捐資起築黃埝土壩,渚積水利,灌溉民田。元至正七年(1347年)到明洪武十年(1377年),自黃埝河至縣南橋能通舟楫。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句容知縣茅一桂曾議開句容河自鋪頭(今北山水庫)至下三岔之間,建閘三四重,蓄水灌溉通舟楫。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南京工部尚書丁賓準開秦淮河道,上抵句容縣城南門。民國24年(1935年)江蘇省建設廳遴員疏浚秦淮河句容段長6.9公里,後因山洪暴發,沖毀攔河壩而停工。
1955年冬,對句容河初步拓浚。先從黃埝壩至縣城東門橋開始,長7公里,河底標高6.5~8米,底寬5米,上工勞力10150人,完成土方49.6萬立米。1959年冬,疏浚夏三岔至陳家邊,長3.5公里,河底標高2.7~2.9米,河底寬10米,堤頂高13.2~13.4米,頂寬4米,完成土方56萬立米。
1974年發大洪水,句容河道排泄不暢,縣城三面被洪水包圍,一片汪洋。是年秋,進行全面規劃,決定將句容河上段改道,由老南門橋直線經長龍山與兆文山之間開挖新河到周岱村接老河,裁彎取直,長度減少三分之一,減少挖廢土地。當年冬,抽調石獅、城東公社1萬勞力施工,並有半機械化配合。由於事先未經地質探勘,施工中發現兆文山、長龍山是砂石土層,量達70餘萬立米,不易開通而停止開挖。1977年秋,縣委修改治理句容河方案,經過實地察勘,提出從縣城東南郊直插兆文山、杜家山之間,經方便村大彎向南,至石人頭南接周岱老河,分兩期施工。第一期工程,周岱至南門橋,長7.81公里,於1978年春節開工,動員18個公社及縣城機關、廠礦等8.5萬人大戰句容河,完成土方314.29萬立米。是年冬,進行二期工程施工,從南門橋至房家壩,長2.39公里,發動5個公社17840人,完成土方145.94萬立米,並完成橋涵等配套工程,國家投資經費299.3萬元。為沿河兩岸環城、石獅、三岔3個鄉的兩萬餘畝農田的排洪、引灌以及今後發展航運打下基礎。 [10] 

句容河航道

三國到南北朝時的破崗瀆、上容瀆水運曾一度繁榮,唐宋時的鹽港(下蜀港)和元明時的龍潭水馬驛因長江主泓道北遷,南岸淤漲而廢棄;清代浚拓便民河,促使沿江水系水運復甦,而秦淮水系和太湖水系河道,因多數河牀比降懸殊,坡陡流急,不利水上運輸,少數河牀淤墊,通航困難,1979年僅有七級以下航道76.5公里,常年營運的僅大道河航道2公里。
句容河航道,自句容河房家壩發電站以下,經東門橋、句容河橋、南門橋、瓜子溝、杜家村、石獅方便橋、黃埝壩,陳家圩、闕巷、三岔趙家橋、戴塢村至赤山友誼橋止,長19.3公里,為七級航道。1955年拓浚黃泥壩至東門橋段。1959年又疏浚下段。1978年大規模整治後,自房家壩以下的10.2公里,河底標高為4米,底寬13~15米,航閘控制水位7米,可通航噸級為20噸。 [11] 

句容河流域概況

秦淮河源頭句容河流域主要有句容市,該市地處蘇南,東連鎮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東南門户,素有“南京新東郊、金陵御花園”之美譽。全市總面積138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0萬,是長江三角洲一座集港口、工業、商貿、旅遊為一體的城市。句容於西漢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縣,迄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是江蘇省最早建縣的13個文明古縣之一。199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是國務院最早公佈的對外開放地區之一。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草莓之鄉、江蘇省文明城市。境內氣候温和,山水秀麗,人文薈萃,古蹟眾多,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律宗第一名山”——寶華山。句容自然資源豐富,礦產品種多樣,旅遊資源獨特,農業資源豐富,還擁有3.7公里的長江深水岸線。句容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滬寧高速、寧太高速、寧杭國道、312國道等八條國、省道橫貫東西南北。句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201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5.6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61877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51億元,全國百強縣排名第63位。 [12] 
參考資料
  • 1.    航道處航政執法人員加強句容河等級航道巡航工作 .  .句容市航道管理處[引用日期2015-04-20]
  • 2.    江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江蘇省志地名志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3 - 10 :第五章 自然地名 第三節 陸地水域地名 一、河 流 .
  • 3.    句容縣編纂委員會 .句容縣誌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4 :第七篇 水 利第四章 河道整治 第一節 秦淮河水系河道治理 .
  • 4.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自然志編纂委員會 .南京市志·自然地理志 .中國·深圳 : 海天出版社出版 ,1992年10月第1版 :272 .
  • 5.    祿口街道的河流  .江蘇省南京市祿口街道辦事處[引用日期2015-04-21]
  • 6.    句容縣編纂委員會 .句容縣誌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4 :第七篇 水 利 第三章 赤山湖整治 .
  • 7.    句容縣編纂委員會 .句容縣誌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4 :第四章 水 文 第一節 水系 河流 .
  • 8.    句容縣編纂委員會 .句容縣誌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4 :第七篇 水 利 第一章 塘壩庫溝修建 第二節 水 庫 一、中型水庫 .
  • 9.    《鎮江市志》中河道工程部分 
  • 10.    江蘇地方誌《句容縣誌》河道整治篇 
  • 11.    句容縣編纂委員會 .句容縣誌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4 :第九篇 交 通 第二章 水路交通設施 第一節 航 道 .
  • 12.    自然地理 .  .句容市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15-04-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