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陽關

鎖定
陽關在敦惶市區西南70公里處,因在玉門關以南,以南為陽,故名。
中文名
古陽關
地    址
敦惶市區西南70公里處
遺    址
陽關遺址周圍
南湖鄉
吐魯番

古陽關歷史背景

陽關古道 陽關古道
陽關漢時為陽關都尉的治所,晉時在此置陽關縣。唐時的陽關已受風沙侵蝕,成為荒漠邊關的代名詞了。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便是這種惆悵之聲。以後,由於沙漠的侵蝕,陽關終於被流沙吞沒了,故古人有“陽關隱去”的説法。
古董灘 古董灘
陽關故城,早已無存,故址今在何處,説法不一。後經考古工作者及有關專家多方論證,認為陽關應在敦煌市南湖鄉西隅的“古董灘”上。
古董灘,東靠農田、南有元台子山、西依青山子梁、北到墩墩山,沙丘從南到北自然列成20餘道天然屏障。在這裏不時可以撿到古代陶片、兵器、貨幣、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殘片等古董,並殘存部分房屋、窯址、夯土牆、農田渠道等遺址。如今,只要稍微細心一點,還可以找到幾件古董,古董灘西邊有一條20多米深的河谷,平時上游乾涸,下游泉水涓涓,匯成小河,由北流去。山洪來時,由此溝直瀉。當地稱為“西溝頭”,溝兩岸有漢代墓葬羣。 [1] 

古陽關陽關遺址

陽關遺址 陽關遺址
陽關遺址周圍,是山水經過的地方,到處都有洪水沖刷、植被破壞的痕跡。古人曰:把關就是把水,陽關附近水源充足,最大的獨立水源有渥窪池和西溝頭,由此,充分證明了古人選關擇基,是很重視把守水源的。從古董灘向西翻過14道沙梁,有一大片版築遺址。經試掘,房基排列整齊而清晰,面積上萬平方米,附近並有斷續寬厚的城堡牆基,還出土了一些遺物。古董灘和墩墩山中間,有一大片東西走向的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可見,這裏很久以前就有人類生活。
墩墩山頂上的烽隧 墩墩山頂上的烽隧
陽關附近有十幾座烽燧,其中尤以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烽隧最大,地處最高,保存也較完整。烽燧用土壑夾蘆葦砌築而成,上面有殘餘圍牆,一條馬道直通頂部。烽隧周圍有半人高的護欄,旁邊豎有説明牌:“墩墩山烽燧系漢代建築(約公元111年~前102年),現殘高4.7米、上寬南北8米、東西6.8米、底寬南北8.8米、東西7.5米、為古陽關候望之處,故有 ‘陽關耳目’之稱”。

古陽關南湖鄉

南湖鄉的葡萄園 南湖鄉的葡萄園
從墩墩山北面下去,不遠處有一片長不過10公里、寬不到5公里的綠洲,這便是著名的南湖鄉。全鄉有17個自然村,6000多人口,户户栽樹、村村築園,共種植各類樹木1.5萬畝,人均有樹2000多株。品種包括:參夭的白柳、婆姿的綠柳、汁盈的香梨、飄香的蜜桃、鮮亮的蘋果、甜脆的紅棗、醇美的葡萄等。尤其是葡萄,品種最多、質量最優,可與吐魯番的葡萄媲美,故南湖鄉又有“小吐魯番”之稱。
每年8月下旬~9月上旬,是南湖鄉葡萄的成熟期。此時,走進葡萄園,眼前是一片迷人的景象,一架架長滿掌形葉片的葡萄,好象是撐開了一把把翠綠色的小傘,濃蔭匝地。傘下,一串串、一簇簇的葡萄綴滿枝頭。鄉民們手拿剪刀、臂挎小籃,忙碌採摘。如果此時遊客能光臨南湖鄉,一定會受到鄉民們的熱情款待,吃個肚兒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