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琶茶

鎖定
古琶茶,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中文名
古琶茶
登記年份
2020
產地名稱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
品質特點
條索緊結,色綠有毫,香氣濃、有花香,湯色黃綠亮,滋味甘醇,葉底黃綠

古琶茶產品介紹

古琶茶條索緊結,色綠有毫,香氣濃、有花香,湯色黃綠亮,滋味甘醇,葉底黃綠。

古琶茶自然生態環境

2.1地貌 古琶茶保護範圍地處廣西中部、大瑤山西麓海拔300m~600m的丘陵地區,該區域時常雲霧繚繞,非常適宜發展茶葉種植。 2.2 土壤 該區域土壤以紅壤土為主,有機質平均含量約為45g/kg,土壤pH值4.5~5.5;利於茶樹氨基酸合成轉化和富集,形成古琶茶甘醇的口感。 2.3水文 古琶茶灌溉用水主要來源於大瑤山水源林自然保護區山泉水及天然降水,該區域內的山泉水未受工業污染,泉水水體清澈潔淨,水質優良,礦物質豐富,水質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水源地及周邊自然水環境友好,為古琶茶的生長提供充足優質的水份來源。 2.4氣候 古琶茶保護範圍地處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50h,多年平均氣温20.8℃,年平均無霜期達330d以上,年均降雨量14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77%;光照、温度、降雨等自然資源豐富且分佈均勻,晝夜温差大,使得這一範圍內生產的古琶茶氨基酸豐富,咖啡鹼含量較低,促成古琶茶鮮爽、甘醇的特性。

古琶茶地域範圍

古琶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象州縣妙皇鄉所轄大梭村、盤古村、龍頭村、新造村、路村、寮村、妙皇村、山定村、花侯村、塘頭村、橋頭村、思高村共計12個行政村。地理座標為東經109°41′~109°51′,北緯23°44′~23°56′之間,保護面積1000hm2,保護產量1100t(幹茶)。

古琶茶產品品質特徵

4.1外在感官特徵 古琶茶條索緊結,色綠有毫,香氣濃、有花香,湯色黃綠亮,滋味甘醇,葉底黃綠。 4.2內在品質指標 古琶茶各主要品質指標控制範圍如下:咖啡因≥2%,茶多酚≥20%,水浸出物≥40%,遊離氨基酸總量≥4%。 4.3安全要求 古琶茶產品安全衞生指標必須符合GB276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等國家標準的要求。

古琶茶特定生產方式

3.1產地選擇 古琶茶生產基地選擇在生態環境良好、遠離礦區和公路、鐵路幹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具有可持續的發展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產地環境空氣質量、灌溉水質量和土壤環境中污染物含量,要求符合NY/T 5295 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評價準則的相關規定。茶園選在排水良好、開闊寬廣、集中連片,土壤PH值4.5~6.5之間的避風坡地建園;丘陵山地坡度在20°以下的沿等高線橫向開墾種植,坡度20°~30°的採用建立水平階梯式種植。 3.2品種範圍 品種為古琶茶地方羣體種。 3.3種植過程管理 3.3.1培育土壤 種植茶葉樹的土地宜先進行2次翻土後再種植。第一次翻土深度20cm~30cm,施放有機肥;第二次翻土地50cm以上,再次施放有機肥;清理茶園的石頭和雜草;將土地挖成一行一行的壟狀,寬度1m~1.2m。 3.3.2合理種植 茶苗沿山體等高線種植,一般單行條栽,行間距1.5m×0.3m;雙行栽種時,行距1.5m,小行距0.33m至0.4m,株距0.2至0.3m。每畝用苗5000株左右;茶苗種植階梯式茶園,雙行條載行間距1.5m×0.3m,小行距0.4m至0.43m左右,每畝7000株左右。移植時把根部用稀泥漿包裹,以確保存活率。 3.3.3樹型管理 幼齡茶園第一年保齊苗,培養最佳豐產樹冠(型)。茶苗第二足齡時,茶園內有75%達到苗高≥30cm,第二次修枝培養骨幹枝,第三次修枝形成豐產樹冠骨架;以養為主,後期以採代剪。採用輕修剪和深修剪交替進行的方法,進行定型修剪,更新樹冠,整理樹冠面,清楚樹冠內的病蟲枝、枯枝和細弱枝,新修剪後要加強肥培管理,包括深翻改土,施放有機肥,增效鉀肥、氮肥,延緩衰老。各項操作嚴格 按照GB/Z 26576茶葉生產技術規範執行。 3.3.4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採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為主,農用化學藥劑防治為輔,方法有:一是新建茶園應做好苗木檢疫工作;二是及時採摘和修剪茶樹,並將病蟲枝葉帶出茶園焚燒;三是每10畝茶園安置一盞殺蟲燈殺滅蛾類害蟲或張掛黃板滅蟬;四是非生產季節可選用礦物源農藥、礦物油進行封園。五是利用天敵和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六是針對頑固、威脅較大的害蟲可根據防治對象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農用化學藥劑,嚴格按配比計量施用以達到防治目的,農藥的安全使用必須符合GB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的相關要求。 3.3.5採收 古琶茶樹一年四季都產茶青,以春季茶青品質最佳,根據市場需求與產品口味分季、分批採收。手工採茶要求用提採摘且保持芽葉新鮮、完整、均勻,不夾帶茶果、老葉、老枝,一芽一葉為上佳,一芽二葉為佳。 3.4加工過程管理 3.4.1加工流程 古琶茶採用半機械化加工,加工工藝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做形→烘乾→提香。 3.4.2加工工序 3.4.2.1攤放 鮮葉採摘後用專門攤放器具攤放,攤放時間為春季6h~8h,夏、秋季3h~4h;若是雨水葉攤放時間要適當延長,推放過程中要輕翻以釋放熱量。鮮葉經攤放後,葉質變軟,發出清香,含水率將至70%左右為適宜,可進入下一工序。 3.4.2.2殺青 採用滾筒殺青機機械殺青,勻速投葉,滾筒殺青機出葉口應配備排氣扇。鍋温先高後低,温度控制在260℃~280℃,殺青時間晴天嫩葉約4min,老葉和雨、露水葉約5min,當色澤轉暗,葉質變軟,嫩莖折而不斷,手握成團,鬆手不易散開,青草氣散失,略顯清香,無紅梗紅葉,無焦邊、魚眼泡,茶葉含水量降至55%左右為適宜。 3.4.2.3揉捻 採用揉捻機進行揉捻,投葉量以揉桶八至九成滿為度,揉捻時間 15 min~25min。揉捻以揉緊條索又保持芽葉完整為原則,以特級、一級鮮葉80%以上成條,二級鮮葉60%以上成條,能擠出茶汁為適度。 揉捻工序結束,揉捻葉要及時解塊。 3.4.2.4做形 揉捻葉解塊後放入120℃~180℃的滾筒殺青機內滾炒約6min,當聞到芳香撲鼻,香氣顯露,外形微曲為適度。做形葉在竹篾匾內靜置涼受待烘乾,使芽葉尖邊還潮。 3.4.2.5烘乾 預熱烘乾機温度達到100℃~120℃時投葉,薄攤至可見少量網孔為宜,烘乾至含水量6%~8%,達到用手指捏茶成粉為適度。 3.4.2.5提香 採用烘焙機進行提香足幹,温度90℃,時間約40min左右,烘至含水量6%以下即可。 3.5生產記錄要求 生產過程中主要是建立生產檔案,對種植品種、病蟲害發生情況、技術措施,肥水管理、採摘、加工、產品包裝、銷售出庫等生產過程應進行詳細的記錄,並妥善保存2年以上。

古琶茶包裝標識規定

5.1標誌使用人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生產經營的農產品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已取得登記農產品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具有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議,在協議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5.2標誌使用人權利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5.3標誌使用人義務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正確規範地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5.4其他要求 從事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