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鎖定
古琴藝術,中國藝術研究院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3] 
2006年5月20日,古琴藝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34。 [1] 
中文名
古琴藝術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表演藝術

古琴藝術簡介

關於琴的創始者,總覽歷代文獻與上古傳説,有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造琴幾種説法。有專家學者認為,商代的甲骨文中“樂”字是“從絲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可謂商代已有琴之一説。《詩經》中載有自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305首古代樂歌。其中琴的記載反覆出現於字裏行間,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等,説明當時的琴樂已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層面。孔子也曾將《詩經》305篇“皆絃歌之”,表明《詩經》實為最早的琴歌總集。可見,琴在三四千年前就已廣泛流傳。 [2] 

古琴藝術表演藝術

古琴有七根弦,十三個徽,通過十種不同的撥絃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個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種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發音,其聲剛勁渾厚,常用於曲調中的骨幹音;“泛”是以左手輕觸徽位,發出輕盈虛飄的樂音(泛音),多彈奏華彩性曲調;“按”是左手按弦發音,移動按指可以改變有效弦長以達到改變音高的目的。同一個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於變化。

古琴藝術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古琴藝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