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文字學導論

(唐蘭創作的古文字學通論性著作)

鎖定
《古文字學導論》是中國文字學家唐蘭創作的古文字學通論性著作,成書於1934年。
《古文字學導論》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先介紹古文字學的範圍和歷史,然後敍述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下編着重論述古文字學的研究方法。此書有不少創造性的見解,在古文字學界有廣泛影響。 [1] 
作品名稱
古文字學導論
作    者
唐蘭
類    型
古文字學
首版時間
1934年
字    數
134千字

古文字學導論內容簡介

《古文字學導論》分上下兩編。上編內容:1.古文字學的範圍和歷史;2.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上編中,唐蘭把古文字分為四系,即:殷商系文字、兩週系文字、六國系文字和秦系文字。認為這四系文字既有密切的聯繫,又有各自的特點。作者認為從春秋至漢是古文字學的創始時期,許慎是這一時期中的成功者,但許慎的成就並不突出。漢至清初是古文字學的衰落時期,清乾嘉以後至當下是復興時期。關於漢字的起源,唐蘭認為“八卦説”“結繩説”“倉頡造字説”都是沒有道理的。認為“最初的文字,決不是一手一足之烈”,而是經千萬人之手,由圖畫逐漸演變而來的。作者在論述古文字演變過程中,採用象形、象意、形聲的三書説代替傳統的六書説,認為象形文字的產生至少已有一萬年以上,象意文字的完備至少在五六千年以前,形聲文字的產生至少在三千五百年以前。 [2] 
下編內容:1.為什麼要研究古文字和怎樣去研究它;2.一個古文字學者所應當研究的基本學科:甲、文字學,乙、古器物銘學;3.古文字的莧集和整理;4.怎樣去認識古文字;5.研究古文字的戒律;6.應用古文字學。下編中,作者提出了研究古文字的四種方法:對照法、推勘法、偏旁的分析和歷史的考證。認為前兩種方法雖然十分有用,但有它們的侷限和不足,“假使沒有可供對照的材料和孤文隻字無法推勘的時候,就絲毫沒有辦法了”。因此特別推崇偏旁分析法,認為“這種方法最大的效驗,是人們只要認識一個偏旁,就可以認識很多的字”,比如釋出了“斤”字,就可以認識“斫”“兵”“新”“忻”等二十多個從“斤”的字。用這種方法去整理甲骨文,可以使可識之字增加一倍之多。歷史的考證法重在探求文字發展演變的規律。唐蘭指出:“偏旁分析法研究橫的部分,歷史考證法研究縱的部分。這兩種方法是古文字研究裏的最重要部分。”對古文字的分類,唐蘭打破了《説文解字》的540部,提出了“自然分類法”。該法以象形為部首,由象形字分化出來的單體象意字隸屬於“部”,復體象意字隸屬於“科”,由象形、象意孳乳出來的形聲字隸屬於“系”,使得由一個原始象形所孳乳出來的文字組成一個系統。 [2] 

古文字學導論作品目錄

自敍
追記
上冊附上編正訛
下冊附下編正訛
改訂本附改訂本正訛
圖版
第三版跋
出版附記
整理説明 [4] 

古文字學導論作品思想

該書的《引言》説明該書寫作的目的在於建立科學的古文宇學。作者對當時古文字研究中出現的兩種不良風氣——或墨守成規,拘於羅振玉、王國維等人的結論,或不懂古文字學常識主觀臆斷提出了尖鋭的批評,強調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性,指出:“一種科學,應當有原理、方法和規則。沒有系統的理論,是無從定出標準來的。沒有標準,所用的方法就難免錯誤。根據若干原則來建立一個系統,創造出許多方法和規則,這種方法或規則,應用時沒有矛盾,這才是科學,這才是學者們應負的責任。”該書的綱目也反映出作者這種思想。書分上、下兩編。從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3] 
第一,創立了一整套古文字研究方法。作者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和經驗,總結出考釋古文字的四種方法:對照法、推勘法、偏旁的分析、歷史的考證。他指出,以不同時代、不同字體的文字相互比較的對照法和參照文義、辭例、叶韻關係來釋字的推勘法是可行的、必要的,前人曾用它們正確地辨識出一批古文字。但如果侷限於這些方法,有時仍不免陷於主觀臆測,所以,作者着重闡述了後兩種方法。清代學者孫詒讓曾用偏旁分析法考證古文字,但由於所見材料有限,成果不大。作者系統地發展了這個方法,強調客觀地認清偏旁,既經釋定不能因主觀成見任意改讀,這樣就可以認出同一偏旁構成的一組字,他稱之為“字族”。作者認為,單個的識字猶如手工勞動,用偏旁分析好比機器生產,用這種方法整理甲骨文能使可識之字比一般的估計增加一倍。他還進一步提出歷史考證法,以發展的觀點追溯文字的演變歷史,探求其發展乃至訛誤的規律性。它與偏旁分析法分別從縱、橫兩個角度進行研究,互相補充參證,從而確立了一套完整的古文字研究方法。 [3] 
第二,探討中國文字的起源。作者認為,所謂倉頡作書及文字源於八卦或結繩的傳説都是不可靠的,最初的文字絕非出於一人之手,而是千萬人的創造。絕大多數文字起源於圖畫。甲骨文裏已有許多形聲字,它們大致產生在3000至4000年前,作者稱之為近古期:並推測此前經歷了一個遠古期,最早的象形文字可能至少已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這樣,就將中國可考文明史的上限提前了幾千年。 [3] 
第三,研究漢字的構成。作者反對“六書説”的傳統觀念,認為許慎《説文解字序》對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註、假借的界説過於簡單粗疏,難於為文字明確分類,雖然在文字學的領域中支配了一千八百多年,後人的解釋卻聚訟紛紜,莫衷一是。他自己建立了“三書説”,三書即象形、象意、形聲。在此基礎上他創立了漢字的“自然分類法”,拋棄了《説文》部首分類,改以單體象形字統領“部”,“部”下分“科”“系”;由單體象形字分化出來的單體象意字屬於“部”,復體象意字屬於“科”,由象形、象意孳乳的形聲字屬“系”;這樣把從每個原始象形字孳乳出來的文字組成一個系統。然後將所有的“部”分為人形或人身、自然界、人類意識或工具及文化三大類,統轄一切漢字。 [3] 
第四,追溯漢字的發展演變。作者扼要介紹了殷週六國的古文字以及秦漢以來的篆、隸、楷、草、行以至俗字、簡體字的源流與特點,提出了創制新文字的設想。 [3] 

古文字學導論作品影響

《古文字學導論》是第一部系統地闡述古文字學理論的著作,在古文字學界有重大影響。此書的問世,有力地推動了古文字學的發展。儘管書中有些地方還不夠完善和嚴謹,但作為中國第一部闡述古文字學理論的著作,具有指導古文字研究的現實意義。 [2] 

古文字學導論出版信息

《古文字學導論》原為作者在北京大學講授古文字學的講義,曾手寫石印200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黨校曾影印作為教材。1981年齊魯書社重新影印,成為定本。 [1] 

古文字學導論作者簡介

唐蘭,當代文字學家、金石學家和歷史學家。號立庵,浙江省嘉興縣秀水人。1920年就學於江蘇無錫國學專修館,1924年在無鐲任中學國文教員。1925到1931年間在天津主編《商報》文學旬刊和《將來月刊》。1932年起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講師,講授《詩經》《尚書》及古文字學。1939年任西南聯合大學副教授,1940年任教授及文科研究所導師。194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47年起代理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1952年調故宮博物館工作,直至逝世。他從事教學和科研50餘年,涉及的學術領域十分廣闊,寫成多種專著及一百六、七十篇論文。在語言學範圍內對中國文字學理論、古文字研究考釋和青銅器斷代等方面有很深造詣,做出了重大貢獻。 [3] 
參考資料
  • 1.    王國安主編,世界漢語教學百科辭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12,第220頁
  • 2.    唐生周主編,漢字學教程,語文出版社,2013.10,第312-313頁
  • 3.    洪範,芝田編著,中外社會科學名著千種評要 語言學,華夏出版社,1992.10,第128-131頁
  • 4.    唐蘭著,古文字學導論,齊魯書社,1981.01,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