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彥輝

鎖定
古彥輝,大約是生於明洪武年間,長樂琴江都(今廣東五華縣華陽鎮)人。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任福建省德化縣主簿知縣,在任九年。至明成祖永樂年間,古彥輝先後被擢升為江西監察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死於任上。葬在山東省登州蓬萊縣福石村。入祀廣東省長樂鄉賢祠和福建省德化縣名宦祠。
長樂自宋熙寧四年(1071)置縣到清末,在封建時代的八百四十年裏,能入祀鄉賢祠的人就是古彥輝。他“朝寧有聲”(在朝廷上負有美譽),行藏被載入《八閩通志》,也是入祀福建省德化縣名宦祠的人物。 [3] 
全    名
古彥輝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鎮
主要作品
《八閩通志》
官    職
都察院左都御史
性    別

古彥輝人物生平

古彥輝,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歲貢,授官福建省德化縣主簿。時值德化縣瘴癘(山林温熱地區流行的一種惡性傳染病)流行,邑民談瘴色變,居無寧日。古彥輝到任,一邊安撫民心,教民防疫辦法,一邊延請醫師發送藥品,瘴癘得到及時防治,民心得以安定。之後,古彥輝升任為德化縣知縣,勤政愛民。縣府在一次派員解運糧食銀兩時,遭到強盜搶劫,錢糧並失。古彥輝獲息非常震驚氣憤。此前強盜屢次搶劫官糧之事他已有所聞,沒想到竟然在自己主政縣事時也發生此事。於是,古彥輝密策剿匪計劃,出賊不意,一舉出警端掉賊窩,將強盜擒拿歸案,並追回被劫的糧食銀兩,得到上司傳令嘉獎。
至明成祖永樂年間,古彥輝被擢升為江西監察御史(省級重要官員),以廉潔能幹聞名。調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出鎮鳧繹山(鳧山、繹山均在山東省鄒縣),卒於官。御葬山東省登州蓬萊縣福石村。明成祖為御葬題祭文為:“維公姿性剛直,才能稱職,初為御史,彈劾不避,繼遷都憲,朝宇有聲,忽然奄逝,朕甚悼焉。”古彥輝後被崇祀德化縣名宦祠、長樂縣鄉賢祠,入傳《八閩通志》。 [2] 

古彥輝史料記載

清·乾隆《德化縣誌·卷13·人物誌(上)·名宦·明·古彥輝》: “古彥輝,廣東長樂人。洪武三十年為邑主簿。性敏決,精吏事,識大體,盡心勸課,不尚苛察,凡有令出,民鹹歡趨。三十一年溪漲,民居蕩圮,公撫之,民忘其災。視黌宮廨署規制湫隘,相地鳩工,廣而新之。橋樑道路,莫不繕理。九年秩滿,民將赴闕奏留,會監司保任,擢監察御史。” [1] 

古彥輝人物傳記

古彥輝,琴江都人。洪武中歲貢。授福建德化主簿,遷縣丞至知縣。性敏果,習吏事,識大體,不尚苛察,勸課農桑,民服其令。會溪流暴漲,民苦蕩析無安居。彥輝撫之,邑中忘其災。擢監察御史,風裁卓著。按江西,聞其弟至,即令州、縣驅之出境。時高廟英明,彥輝居職敢諫,不避權貴,人難之。未幾遷都御史,卒於官。囊橐蕭然,惟諫草盈篋而已。今祀德化名宦祠,本邑祀鄉賢。(據《通志》及《舊志》修)
崇祀論(依《舊志》)
《傳》曰:德讓不加,君了不饗其祀。鄉之有賢,生不枉神,死不幽志,相與屍而祀之,社而稷之,猶東方之誇泰岱,楚之雲夢洞庭,滇之金馬碧雞,祈羊沉玉之祭,所由至矣。粵稽往古,鄉有賢人,盜牛守劍,太邱所短,
甚於吏議司馬十二丈。修身齊家,事事可為子弟法,願與結鄰者踵至。所謂鄉先生沒,可祭於社者,其在斯人與而猶未也!巍巍宮牆,仰視何像。疆而置之,能無色泚?孝子慈孫,慎毋泚其先人哉!邑俎足止古彥輝一人,斯可以當泰岱雲夢、金馬碧雞觀矣!敬設藻蘋之薦,託為異代之交。作崇祀論。
《舊志》載:崇祀鄉賢,祝曰:“始為御史,彈劾不避。繼遷都憲,朝宇有聲。”又有《連以和、古彥輝合贊》曰:“當洪武初,諭御史曰:‘植佳木者去蠹,長良苗者芟稂。尤以自治先治人,為百吏圭表。’以和當明初拜御史,以聖主當陽,夫豈仗馬之相安?驄馬之稱,諒不謬矣。彥輝由主簿擢御史,至感弟徒步間關,不知為御史介弟,且拒弗納。視今人假兄弟氣焰,呂鉅舞車上者何(一)?如所謂以自治先治人者,非耶!至抗疏不避權貴,卒於官囊橐蕭然,惟諫草盈篋,抑又難矣。”
——[道光]《長樂縣誌》卷九一廣東長樂縣人物傳·上一宦績傳:古彥輝 [4] 

古彥輝軼事典故

撫循有法,安定民心
康熙二年(1663)《長樂縣誌·人物誌》載:“古彥輝,琴江都人也。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歲貢授德化縣主簿。性敏果,習吏事,為政持大體。會德化溪流暴漲,民蕩拆,無寧居。彥輝撫循有法,課以農桑。邑中遂忘其水災。”這裏記述的事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恰巧碰上福建德化縣溪流暴漲,老百姓沿河兩岸的房子多被沖垮圮塌,無處安身。古彥輝身為主簿,是縣令的首要佐官。他協助縣令撫循有法,一邊賑災撫卹,一邊帶領災民恢復生產,安頓民心,使百姓忘記災情。緊接着水災過後的是流行於南方山林温熱地區的一種惡性傳染病(老百姓稱為“瘴癘”)又暴發,整個德化縣的百姓談“瘴”色變,人人自危,居無寧日。古彥輝一邊安撫民心,教民防疫辦法;一邊延請醫師發送藥品,瘴癘得到及時防治,民心立即安定下來。
之後,古彥輝升任為德化縣知縣,勤政愛民。縣府在一次派員解運糧食銀兩時,遭到強盜搶劫,錢糧並失。古彥輝獲知消息後非常震驚氣憤。此前強盜屢次搶劫官糧之事他已有所聞,沒想到竟然在自己主政縣事時也發生此事。於是,古彥輝密策剿匪計劃,出賊不意,一舉出擊端掉賊窩,將強盜擒拿歸案,並追回被劫的糧食銀兩,得到上司傳令嘉獎。
興學斷案,提振民風
一般來説,古代的縣官都是無為而治,主要精力用於社會管理。新上任的縣官,要獲得好的口碑,不外乎要處理好幾件事:一是處理積案。查案斷案、調解糾紛是縣官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處理積案是把久拖未決的案件了結,斷案是在辦案過程中秉公於法、準確處理案件,更多的民事糾紛則要求調解當事雙方,相互折中、化解矛盾。這也是民心的關注點。《後漢書·劉矩傳》曰:“民有爭訟,矩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古彥輝教育縣民在發生爭訟之時,要盡力化解矛盾,不要輕易入官府打官司。二是興辦教育。為官一任,能讓當地士子登上科舉榜,這是讀書人的關注點,也是衡量一個官員重要政績的具體表現。古彥輝興書院,辦社學,選才課藝,親自講論經文,提振文風。三是利用好資源,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漢書·食貨志》説:“諸取眾物鳥獸魚鰲百蟲于山林水澤及畜牧者……皆各自佔所為於其所在縣官,除其本,計其利。”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縣之長的縣官,要充分利用縣境內各種資源,努力發展經濟,為人民謀利。古彥輝在任上,抓住上面説的這幾點入手來做,順着民眾的習性來實施教化,依着已有的法律來治理民眾。而結果是社會安定,民風向善,文風提振,官吏和民眾都能對此感到習慣而安全。
清乾隆《德化縣誌·人物誌》載:“古彥輝……視黌宮廨署規制湫隘,相地鳩工,廣而新之。橋樑道路,莫不繕理。”古彥輝看到學宮和官員辦公的地方比較狹窄,不合規制;又地處低窪,經常受到洪水侵害。於是馬上另行尋覓地方建造並擴大了它的規模。德化的道路橋樑,統統修理完善。
古彥輝在德化一共幹了九年,任滿當離任。德化縣的士子百姓原本打算到朝廷去奏請,請求讓古彥輝繼續留任。剛好監察部門保薦,擢升古彥輝為監察御史,只好作罷。古彥輝作別德化縣民時,萬人齊聚,作揖叩頭送別。
巡按江西,拒見弟弟
明成祖永樂年間,古彥輝擢升江西監察御史。康熙二年(1163)《長樂縣誌》載:古彥輝“嘗奉命巡按江西。其弟聞彥輝病,委幣徒步候之。彥輝弗內(納),且驅出境”。這裏説的意思是,古彥輝在江西巡按時,日夜操勞,終於病了。他在家鄉的弟弟聞訊後,急忙自己籌集路費,徒步跋山涉水趕到江西去看望他。誰知此時,古彥輝卻堅決不讓他進衙門內探視,也不讓人知道他是自己的親弟弟,而且要他趕緊回去,直到派人隨送他離開江西境內。這件事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有點不近人之常情,有點不可思議,但古彥輝是真的做到了。
古彥輝由主簿升為監察御史,在一般人看來是如日之升,前程無量。不少鑽營之徒想方設法去討好他。古彥輝無論對一般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一視同仁,秉公執法,使權貴們都畏懼。一般世上的人,一旦掌握了權力,便為所欲為,面對錢財的時候往往不能剋制自己,貪慾頓起。他們常常自以為不為此敗(壞事),就為所欲為了。而古彥輝卻不是這樣,設心處事,戒在起初,自治而治人。這就是古彥輝,他沒有因為登上高枝就拋棄根本,驕矜自貴,自我膨脹,權勢燻人,而是一貫保持低調做人的本分和準則。
囊槖蕭然,諫草盈篋
古彥輝後來升為朝廷監察院左都御史,負責監察百官。他一如過去保持着剛毅果斷、耿介自持的秉性。在朝廷上,大臣們都拘謹於小節,遇事多沉默不言,或人云亦云。唯獨古彥輝敢向皇帝上書直言,敢在朝廷上與人爭論,當面指出人家不對的地方;他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有多高的地位,即使是皇親國戚,他也一樣地彈劾。人們評論他立朝剛正,不避權貴。
康熙二年《長樂縣誌·人物誌》有《連以和、古彥輝合贊》,認為作為巡按御史的古彥輝,是皇帝的近臣,出入丹墀,正色立朝;巡視地方,勘察官員,瞭解民情,代表皇帝的意志行事,可以説是讓人羨慕而又生畏的職位。對這種善識奸邪,具有美好品德的人的選拔,大都來自特別優秀的人,來自循吏的尤為多。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之初告誡御史説:“植佳木者去蠹,長良苗者芟稂。尤以自治先治人,為百吏圭表。”古彥輝由低微的主簿一職,擢升為監察御史,就像一隻紫鴛鴦站立在金色的岸灘上,絕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統治者需要這樣能“自治先治人,為百世圭表”的人才,又發現使用了這樣的人才。特別讓人感動的是其弟弟徒步關山、千里迢迢來探視,卻沒有人知道他是御史的親弟弟,而且還被堅決不讓其入門探視。
古彥輝死在左都御史任上。其死後,人們發現他沒有什麼私產,沒有什麼積蓄,留下的僅僅是幾個裝着滿滿諫書草稿的箱子。
古彥輝被葬在山東省登州蓬萊縣福石村。明成祖(朱棣)親自為其撰寫祭文曰:“維公姿性剛直,才能稱職。初為御史,彈劾不避。繼遷都憲,朝寧有聲。忽然奄逝,朕甚悼焉。”祭文肯定古彥輝秉性剛直,才能稱職,在朝堂之上留有美好的聲名,併為他的逝世感到十分惋惜。
古彥輝後來被入祀福建省德化縣名宦祠、廣東省長樂縣鄉賢祠,事蹟被寫入《八閩通志》的人物傳記中。 [2]  [3] 

古彥輝親屬成員

父親:古文聰,洪武朝,以子古彥輝貴,贈通議大夫。 [5] 
參考資料
  • 1.    泉州人名錄(5劃:上卷)  .泉州歷史網[引用日期2015-08-21]
  • 2.    政協五華縣文史研究委員會.五華人物:null,2009.12:第10頁
  • 3.    “朝寧有聲古彥輝”  .中共梅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引用日期2021-05-26]
  • 4.    [道光]《長樂縣誌》卷九一廣東長樂縣人物傳·上一宦績傳(第242-243頁):古彥輝
  • 5.    [道光]《長樂縣誌》卷三一廣東長樂縣人物選舉表一封蔭(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