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典決策理論

鎖定
古典決策理論又稱規範決策理論,是基於“經濟人”假設提出來的,主要盛行於1950年代以前。古典決策理論認為,應該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決策問題,即決策的目的在於為組織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1] 
中文名
古典決策理論
外文名
Classical Decision Theory
又    稱
規範決策理論
決策的目的
為組織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假    設
“經濟人”假設
學    科
運籌學

目錄

古典決策理論簡介

古典決策理論假設。作為決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決策環境條件的穩定與否是可以被改變的,在決策者充分了解有關信息情報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作出完成組織目標的最佳決策的。古典決策理論忽視了非經濟因素在決策中的作用,這種理論不一定能指導實際的決策活動,從而逐漸被更為全面的行為決策理論代替。
古典決策理論假定決策者具備完全理性,其決策的制定過程完全客觀、合乎邏輯,總能選出獲得最大經濟利益的方案。多數學者認為,該理論對決策行為的描述是一種理想化狀態。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規範的固定程序只是對紛繁複雜現實的一種簡化,在實際中用它做決策往往行不通。 [2] 

古典決策理論假設

古典決策理論建立在“經濟人”假設基礎之上。按照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古典決策理論要求管理人員希望所作出的決策在經濟上是有意義的,而且要符合組織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這種理論所採納的經濟學假設包括:
1)決策所要達到的目標是明確的,要解決的問題是可以精確界定的。
2)能夠獲取與決策相關的全部信息,在此基礎上,各種備選方案和這些方案可能產生的結果都可以計算出來。
3)決策者是理性的,而且在價值評估、優先順序排列和備選方案評價過程中富有邏輯的,他們所作出的決策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組織的目標。
4)備選方案的評估準則是已知的,決策者的任務就是依據評估準則選擇能夠使組織經濟收益最大化的方案。 [3] 

古典決策理論內容

古典決策理論的主要內容是:
(1)決策者必須全面掌握有關決策環境的信息情報;
(2)決策者要充分了解有關備選方案的情況;
(3)決策者應建立一個合理的自上而下的執行命令的組織體系;
(4)決策者進行決策的目的始終都是在於使本組織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1] 

古典決策理論侷限

隨着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很快便發現了古典決策理論這套公理體系的侷限性,不能用它來解釋決策實踐中的很多事實,就其原因來説,不在於它的邏輯體系上的缺陷,而在於其公理假設上的問題。包括西蒙在內的許多學者都指出“經濟人”假設的上述幾個基本特徵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
1.決策者的目標不是單一的、明確的和絕對的。
2.決策者並不是絕對的理性人,他掌握的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3.決策制定總是要受到時間、空間、精力或其他成本的制約。
基於上述的分析,西蒙認為古典決策理論從抽象的“經濟人”假設出發而邏輯地推導出的一套規範性決策理論是無法準確解釋現實生活中決策者的實際行為,因為它不符合實際決策行為所追求的目標與主客觀約束條件,即現實無法滿足“經濟人”假設的幾個基本條件。而這些就是古典管理決策理論的缺陷。 [4] 

古典決策理論意義

古典模型描述了決策者應該怎樣做出決策,但不能告訴我們管理者實際上是如何制定決策的。古典模型的價值在於它促使管理者在制定決策時具有理性。例如,過去許多高級管理人員僅僅依靠個人的知覺和偏好來制定決策。近年來,由於定量決策技術的發展,古典模型得到了廣泛應用。
古典決策理論被認為是一種規範或標準的決策理論。古典決策理論的價值在於它使得決策在決策中更加理性。尤其當決策類型為程序性決策,或者決策具有確定性或風險性特點時,古典決策理論是最有價值的,因為與決策相關的信息可以收集到,而且事件發生的概率可以清楚地計算出來。特別是在信息經濟時代,計算機輔助信息系統和數據庫技術在管理決策中的廣泛利用,使古典決策理論指導下的定量決策技術(包括決策樹盈虧平衡分析、線性規劃、預測和運籌學構型等)的有效性得到了顯著提高。 [3] 
古典模型代表一種理想的決策模型。在程序化決策確定性決策風險性決策中,古典模型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
參考資料
  • 1.    焦強,羅哲主編.管理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05
  • 2.    符運能主編;關芳芳副主編.管理學理論與應用: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09
  • 3.    陳文漢主編;汪波,楊波副主編.管理學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10
  • 4.    劉烈傑編著.企業競爭理論與實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