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代巖刻畫

鎖定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野馬山北麓和馬宗山一帶,分佈着大量的古代民族的巖刻遺址。
大黑溝、野牛溝、灰灣子和七個驢四處巖刻遺址共發現畫面55組,圖象300多幅。大黑溝巖刻,是肅北縣內發現巖刻畫最豐富的一處。共發現畫面34組,圖案190多幅, 畫面的大部分內容為射獵、放牧、練武、乘馬作戰等場面。野牛溝巖刻畫 位於鹽池灣鄉東南的小阿爾格力太,共有畫面九組,圖象20餘幅,畫面中有放牧人、駱駝、大角羊、野牛等。其刻制方法是打出的。主要反映了古代遊牧民族的遊牧生活。
中文名
古代巖刻畫
氣候條件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
開放時間
全天
著名景點
大黑溝
野牛溝
灰灣子

古代巖刻畫灰灣子巖刻畫

該刻畫組位於石包城鄉東北的灰灣子。巖刻畫面分佈於溝口南,雖只有兩組畫面,但畫面較大,如第一組畫面高1.6米,寬3米。兩組畫面共有圖象22幅,有騎馬人、駱駝、羊只等。畫面也是打出的,方法是四周打,畫面不打。主要刻畫了古代遊牧民族的遊牧生活。

古代巖刻畫七個驢巖刻畫

七個驢巖刻畫 七個驢巖刻畫
該刻畫組位於石包城鄉東北18.5公里的七個驢溝。巖刻畫面主要分佈在溝中段北壁,共15組畫面,圖象74幅,畫面雄偉壯闊,有的畫面高4米,寬3米,其中最大的駱駝圖象達94釐米。主要反映了遊牧生活
各類畫面多以凹刻和凸刻形式,刻畫在避風向陽的山坳陡峭的花崗岩石灰岩上。此種山坳可能為古代的冬春牧場或畜圈所在地,人口相對集中,或是古代遊牧民族集會的中心。在多處畫面上有人物、動物和植物,就是沒有發現飛禽,可能與古代作畫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有關。
肅北境內的這些巖刻畫,年代雖有早晚之分,但人物的服飾和反映的射獵遊牧生活基本相同。尤其是在佛山發現了晚於巖刻畫的隋摽?蕯年號,可作肅北南山境內巖刻畫的下限。據文物工作者考證,這些巖刻畫當是春秋、戰國至西漢期間,這一地區古代遊牧民族的文化遺存,它對於研究這期間勞動生息於河西走廊西段的烏孫和大小月氏等古代遊牧民族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資料。 [1] 

古代巖刻畫塔努姆巖刻畫

布胡斯省(Bohuslän)北部的塔努姆Tanum巖刻畫主要反映了青銅器時代人們的社會和宗教生活。塔努姆(Tanum)巖刻畫由雕刻在平滑巖壁上的350多幅風格迥異的刻畫組成。它們被認為是最原始的象形藝術,刻畫作者仔細的規劃其意義和定位。
多數巖刻畫的形狀代表獨特的涵義,但Tanum多處巖刻畫創作風格統一。其中一個例子是化石巖刻,共有約130種不重複的刻畫形象,精緻的創作帶給遊客深刻的印象。據猜測,刻畫圖案是由一個人在短時間內雕刻完成的。巖刻畫有一些守獵場景和美麗的鹿繪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