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叢曉春

鎖定
叢曉春,女,漢 ,1974 生.工學博士,教授。女,1974年生。1996年畢業於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工系,同年獲工學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環境工程系,同年獲工學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學院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專業,同年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山東科技大學副教授,承擔本科生、研究生主要專業課程8門,主要從事建築節能、環境仿真以及製冷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任教期間獲得學校課堂理論改革獎,“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優秀青年各1次。
中文名
叢曉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工系

叢曉春人物經歷

2004年畢業於同濟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10年3月—7月,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訪問學者。

叢曉春職務

現就職於山東科技大學土木建築學院,擔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主任,山東省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常務理事。中國環境學會會員、中國勘察設計建築環境分會會員、山東省勘察設計暖通學會常務理事、交通部水運交通保護技術實驗室專家、中國煤炭學報、中國礦業大學學報審稿專家 [1] 

叢曉春研究方向

顆粒物污染與防治技術;室內環境與健康評價技術。

叢曉春主要貢獻

叢曉春科研項目

先後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加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專項——小城鎮熱力及燃氣供應系統關鍵技術研究”(2003BA808A-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密度集會建築羣能耗預測及指標體系研究”(03ZR14096),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崇明長江口大型隧道通風控制、火災安全及污染物集中排放的研究”(04DZ12020)以及“上海市環保局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公交車能源動力系統生命週期評價及生態設計”(滬環科攻關-0-2-11)等科研項目。
現合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完成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基金1項及數項企業委託項目;參與973課題、科技部項目3項。

叢曉春參與的課題

1. 港口粉塵源風蝕污染的微尺度動力學預測模式研究 (NO.**,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金) [1] 
2. 開放性顆粒源強估算模式的參數化研究 (NO.ZR2009BM01240,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 港口粉塵點源風蝕污染預測模型研究 (NO.2008BS08008,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
4. 粒子譜儀多分散標定技術研究(NO.2013BAK12B08,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5. 動態作業特徵下港口礦石粉塵堆場源強總量估算模式研究(NO.**,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叢曉春科研成果

申報專利2項 [2]  ;2011年獲中國港口科技進步獎1項。
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 [2]  ,其中SCI收錄1篇(影響因子3.92),EI收錄12篇。出版獨立專著1部,主編專業規劃教材1部。

叢曉春著作與教材

1.叢曉春著.露天塵源風蝕污染的預測與控制技術.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徐州:2009 [1] 
2.叢曉春主編、.空氣污染控制工程.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2009。

叢曉春獲獎記錄

1. 2005年同濟大學優秀博士論文“露天堆場揚塵規律與抑塵措施研究” [1] 
2. 2006-2008年度山東科技大學“優秀科技工作者”。
3. 2008年度山東科技大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4. 2008-2009年度 山東科技大學“優秀青年”。
5. 2011年度山東科技大學“學生科技創新優秀指導教師”。
6. 2011年全國人工環境工程學科二等獎學金的指導教師。
7. 2012年度山東科技大學“優秀教師 ”。
8. 2012年度山東科技大學“學生科技創新優秀指導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