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受禪碑

鎖定
《受禪碑》是刊刻於曹魏黃初元年(220年)的一方碑刻,全稱“受禪表”,又稱“受禪表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位於河南臨潁縣繁城鎮 [1-2] 
《受禪碑》為圭首碑,高310釐米,寬110釐米,厚30釐米,有穿,額題篆書陽文“受禪表”3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記載了漢獻帝讓位及曹丕接受禪讓的史實。 [1]  書法上,其筆畫穩健流暢、略帶楷意而具有裝飾意味,結構方正、均衡而有動態感,章法規整和諧。 [3] 
中文名
受禪碑
創作年代
三國時期
全    稱
受禪表
別    稱
受禪表碑等
書法類型
隸書
規    格
高310釐米,寬110釐米,厚30釐米
現藏地
河南臨潁縣繁城鎮

受禪碑碑刻內容

釋文
(碑額)受禪表
《受禪碑》拓片 《受禪碑》拓片
維黃初元年冬十月未,┘皇帝受禪於漢氏。上稽儀極,下考前訓,書契所錄,帝王遺事,義莫顯於禪德,美莫盛於受終。故《書》“陳納於〔大鹿〕”,《〔傳〕》〔稱〕“〔歷數〕□□□”。┘是以降〔世〕且二百,年幾三千,堯舜之事,復存於今。允皇代之上儀,帝者之高致也。故立斯表,以昭德義焉。┘皇帝體乾剛之懿姿,紹有虞之黃裔。九德既該,欽明文塞。齊光日月,材兼三極。及嗣位,┘先皇龍興饗國,撫柔烝民,化以醇德。崇在寬之政,邁愷悌之教。宣重光以照下,擬陽春以播恵。開禁倉,散〔滯積〕。〔冡臣〕□□,□□□┘之錫;〔眾〕兆陪台,蒙賙餼之養。興遺勳,繼絕世。廢忘之勞,獲金爵之賞;襁褓之〔孤〕,食〔舊德之祿〕。〔善無〕微〔而不旌〕,〔功無細而不〕□。□□┘〔戎士〕,哀矜庶獄。罷戍役,焚丹書,囹圄虛靜,外無曠夫。玄澤雲行,岡不沾渥。若夫覆載〔蕳易〕,〔剛柔允宜〕,〔乾𡿦之德〕,〔陰陽〕□□□□□┘□類育物。奮庸造化之道,四時之功也。寬容淵嚜,恩洽羣𪏵。皇戲之質,堯舜之姿也。孜孜業業,邁德〔濟民〕,〔伯禹之勞〕,□□□□。□┘叡智神武,料敵用兵。殷湯之略,周發之明也。廣大配天地,茂德苞眾聖。鴻洽於區夏,仁聲播於〔八〕荒。〔雖象胥所〕□,□□□□□,┘和而來王。是以休徵屢集,和氣煙煴。上降乾祉,下發𡿦珍。天關啓闈,四靈具臻,湧醴橫流,山見黃人。〔所以顯受命之〕□□,□□□┘之期運也。其餘甘露零於豊草,野蠶繭於茂樹。嘉禾神芝,奇禽靈獸,窮祥極瑞者,朞月之間,蓋七百〔餘見〕。〔自金天以〕□,□□□□,┘嘉祥之降,未有若今之盛者也。是以漢氏覩歷數之去,已知神器之有歸。稽唐禪〔虞〕,紹天〔眀命〕,釐〔嬪二女〕,〔欽受天位〕。┘皇帝謙退,讓德不嗣,至於再,至於三。於是羣公卿士僉曰:┘“陛下聖德,懿侔兩儀。皇苻照晰,受命咸宜。且有熊之興,地出大螻;夏後承統,木榮冬敷;殷湯革命,白狼銜〔鈎〕;〔周武觀〕□,□□□□。┘方之今日,未足以喻,而猶以一至之慶,寵神當時。紹天即祚,負依而治。況於大魏,靈瑞若茲者乎!蓋天命〔不可以辭〕,□□□□□┘以意距。大統不可以久曠,萬國不可以乏主。宜順民神,速承天序。”於是┘皇帝乃回思遷慮,旁觀庶徵,上在璿璣。莁之《周易》,卜以守龜,龜莁襲吉,五反靡違。乃覽公卿之議,順皇天之命,〔練吉日〕□□□□┘唐典之明憲,遵大鹿之遺訓。遂於繁昌築靈壇,設壝宮,𨂄圭璧,儲犧牲。延公侯卿士,常伯常任,納言諸莭,〔嶽牧邦君〕。〔虎〕□□□□┘匈奴、南單于、東夷、南蠻、西戎、北狄,王侯君長之羣,入自旗門,鹹旅於位。┘皇帝乃受天子之藉,冠通天,襲袞龍。穆穆皇皇,物有其容。上公策祝,燔燎棫檏,告類上帝,望秩五嶽。煙於六宗,徧〔於羣神〕。□□□┘晏,祥風來臻。乃詔有司,大赦天下,改元正始。開皇綱,闡帝載,殊徽幟,革器械,修廢官,班瑞節,同律量衡,更姓改物。〔勒崇垂鴻〕,〔創〕□┘作則。永保天祿,傳之岡極。┘ [4] 
(説明:□,表示一個無法確認的字;〔〕,表示補字;加粗,表示碑作異體;┘,表示分行。)

受禪碑創作背景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三方勢力鼎立。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次子曹丕繼承王位。此時,朝中部分大臣聯名上表漢獻帝,諫議曹丕登上大統,漢獻帝見大勢已去便決定禪位於曹丕。之後,漢獻帝三次禪讓,曹丕謙讓三次弗授,最終在漢獻帝第四次禪讓時曹丕才接受,於東漢延康元年十月二十九日(220年12月11日)在今許昌以南的繁城築台舉行禪讓儀式。受禪儀式結束後,在此地立《受禪碑》和《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紀念。 [3]  《受禪碑》傳為衞覬王朗撰文、鍾繇梁鵠書寫、鍾繇鐫刻,但難以確證,故碑的撰文者、書寫者、鐫刻者歷來沒有定論。 [5] 

受禪碑藝術鑑賞

受禪碑筆畫

穩健流暢
圖1(《受禪碑》拓片局部) 圖1(《受禪碑》拓片局部)
《受禪碑》的筆畫整體上給人第一感覺為平整,是隸書法度化的結果。但是細細觀摩會發現這種平整在書寫時絕不是平鋪直敍,而是力着於筆端沉穩的行筆。如圖1中,“在”字的第一橫畫,其起筆為向下裹鋒,然後向上頂峯行筆,在行筆過程中一直是聚力上頂行走才會使橫畫看起來有微微向上的弧度,收筆自然處回峯向下;“守”字、“莁”字的橫畫都有弧度,且筆鋒方向未發生改變,所以穩健而流暢。
略帶楷意
《受禪碑》楷化最明顯的特徵是“折刀頭”意味的起筆。如圖1中,“莁”字的最末一筆,起筆藏鋒後重按形成齊頭的刀切面,筆畫將要結束時不同於漢隸書寫雁尾一樣輕按形成圓潤的雁尾再出峯,而是行到收筆處用力頓筆形成有稜角,有塊面感的雁尾再快速上挑出峯;“機”字、“以”字的捺筆更貼近魏晉後楷書捺筆的寫法。
裝飾意味
《受禪碑》筆畫上的修飾手法與金文大篆的象形性修飾手法有着很大不同,其裝飾性表現的更為細微,體現在橫豎的起筆收筆處,短小筆畫的扭動上,撇捺的彎曲程度上。如圖1中,“以”字的第一筆豎畫起筆像畫了一個小半圓圈,不同於正常隸書起筆藏頭轉鋒的表現形式,可見在行筆過程中加重了藏頭後轉筆動作的幅度,是為了這個字看起來更美觀而有意為之;“在”字第三小豎筆也有這種傾向,但不是很明顯;“機”字左偏旁上的小短撇在其他字中也是這種收筆為齊面,筆畫上端微微上翹。 [3] 

受禪碑結構

方正
圖2(《受禪碑》拓片局部) 圖2(《受禪碑》拓片局部)
扁形的字容易給人温和的感受,而更方更高的字形就會給人威嚴,冷峻的感受。如圖1中的“以”,可以清晰地看出書寫者把字左右兩部分寫地更貼近,這樣字的橫向空間就變小,再拉低最後一捺,增加縱向空間,整個字就由扁形演變為方正形態。而圖2中的字十有八九是正方形或長方形,其中“略”字、“之”字、“殷”字、“湯”字這些在其他隸書漢碑中普遍會處理成扁形的字,在碑中被處理為方正形的字。對其它容易寫扁的字,同樣通過擠壓內部空間,拉伸縱向筆畫來改變字形,使全篇成為以方形為主的字形。
均衡
《受禪碑》承載着王位變遷的歷史意義,為了彰顯典重而走向了秩序化,橫畫均衡排疊的痕跡很明顯,字內空間顯得很勻整,文字結構具有比較規範、精美、應規入矩、井然有序、平穩端莊的美感。
動感
方正的字形很容易讓人感覺呆板,沒有生機與動感,而《受禪碑》並不是這樣。如圖2右邊四字,第一眼不會發現很明顯的動態感,但是隻看“睿”和“神”把其餘字給遮擋住,就會很明顯的發現“睿”字向左傾斜,“神”字向右傾斜,特別是“睿”字左右兩部分分別往左右傾斜,平衡字的整體;而“神”字右半部分在往右傾斜的同時,左邊偏旁的小撇在向下拉伸。同時,圖2中“湯”字的三點水,第一點穿插在右邊長橫之上,第二點穿插在右邊第一撇與長橫之間,第三點穿插在右邊第二撇與第一撇之間。這種穿插避讓的處理在壓縮字內左右空間之時廣泛應用,使得左右結構的字具有動態感。 [3] 

受禪碑章法

規整化
在立碑之時,是打界格書寫的,這種書寫方式就是的字體無論繁簡都大小如一,偏差不大。
和諧性
平整的筆畫,均衡的結構,界格的規範,使得全碑字體和諧有序。雖然此碑經歷了時間的洗禮,筆畫已經變得斑駁,個別字形已經模糊,但仍然整肅和諧。方正、均衡的字形加之界格的運用,湊成和諧整齊的章法,而在平整的碑文中字字有生機,字字獨特是難能可貴的。而字中筆筆有力,盡顯點畫安排,斬釘截鐵的“折刀頭”用筆更彰顯其獨特性。 [3] 

受禪碑作品評價

唐代小説家李綽:《魏受禪碑》,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謂之三絕。古鐫字皆須妙於篆籀,故繇方得鐫刻。(《尚書故實》,此條又見於《劉賓客嘉話錄》,當為誤入) [6] 
明代書畫家孫鑛:二碑(指《受禪碑》和《公卿將軍上尊號碑》)餘皆有之,雖磨刓甚,然字猶半可識,真斬釘截鐵手也。真斬釘截鐵手也。餘不解隸法,至睹此碑則把玩不能釋手。明皇《泰山銘》何可倫?惟《夏承碑》堪伯仲,然此是舊石,筆意猶大半存,率更正書險折法,多從此變出。(《書畫題跋·勸進碑》) [7] 
明代金石學家趙崡:此傳是司徒王朗文,梁鵠書,太傅鍾繇刻石,謂之“三絕碑”。又云即鍾繇書,亦未有的據。然謂為鍾書者,出顏魯公言,或不妄。隸法大都與《勸進碑》同。(《石墨鐫華·卷一·魏文帝受禪碑》) [8-9] 
明末清初金石書法家郭宗昌:昔人稱《受禪碑》王朗文、梁鵠書、鍾繇刻石,為三絕碑。顏魯公又謂繇書,皆不知何據,豈亦張稚圭夢語耶?書法同《勸進》,雖小遠漢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飾,亦復矯矯(《金石史·捲上·魏受禪碑》)。 [10-11]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古文苑》載聞人牟準《魏敬侯碑陰》雲:魏羣臣上尊號,鍾元常書;魏受禪表文,衞覬金針八分書。方綱按:此二碑實出一手,書蓋純取方整,開唐隸之漸。(《兩漢金石記·卷十八·魏受禪碑》) [12]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①至若《曹全》之流美,《白石神君》之柔潤,已至漢季,古意稍漓。然三國之《孔羨》《範式》《上尊號》《受禪表》,下筆如折刀頭,風骨凌厲,遂為六朝真書之祖。(《學書邇言·評碑》) [13]  ②世傳鍾繇書,或雲《受禪表》梁鵠書,所謂如折刀頭者。然漢法一變矣,就二碑而論,《上尊號》尤如斬釘截鐵,大抵漢碑渾古遒厚,氣象雍容,如入夫子廟堂,令人起敬。魏晉則峭厲嚴肅,戈戟森列,如入細營,令人生畏。(《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二·魏·受禪表》) [14] 

受禪碑歷史傳承

民國初年,《受禪碑》的碑額於被人鑿下運至北平(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2]  1963年6月20日,“受禪碑及公卿將軍上尊號碑”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5-16]  2001年6月25日,“受禪碑與受禪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受禪碑版本信息

《受禪碑》的拓本主要有6種:
①明初拓本。首行“初”字左半稍泐,其他字均未損。第二行“上”字左上角有一小泐痕,“皇帝受禪於”五字中的“受”字損泐而其他字清楚可見。第三行“降”字稍損,“世”字可辨。
②明中期拓本。首行“年冬”二字右半損。
③清初拓本。首行“維”字損下半,“冬”字損上半。第二行“皇”字稍損,“帝”字中間部分損泐。第三行“降”字左半損,“世”字已大損。
④清乾隆、嘉慶年間拓本。首行“維黃初元年冬”六字全損。第二行“皇帝受禪於”五字全損。第三行“是以降世且”五字全損泐。
⑤清末拓本。右上損去一大角,自第一行至第十行各損六至一字不等。下部中間部分也損成一半圓形,每行二十五字以下基本被泐痕所掩。
⑥近拓本。無碑額,下部文字幾不可辨。 [2] 
參考資料
  • 1.    河南省文物局編.河南文物(中冊)[M]. 鄭州:文心出版社,2008年06月第1版:1630-1631.
  • 2.    宗鳴安 著.碑帖收藏與研究[M].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215-217.
  • 3.    李小亞.淺析《受禪碑》書法審美特徵[J].海外文摘(學術),2019(8):9-11.
  • 4.    毛遠明 編著.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二冊)[M].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12月第1版:186-189.
  • 5.    馬寶記.曹丕受禪台和“三絕碑”考論[J].許昌學院學報,2019,38(3):20-26.
  • 6.    陶敏 主編.全唐五代筆記(第三冊)[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2288.
  • 7.    崔爾平 選編校點.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07月第1版:314.
  • 8.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M].石刻史料新編(二十五).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18598.
  • 9.    劉傳喜,彭興林 編著.中國名碑全集(卷六)[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13年05月第1版:1.
  • 10.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輯.石刻史料新編 第三輯(三九)[M].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07月台一版:475.
  • 11.    劉天琪 主編.中華大典·藝術典·書法藝術分典(書跡總部)[M].長沙:嶽麓書社,2017年11月第1版:820-821.
  • 12.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石刻史料新編(十)[M].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7455-7457.
  • 13.    謝承仁 主編.楊守敬集(第八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04月第1版:481.
  • 14.    謝承仁 主編.楊守敬集(第八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04月第1版:552.
  • 15.    漯河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漯河市志[M].北京:方誌出版社,1999年03月第1版:911.
  • 16.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河南省文物局.2006-11-14[引用日期2021-01-29]
  • 17.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14-07-21[引用日期2021-01-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