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洋教鬥爭

鎖定
反洋教鬥爭,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引起的巴塘藏民武裝暴動席捲雲南迪慶藏區。 [1] 
中文名
反洋教鬥爭
起    因
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引起的巴塘藏民武裝暴動
七月,德欽林、東竹林、羊八景林三大寺喇嘛和羣眾舉行了以抗官反洋為中心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號稱萬人大暴動),燒燬霸佔民產的阿墩子天王教堂和茨菇教堂,殺死作惡傳教士兩人,嚴懲·廠污吏。十月,清政府屈從帝國主義勢力,派官兵千餘名前來鎮壓,洗劫藏民及寺院,燒燬三大寺。次年,清政府與法國領事簽署《維西教案議結恤款合同》,規定僧俗人眾每人賠銀1兩,德欽寺賠銀4000兩,東竹寺賭銀1萬兩,羊八景寺賠銀6000兩,又指地為界,強徵勞力,在茨中重建教堂,佔去茨中村十分之一面積,致使人民奔走流離者幾千户。 [1] 
參考資料
  • 1.    丹珠昂奔、周潤年、莫福山、李雙劍主編,藏族大辭典,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年02月第1版,第2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