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反其道而行之

鎖定
反其道而行之(拼音: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1] 
反其道而行之(道:方法;行:做,辦理)指採取與慣常做法或與對方做法相反的辦法去做。連動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作謂語。 [4-5] 
中文名
反其道而行之
拼    音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近義詞
反治其身
出    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音字母
ㄈㄢˇ ㄑㄧˊ ㄉㄠˋ ㄦˊ ㄒㄧㄥˊ ㄓ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反其道而行之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反其道而行之”。 [1] 

反其道而行之成語典故

韓信在接受了拜將典禮之後,被請入上坐。劉邦説道:“蕭相國屢次稱讚將軍的將才,根據當前的局勢,您認為我該怎麼辦呢?” [2] 
韓信客氣了一番,向漢王説道:“項羽一聲怒吼,可以把成千上萬的人都嚇得膽戰腿軟。但是他不能信任人,不能把重任交付給有能力的將領們。所以,這不過是個普通人的血氣之勇罷了;項羽待人,表面上是非常謙虛謹慎,説話温和。當部下生了病,他同情病人的痛苦,甚至為他流淚,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們;但是等到部下立了功該封給爵位時,他把刻好的印信拿在手裏團弄來團弄去直到把印的梭角都磨圓了,也捨不得授給該封賞的人,這就是所謂婦道人家的仁慈,不識大體。項羽目前雖然稱霸天下,諸侯們都臣服於他,可是他沒佔據可控制中原的關中這個要地,卻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當時與天下諸侯所作的約定,而把他所親近的、喜愛的人,都封為王,因此各路諸侯都對他不滿。諸侯們看到項羽把義帝遷徙驅逐到偏遠的江南,也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國境內,把自己的國君逐走,然後挑一處好的地方自立為王了。還有,項羽軍隊所到之處,殺人放火,留不下一個完整的地方。所以天下人都非常怨恨,老百姓們都不願意歸順擁戴他,只是脅迫於他的淫威罷了!名義上雖然是天下的主,實質上已經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説,他是目前看來很強大,但很快他就會衰弱!現在大王如果真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武勇敢之人,天下哪裏還會有你的對手?您把天下的大城小鎮,分封給那些為你立功的臣子,那麼還有什麼人會不服從您呢?” [2] 
韓信接着説道:“按照與諸侯的約定,大王應該在關中稱王,關中的老百姓全都知道這件事,可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到漢中做漢王,秦國的老百姓沒有一個不對此憤慨不平。現在大王起兵向東,三秦的屬地,只要送一封文告去,就可以收服了,不必動一兵一卒!”劉邦聽了大喜,感到自己今天才真正地認識韓信實在是太晚,太遺憾了。於是聽從韓信的計策,部署部隊去攻打預定目標。 [2]  [3] 

反其道而行之成語寓意

所謂“反其道而行之”,是利用一種非常規的思維,指導自己的言談和行動。例如,在言談中説反話刺激對方,觀察對方的反應,從中得知真情。鬼谷子有言“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在做事情時,根據情況,走一走與目標相反的道路,往往能夠收到出其不意良好的效果。 [3] 

反其道而行之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反其道而行之”指採取與慣常做法或與對方做法相反的辦法去做。連動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作謂語。 [4]  [5] 
運用示例
宋·洪諮夔《春秋説·莊公三》:“桓公而知人不可以強服,盍亦反其道而行之。” [4] 
清·孫寶瑄《忘山廬日記·千寅七月》:“寧我負人,無人負我。千古奸雄心事。雖然,天下能反其道而行之者又有幾人,但不肯如孟德之直言不諱耳。” [4] 
張潔《聽彗星無聲地滑行》:“一般説來、這就是艾瑪的閲讀方式。經常對她喜歡的段落,句子等等,做一點無傷大雅或反其道而行之的算改。”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