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友(拼音:yǒu)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15]  ,其古字形像兩隻方向相同的手。“友”的本義指志趣相同的人,即朋友,引申指相好、親近。“友”也表示結交為友的意思,用作動詞。 [14] 
中文名
拼    音
yǒu
部    首
五    筆
DCU [3] 
倉    頡
KE [3] 
鄭    碼
GDXS [3] 
筆    順
橫、撇、橫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0097) [1] 
平水韻
上聲二十五有 [4] 
結    構
半包圍結構
異體字
㕛、犮
統一碼
基本區 U+53CB [3] 
四角碼
4040₇
注音字母
一ㄡˇ
筆畫數
4(部首2,部首外2)
造字法
會意字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字。甲骨文中的“友”,是兩隻手相併的樣子(圖1),表示友好。又為免與雙手捧奉的“廾(gǒng)”相混,故“友”字以兩手在同一方向示意。這當是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一側面的反映。部落之間,氏族之間、個人之間、彼此握手即是友好的表示;如是停戰言和,化敵為友。就以現實生活而論,志向、志趣相同之友人相見時互道闊別,分離時互囑保重,大都以握手為禮;語言中也有“握手言和”“握手言歡”等語。總之,以兩手相交喻兩人志向、志趣相同,可以為“友”,實是古來如此。
金文字形大部分與甲骨文相同,也是兩隻手相併的樣子(圖2-4)。小部分字形下部增加“口”或“甘”,字形較繁,如圖10、11。這些字形之屬“友”之繁化,而非另外一字,是根據文義推斷的。在相交的兩手(又)之下增加甘或口,在當時或許是有某種原因(如為了美觀),但畢竟與漢字由繁趨簡的總趨勢不大相合,故只是作為金文“友”的異體字存在過,並未被繼承下來。小篆(圖5)基於甲骨文、金文形體結構,部件位置由甲、金文的左右分佈變為上下分佈。《説文》的“友”下又錄“古文”二形,一作“圖A”,與甲骨文相似,但手上都加了一橫;一作(圖14),與習(習)字相近,當是由金文從甘之字形訛變的結果。這兩種形體的“古文”,雖見於《説文》,也被歷史所淘汰,成了死字。相比之下,兩手相交的字形是最有生命力的了。經過隸變,上面一手演變為𠂇,下面一手變為又,遂成“友”形,兩千多年來通行不變,以至於今。 [13] 
根據《説文解字》的説解:“友,同志為友。”是説志趣、志向相同的人稱之為“友”。文獻中有這樣的記載,例如《詩經·小雅·常棣》説:“雖有兄弟,不如友生。”以及《論語·學而》中所説的:“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其中的“友”都是指志同道合的友人、朋友。朋友之間的友好延伸到親人之間,就有了親善、友愛、敬愛的意思,例如《墨子·兼愛下》中所記載的:“友兄,悌弟。”還有《論語·為政》中所説的:“友于兄弟。”這兩處“友”都是用在兄弟之間表示親善、敬愛的意思。“友”在古漢語中用作動詞表示結交朋友,例如《論語·學而》中所説的:“無友不如己者。”是説不結交不如自己的人為朋友。 [14]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志趣相同,彼此交好的人
friend;
companion
《周禮·地官·大司徒》:“聯朋友。”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魯迅《野草·題辭》:“我以這一叢野草……獻於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朋友;摯友;戰友;良師益友
中國古代職官名。王公之近臣
《晉書·職官志》:“王置師、友、文學各一人……友者因文王、仲尼四友之名號。”
《周書·王子直傳》:“魏·齊王·廓出牧秦·隴,復以子直為秦州別駕,仍領王友。”

姓氏用字



動詞
親近相愛

《尚書·康誥》:“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結交,與……為友
be friend
《論語·學而》:“無友不如己者。”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妙摠師參寥子,予友二十餘年矣。”
明·焦竑《焦氏筆乘·董先生》:“先生,我丈人行也,忘年友予,蓋三十年矣。”

給予幫助或支持
help
《孟子·滕文公上》:“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形容詞
關係好;親近
友好;友愛
指有友好關係的

《尚書·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
友軍;友邦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三】【又部】雲久切(yǒu)
友,同𢖽為友。從二又。相交友也。
𠬺,古文友。
𦐮,亦古文友。 [5] 

説文解字注

“同志為友”注:《周禮》注曰:“同師曰朋,同志曰友。”
“從二又相交”注:二又,二人也。善兄弟曰友,亦取二人而如左右手也。雲久切,三部。
“(𦫹)古文友。(𦐮)亦古文友”注:未詳。 [10] 

康熙字典

古文:㕛、𠬺、𦐮、𦫹、𦐯
《唐韻》雲久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九切,並音有。《説文》:同志為友。《禮·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
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又善於兄弟為友。《書·陳君》:惟孝友于兄弟。
又凡氣類合同者皆曰友。司馬光《潛虛》:醜友也,天地相友,萬匯以生。日月相友,羣倫以明。風雨相友,艸木以榮。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又《韻補》葉羽軌切。音洧。《前漢·禮樂志·天馬歌》: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匹,龍為友。 [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友字書寫筆順 友字書寫筆順
“𠂇”從上、左包圍“又”;底部“𠂇”高。“𠂇”,橫筆在上半格,居中;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撇向左下格。“又”,㇇(橫撇)的橫段在橫中線,捺收筆略低於撇和㇇(橫撇)。 [11]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ŭɡ
先秦
王力系統
ɣ
ǐwə
先秦
董同龢系統
ɣ
juə̆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ɣ
jwə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gw
jəgx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j
i̯ə̯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ɣ
ǐə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j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j
iə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
ə̆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j
ǐou
(參考資料:漢典 [7]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四十四有

開口呼
次濁
雲久切
ɣju
集韻
上聲
四十四有
雲/匣
開口呼
全濁
雲九切
ɣiəu
禮部韻略

上聲





雲九切

增韻

上聲





雲九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尤侯

齊齒呼

全清

iəu
中州音韻

上聲
尤侯





移九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九有


次濁
雲九切
oiou
分韻撮要

陽上
第五修叟秀






(參考資料:漢典 [7]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iou
214
上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iou
55
上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iou
53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iou
42
上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iəu
53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24
上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iɤɯ
42
上聲

晉語
太原
iəu
53
上聲

吳語
蘇州
44
陰平
文讀
jiʏ
31
陽去
白讀
吳語
温州
jiau
34
陽上

湘語
長沙
iəu
41
上聲

湘語
雙峯
31
上聲

贛語
南昌
iu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iu
31
上聲
文讀
iu
44
陰平
白讀
粵語
廣州
jɐu
23
陽上

粵語
陽江
jɐu
2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廈門
iu
5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潮州
iu
53
陰上

閩語(閩東片)
福州
ieu
31
上聲

閩語(閩北片)
建甌
iu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2]  、漢典 [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10]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07:225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10]
  • 4.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10]
  • 5.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嶽麓書社,1997.07:417
  • 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5
  • 7.    友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11]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425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588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435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24
  • 1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21
  • 13.    陳煒湛著.古文字趣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09:261-263
  • 14.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624-625
  • 15.    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 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34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