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參宿二

鎖定
參宿二ε Ori / 獵户座ε),是全夜空第30亮的恆星,位於獵户座。西方則稱之為Alnilam,在佛蘭斯蒂德命名法中則稱為獵户座46,距離地球約1980光年(606秒差距) [1] 
參宿二在獵户座中則名列第4位,是一顆B0Ia 藍超巨星,也是已知最明亮的恆星之一。從地球上觀測參宿二,會發現它位在獵户座的腰帶上。
中文名
參宿二
外文名
ε Ori
質    量
約 40 M⊙
表面温度
約 25000 K
視星等
1.64 至 1.74 等
絕對星等
-6.49 等
赤    經
05時36分12.8秒
赤    緯
-1°12′06.9″
光譜類型
B0Ia
徑向速度
25.9 km/s
視    差
2.43±0.91 mas
半    徑
26 R☉
光    度
375,000 L☉
自轉速度
約87 km/s
U−B 色指數
-1.03
B−V 色指數
-0.19
距    離
1980光年

參宿二基本概況

現認為其質量為24倍太陽質量,參宿二將在幾百萬年內將變成一顆紅超巨星,隨後發生超新星爆炸。爆炸後很有可能形成一顆中子星,或者是一顆黑洞,質量大概為3至4倍太陽質量。分子云NGC 1990環繞着參宿二,並藉着它的亮度成為一個反射星雲
參宿二也是57顆使用在天文領航中的恆星的其中之一。居住在中緯度地區的人們會在每年12月15日的半夜發現參宿二位在天空中的最高點。
因為它的光譜結構相對比較單純,所以對於天文學家研究星際物質有所助益。在最近幾百萬年內,參宿二將變成一顆紅巨星,隨後發生超新星爆炸分子云NGC 1990環繞着參宿二,並藉着它的亮度成為一個反射星雲。參宿二的恆星風速度可能達到2000km/s,導致它失去質量的速率大約比太陽還要快2000萬倍。
參宿二是獵户座OB1星協的成員。該星協是一個大質量的聯星系統,總質量高達太陽的近60倍。

參宿二民間俗稱

中國民間將參宿一、參宿二,、參宿三(獵户的腰帶)稱為福祿壽三星,參宿二是其中的祿星。有句諺語叫“三星高照,新年來到”,當20:00左右看見三星高掛南天,正是中國春節之時。

參宿二獵户座腰帶

獵户座腰帶上的3顆星在許多文化中都擁有獨特的稱呼。阿拉伯語中的Al Nijād、Al Nasak與Al Alkāt分別代表“腰帶”、“這一列”及“黃金谷物”,而在現代阿拉伯語中,Al Mīzān al H·akk則是代表“刻度精確的天平”。在中國文化中,獵户座也被稱為“秤重的天平”。在中國,參宿二屬於四象之白虎中的參宿,28星宿之一,是其中的第二顆星。
在基督教出現之前的斯堪地納維亞,獵户座的腰帶被當成弗麗嘉或弗蕾亞的紡紗杆聖經中衍生出來的雅各與彼得的棍子被認為是東方三賢士。
芬蘭神話中(根據史詩卡萊瓦拉),這三顆星代表維那莫依寧(Väinämöinen)的鐮刀與卡列芳的劍。
墨西哥北部的少數民族則分別稱這三顆星為Hap(騾鹿)、Haamoja(麋鹿)與Mojet(大角羊),併合稱為Hapj(意義為獵人)。在傳説中,位居中央的Haamoja被獵人所傷,它的血則流入加利福尼亞灣中的提布隆島。
據説這些恆星也影響到埃及吉薩金字塔的建造。

參宿二物理性質

對參宿二的屬性各方的估計不盡相同。克勞瑟和他的同事利用恆星風和大氣模型,在2006年提出其亮度大約是太陽的275,000倍(L☉),有效温度為27,000K,半徑為太陽的24倍(R☉) [2]  。塞爾和他的同事使用CMFGEN代碼分析光譜,在2008年計算的亮度是537,000 L☉,有效温度是27,500 ± 100 K,而半徑是32.4 ± 0.75 R☉ [3]  。分析獵户座OB1星協成員的光譜和年齡,得出的質量是太陽的34.6倍(在主序帶時是40.8 M☉),年齡是570萬年。 [4] 
依據依巴谷衞星測量的視差,將距離從原先的412秒差距修正為606秒差距(約1980光年),在多個波長對參宿二進行的詳細分析,得到的亮度、半徑和質量都非常的高,而這些物理參數更符合早期公佈的數值。在606秒差距上的亮度這顆恆星是最高的,達到832,000 L☉。 [5] 
參考資料
  • 1.    The Hipparcos Catalogue.  .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引用日期2020-12-05]
  • 2.    P. A. Crowther, D. J. Lennon, N. R. Walborn. Physical parametersand wind properties of galactic early B supergiants. 2006, 446(1):279-293.
  • 3.    S. C. Searle, R. K. Prinja, D. Massa, et al.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he optical and UV spectra of Galactic early B supergiants. 2008, 481(3):777-797.
  • 4.    R. Voss, R. Diehl, J. S. Vink, et al. Probing the evolving massive star population in Orion with kinematic and radioactive tracers. 2010, 520
  • 5.    P. A. Crowther, D. J. Lennon, N. R. Walborn. Physical parametersand wind properties of galactic early B supergiants. 2006, 446(1):2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