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去蔣化

鎖定
去蔣化,為中國台灣地區一系列改變或移除昔日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執政時期的影響痕跡的運動統稱,主要發生在2000年民主進步黨執政後。新中國成立後,也曾實施過類似的行動。
中文名
去蔣化
含    義
移除昔日蔣氏執政時期的影響痕跡
主要黨派
台灣民主進步黨
實行時間
2000年
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取得大陸政權以後實施徹底的去蔣化政策,措施包括將中正路全部更名,藉以廢除對蔣介石的個人崇拜。
台灣於1987年解除戒嚴,執政的國民黨開始淡化蔣介石的統治象徵,並進行一些去黨國化。200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民進黨獲得執政權,繼續推行此運動。
1996年3月,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將“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
2002年,位於桃園縣中壢市的“台灣中央大學”裏的蔣介石坐像,其頭部遭人割下,不知所蹤。
2006年3月,在陳水扁指示下,“總統府”廳舍之“介壽館”牌匾被移除,改為“總統府”三字的銜牌。
2006年9月,中正國際機場改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
2007年5月,“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移除正門牌樓上“大中至正”匾額,改懸“自由廣場”。該“改名案”從一開始就有爭議,造成當時朝野的紛爭。2008年8月台灣行政部門正式通過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並於同日恢復復台灣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自由廣場”牌匾已在2009年7月20日換回“大中至正”牌匾,而“中正紀念堂”牌匾也於2009年7月重新懸掛。
2007年3月13日,高雄的近10米高的蔣介石銅像,一夜之間遭肢解。
2007年4月7日凌晨,蔣家初到台灣時落腳的“草山行館”遭人為焚燬,只剩部分磚石構造。歷經整修佈置,於2011年12月底重新對外開放。
2007年8月29日,民進黨當局宣佈廢除“蔣公誕辰紀念日”(10月31日)與“蔣公逝世紀念日”(4月5日)。
2007年12月,民進黨當局將慈湖蔣陵的三軍儀隊駐守裁撤。國民黨重新執政後,2008年6月,慈湖蔣陵的三軍儀隊恢復駐守。
2012年1月,台灣中山大學內的蔣介石銅像臉部遭人塗鴉成小丑。
2012年2月28日,台灣成功大學內的蔣介石銅像遭潑紅漆、灑冥紙。事後掀起是否保留該銅像的爭論,反對派在網絡上發起聯署要求校方撤除。
2013年3月24日,嘉義市中正公園內的蔣介石銅像遭“台灣國家聯盟”等多個社團率眾潑油漆污損。
去蔣化運動影響了各個層面。許多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政府將各地的“中正文化中心”改為“XX市(縣)立文化中心”,許多蔣介石像銅像遭到撤除。各級以“中正”為名的學校紛紛改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