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厲應九

鎖定
厲應九(1846—1907年),山東日照五蓮縣坊子村人。曾受僱於竹園宜盛油坊,在各集鎮設莊收購花生米,人稱“大莊客”。厲應九善武術,尤工長拳,曾設拳房,教習拳術。他生性剛直豁達,重義氣,善結交,辦事公道,好打抱不平。當地流傳着“事大事小,應九到就了”的説法。
中文名
厲應九
別    名
大莊客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日照五蓮縣坊子村
出生日期
1846
逝世日期
1907年

厲應九人物生平

甲午戰爭後,德國傳教士在後街頭等地建立教堂,組織教會。他們以傳教為名,向人們灌輸奴化思想,並蒐羅情報,為帝國主義侵奪膠澳海口、進而霸佔山東的侵略目的服務。教會勾結地方官吏,霸佔民田,掠奪民財,強佔民女,作惡多端。當地人民深受其害,厲應九久積義憤,蓄志反抗。

厲應九人物經歷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11月9日,他率領當地兩千餘人,包圍了后街頭教堂,抓住了德國傳教士薛田資及教徒多人,遊街示眾後,押上了駝兒山。 日照知縣得知薛田資被抓,驚恐萬狀,迅即前往解救。厲應九迫使知縣懲辦了6名不法教徒,釋放了因“冒犯”教會而被縣衙關押的農民,才將薛田資放回。清廷聞報此事後,按德人意願,多次指令山東官吏對反教農民“嚴加彈壓”。山東官吏深知教會不法,採取對德人謹慎撫慰、並付恤銀2.5萬兩的辦法,將案了結。德國侵略者並不就此罷休,他們以保護教民為藉口,派兵打進日照城,血腥報復。厲應九率眾堅持抗爭。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冬,魯南教會頭目、德人安治泰與山東巡撫周馥計議,企圖通過日照教士與厲應九談判,使厲應九放棄抗爭。厲應九置之不理。日照知縣沈介福親往交涉,厲應九組織300多人持械將其包圍,沈知縣倉皇竄回。翌年5月6日,沂州府知府胡建樞密派20名勇目,在街頭集上將厲應九綁架。趕集農民聞訊羣起追趕,將官兵殺死3人,活捉6人,救回了厲應九。厲應九見事鬧大,便聯絡各村拳房主,親率2000多農民到駝兒山紮寨樹旗。他們修築工事,屯積糧草,製備兵器,準備抗擊官兵。許多開明士紳亦積極資助起義軍。山東巡撫周馥聞此大為震驚,命沂州知府胡建樞率兵3000前往鎮壓。6月2日,官兵攻山,厲應九率起義軍奮起迎敵,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和石塊殺傷官兵若干。激戰一晝夜,義軍終因武器低劣,寡不敵眾,兵敗。厲應九突圍後,流亡煙台,東北等地。數年後回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