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過

鎖定
《原過》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三個自然段,可分作兩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由正面立論,從談天説地開始,推論到“介乎天地之間”的人,沒有不犯錯誤的,知錯善改,不影響成為聖賢;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第三自然段,從反面批駁中展開深入議論。第二部分有針對性地從道理到例證在批駁中展開議論,進一步深化了第一部分的正面論證,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這篇精短的議論文,論點鮮明,由正面立論,從反面批駁,有理有據,深入淺出。
作品名稱
原過
作    者
王安石
創作年代
北宋
出    處
《臨川先生文集》
作品體裁
散文

原過作品原文

原過1
天有過乎?有之,陵歷鬥蝕是也2。地有過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舉有過3,卒不累覆且載者何4?善復常也5。人介乎天地之間6,則固不能無過7,卒不害聖且賢者何8?亦善復常也。故太甲思庸9,孔子曰“勿憚改過”10,楊雄貴遷善11,皆是術也12
予之朋有過而能悔13,悔而能改,人則曰:“是向之從事云爾14。今從事與向之從事弗類15,非其性也16,飾表以疑世也17。”夫豈知言哉18
天播五行於萬靈19,人固備而有之20。有而不思則失,思而不行則廢21。一日咎前之非22,沛然思而行之23,是失而復得24,廢而復舉也25。顧曰非其性26,是率天下而戕性也27。且如人有財28,見篡於盜29,已而得之30,曰:“非夫人之財,向篡於盜矣。”可歟31?不可也。財之在己,固不若性之為己有也32。財失復得,曰“非其財”,且不可33;性失復得,曰“非其性”,可乎? [1] 

原過註釋譯文

原過詞句註釋

  1. 原:一種論説文體。主要是對事物的本琢進行探究和討論。過:過失,過錯。
  2. 陵歷鬥蝕:衝犯、遭遇、撞擊、虧損。指日月星辰在運行中產生的各種天體現象。
  3. 舉:全,都。
  4. 卒:最終。不累:不連累、拖累。覆:蓋,澤被。載:承載。
  5. 善復常:關於恢復常態。
  6. 介:在兩者之間。
  7. 固:固然,本來。
  8. 害:妨害,妨礙。
  9. 太甲:商湯的嫡長孫,是商朝的第四位君主。思庸:思考正常之道。
  10. 憚:害怕,畏懼。
  11. 揚雄:字子云,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人。貴遷善:以遷善為貴。
  12. 術:方法,道理。
  13. 予:我。朋:朋友。
  14. 向:過去,從前。從事:行事,辦事。云爾:而已。罷了。
  15. 弗類:不相類,不相同。
  16. 性:本性。
  17. 飾表:粉飾外表。以:來,用來。疑世:疑惑、欺騙世人。
  18. 知言:有見識的言論。
  19. 播:播種,賦予。五行:指仁、義、禮、智、信五常。萬靈:萬物的靈長.指人類。
  20. 固:固然.本來。備而有:具備而擁有。
  21. 行:施行、踐行。
  22. 咎:怪罪,這裏指反省。前之非:以前的過失。
  23. 沛然:迅速的樣子。
  24. 復:又,重新。
  25. 舉:興起。
  26. 顧:表示輕微的轉折。
  27. 率:率領,帶領。戕(qiāng):戕害,殺害。
  28. 如:比如。
  29. 見:被。篡:奪取。
  30. 已而:不久,後來。得之:重新找回來。夫人:這個人。
  31. 歟(yú):助詞,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32. 不若:比不上。
  33. 且:尚且。 [4]  [8] 

原過白話譯文

上天有過錯嗎?有的,日月星辰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衝犯、遭遇、撞擊、虧損就是。大地有過錯嗎?有的,山陵崩塌、河流千枯淤塞就是。上天大地都有過錯,但最後也不站礙他們覆載萬物,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天地善於恢復常態。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則不可能沒有過錯,但最後不妨礙他成為賢聖,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善於恢復常態。所以太甲思考正常之道。孔子説:“不要害怕改正錯誤。”揚雄以向善遷移為貴,都是這個道理。
我的朋友,有錯誤而能悔過,悔過後而能改正的,人們會説:“還是原來的行事罷了。現在的行事與原來的行事不一樣,並非他的本性,是他粉飾外表來迷惑世人而已。”這難道是有見解的言論嗎?
上天播種仁、義、禮、智、信五常於人類,人本來也都具備。擁有而不思考就會失去,思考而不踐行就會廢棄。有一天責備以前的錯誤,馬上思考而又踐行,於是失而復得,廢棄而重新具備了。可是有人説這並非人的本性,這是率領天下來殘害人性。比如人有錢,被盜賊強行搶走,後來又重新找回,説:“這不是他的錢財,因為以前被盜賊搶走過。”可以嗎?不可以。財物屬於自己,固然比不上天性為自己擁有。財物失而復得,説不是他的財物尚且不行,天性失而復得,説不是他的本性了,難道可以嗎? [4] 

原過創作背景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推行變法。當時,反對新法的守舊派,對王安石本人及其擁護者,極盡人身攻擊之能事,認為他們是奸詐、讒佞、反覆無常之人。王安石的這篇文章就是對於這些攻擊的回擊。 [5] 

原過作品鑑賞

原過整體賞析

王安石的《原過》是一篇論述“過”是什麼、怎樣改過、如何看待他人改過自新等問題的論文。論文很短,連標題在內不過260字,但內容十分豐富。
王安石首先指出,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在人那裏,出現“過”都是難免的。例如自然界偶爾發生的日食、月食、山崩、地震,就是天地之“過”。天地皆有“過”,生於天地之間的人,犯一些過錯,就更不足為奇了。王安石認為,重要的不在於有“過”,而在於能否改“過”。天地雖然出現日月食、地震等過失,但由於它們善復其常,因此無礙其覆載萬物之功。同樣,人雖有“過”,但只要能復其常,也不妨礙其為聖為賢。
從王安石的論述,可以看出他對“過”和改過的理解:“過”是對“常”的偏離,改過則是復歸於“常”。
《原過》一文後半部分,主要討論如何對待改過自新的問題。
有人認為,一個過去犯了錯誤後來加以改正的人,其今日之善“非其性也”,昔日的過錯、罪惡才是其本性的體現。王安石認為,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為了説明這種觀點為什麼錯誤,王安石使用了他經常使用的比喻方法:一
個人的財物被強盜搶去了,後來他又從強盜手中奪了回來,人們不會説,這財物不是他的,而是從強盜手中搶來的。同樣道理,一個人犯了過錯,後來改正了,不是飾性欺世,而是性失復得。那種認為一個人犯了過錯才是其本性的表現、改正錯誤反倒是對本性的掩飾的觀點,不但堵塞了人們改過自新、改惡從善之路,而且是對人性的戕賊。
王安石在如何對待改過自新的問題上,與上述觀點不同。他認為,“過”是本性的喪失,而改過則是性失復得。王安石的這一觀點,反映了他在寫《原過》時,對人性的看法與孟子基本一致。所謂失性為“過”,性失復得為改過,必須以性善説為理論前提。正因為這樣,有人認為王安石早期思想與孟子相近:“荊公《淮南雜説》初出,見者以為《孟子》。”(《宋元學案》卷九十八)
王安石在北宋思想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他創立了統治北宋後期思想界的“荊公新學”,而且體現在他是使儒學由章句註疏之學向道德性命之學轉變的先導者。王安石《淮南雜説》等著作問世後,“天下之士始原道德之意、窺性命之端”(同上)。“自王氏之學興,士大夫非道德性命不談。”(《滏水文集·性道教説》)《原過》一文,即涉及了性命之源問題:“天播五行於萬靈,人固備而有之。有而不思則失,思而不行則廢。一日咎前之非,沛然思而行之,是失而復得,廢而復舉也。”王安石這段關於性之失、得的論述,表明他是以“天播五行”於人為性的。稍後的程顥、程頤兄弟以天理降而在人是為人性的觀點,雖然在旨趣上與王安石迥然相異,但不難看出他們是受到了王安石道德性命之學的某種啓迪。 [7] 

原過名家點評

明·茅坤:文不逾三百字,而轉折變化不窮。(《唐宋八大家經典·下》) [1] 
明·呂留良:極似皇甫持正、別、可之一派文字,固昌黎之支流餘裔也。介甫能作此語,而以執拗聞,故文辭虛車爾。(《晚村先生八家古文精選》四) [2] 
明·孫琮:人不能無過,貴於善改。而能改則返於無過,而性可復。此義與孔孟相發明,而行文特為矯健,不落宋人習氣。(《山曉閣選本宋大家王臨川全集》卷一) [2] 
清·王文濡:安石之一成不變,亦當時諸賢有以激之耳。此篇恰是良心發見語。(《評校音注古文辭類纂》卷五) [2] 
清·沈德潛:既無咎善補過意,卻説得異樣新穎,作文固貴務去陳言哉。生平極怙過之人,而言補過以復其性,殊得聖人之省,甚矣,言不足憑,而有言者不必有德也。(《唐宋八家文讀本·下》) [3] 

原過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曆二年(1042)進士,神宗熙宗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積極推行新法,遭保守派反對,被迫辭職。封荊國公,卒諡“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積極推進北宋古文運動,強調為文應有補於世。其散文邏輯嚴謹,辯理深透,筆力雄健,語言簡練。詩詞亦佳。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6] 
參考資料
  • 1.    (明)茅坤評著.唐宋八大家經典 下.瀋陽:瀋陽出版社,2002:198
  • 2.    高海夫主編.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  臨川文鈔.陝西:三秦出版社,1998.09:3243
  • 3.    (唐)韓愈等著;(清)沈德潛選評;於石校注.唐宋八家文讀本  下.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12:860
  • 4.    蘇小露註譯.王安石文.湖北:崇文書局,2017.01:57
  • 5.    呂晴飛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辭典  第9卷  重排版.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150
  • 6.    徐中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歷代名家書簡.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3:118
  • 7.    朱義祿主編.中國古代人文名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02:340
  • 8.    張文忠主編.唐宋八大家文觀止.陝西: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