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生接口

鎖定
原生串行硬盤是指接口速率為150MB/s,支持命令隊列、具有超集功能、採用真正SATA的控制器,而不是通過橋接芯片將並行信號轉換為串行信號,真正的原生串行硬盤還是極少數。
中文名
原生接口
性    質
接口
速率為
150MB/s
原    生
Native

原生接口原生與橋接的定義

SATA雖然在軟件上完全兼容PATA,但是底層是無法直接兼容的,然可以使用原有的PATA控制器,再借助於信號轉接器或稱橋接(Bridge)芯片的方式來實現,但由於必須經歷額外的信號轉換處理過程而影響到實際的傳輸效率。如果能直接使用原生(Native)的方式,使用SATA控制器,那麼理論上説,實際的傳輸效率將得到提高。
而橋接則是大部分串行硬盤的採用方案,其主要含義是指將並行ATA的數據流轉換為串行數據流,與此同時還要進行指令的轉換等工作。只有希捷宣稱自己的串行產品是原生串行硬盤。其餘各家大多都是採用在硬盤上使用一個橋接芯片,配合原有PATA硬盤上的主控芯片進行串並數據的轉換的方案。

原生接口連接方式

SATA硬盤主板之間的連接方式有3種,主要有南橋芯片和SATA硬盤控制器硬盤相連接,SATA硬盤通過橋接芯片與SATA硬盤控制器連接,還有一種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南橋芯片中包含了SATA控制器,然後SATA硬盤橋接芯片與SATA連接,最後一種是早期SATA硬盤採用的連接方式,南橋芯片通過並行ATA控制器,再通過橋接芯片與SATA硬盤的並行芯片連接,最後連接到SAT的硬盤上。
由於並行接口存在的歷史過長,許多設備如主板還是以並行ATA支持為主,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並行接口都換為串行接口,為了代替現有的並行接口,廠家採取了一個並行向串行過渡的方法,那就是在加橋接芯片,常見的是Marvell 80i8030芯片,這把並行數據轉為串行數據。這顆芯片在SATA硬盤和早期的SATA主板、SATA控制卡上很常見。其主要的缺陷是對串行ATA的速度影響非常大, 峯值也只能達到70MB/s~80MB/s的傳輸速率,只能達到150MB/s的帶寬的一半。盤性能上不僅不如原生串行硬盤,由於使用了橋接的方式,可能還不如並行硬盤。

原生接口區別原生和橋接硬盤

區別原生和橋接就是看硬盤是否有Marvell 80i8030橋接芯片
市場中銷售的希捷V、西部數據Raptor360GD和邁拓金鑽九代串行硬盤都是採用橋接的SATA非原生硬盤,其標誌為在硬盤的背面電路板上能找到Marvell 80i8030橋接芯片,而真正的原生硬盤如希捷的7200.7 Plus硬盤,採用LSI LOGIC芯片,無需經過橋接和串行到並行數據的轉化,可以發揮SATA硬盤的真正優勢。

原生接口原生與橋接的例子

橋接就是指本來是PCIE顯卡的走線設計,通過一個橋接芯片,把它變成AGP顯卡的電路走線,然後接口設計成AGP,比如説6600GT這個當年很經典的PCIE顯卡, 為了滿足一些老平台AGP用户的升級要求,就用橋接芯片生產了一些AGP接口的。
原生就是設計核心和公版的時候,就設計成AGP的走線。 比如R480核心的X850是PCIE接口的,R481核心的X850,就是直接生產成AG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