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始獅

鎖定
已知最早的獅類祖先的化石在非洲東部的Olduvai峽谷中被發現,是在距今大約15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它的骨骼結構兼有現今獅子和虎的共同特徵,被稱為原始獅 [1]  。約50萬年前,原始獅開始從東非大草原向四處擴散。由於它們能很好地適應不同的環境,很快,一些成員走出了非洲,開始獨立演化 [2] 
別    名
古獅
化石獅
中文學名
原始獅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亞    目
裂腳亞目
貓科
亞    科
豹亞科
獅族
豹屬
亞    種
原始獅

原始獅物種簡介

原始獅又名古獅,是更新世早到中期已滅絕的貓科。一般認為是獅子的早期亞種。
原始獅體長可達2.4米(不含尾巴),比德蘭士瓦獅長約半米,體型大於更新世的美洲擬獅
很多原始獅化石都是在德國摩斯溪發現的。一副接近完整的頭顱骨亦在德國近海德堡的毛爾發現。在於發現海德堡人統一地層中,亦發現了約55萬年前的獅子頭顱骨。在歐洲最古老的原始獅在意大利伊塞爾尼亞發現,距今約70萬年。

原始獅演變過程

距今50萬年前,原始獅開始從東非草原向四處擴散,由於對不同環境能很好適應,其中一些成員開始“走出非洲”並獨立演化 [1] 
進入亞洲東北部的成員演化成了楊氏虎,那是一類略小於洞獅及美洲擬獅的貓科食肉動物。譯名中雖然有“虎”字,但楊氏虎與起源於中國的現代虎類以及劍齒虎類卻不是同源,並且與二者共存了相當長的時間:藉着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楊氏虎在距今約35萬年前曾在包括周口店在內的中國東北部廣泛分佈 [1] 
進入歐洲的原始獅適應了山地和寒冷的氣候,進化成洞獅。一些學者推斷美洲擬獅可能就是洞獅中的某些成員通過亞洲北部的白令大陸橋,進入美洲大陸單獨演化而成。同樣,留在非洲的原始獅通過相應演化(也出現過一些已絕滅的特化分支),進化出現代非洲獅亞洲獅(它們是非洲獅在距今更近的時候再次進入亞洲而成) [1] 
在距今30萬到10萬年期間,洞獅的足跡遍佈歐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不過很明顯,它們不太適應密集的森林或較深的雪原。洞獅化石在歐洲最西分佈達英倫三島,最東到西伯利亞的Alazeya河流域,它們的主要獵物可能是馬、駱駝、猛獁幼崽和各類野牛。也許就是追蹤這些獵物,它們中的一支通過了冰河時期的白令大陸橋,進入了陌生的北美草原,更廣闊的環境迫使它們演化出長長的四肢,以利更快的奔馳,於是美洲擬獅出現了 [1] 
當時北美草原的環境及食物狀況可能大大優於歐亞大陸,美洲擬獅的擴張顯得非常迅速和順利,它們從阿拉斯加向東進入育空地區,向南穿過威斯康星平原直達佛羅里達、墨西哥甚至是秘魯南方的山地。與洞獅的習性一樣,相當密集的森林使得它們始終沒有進入加拿大東部和美國東北部地區。進入育空的美洲擬獅們在狩獵中難免要與別的食肉猛獸發生衝突,諸如巨型短面熊和體形類熊的似劍虎,成羣恐狼的騷擾也不可不防。不過,憑着強大的力量和速度,美洲擬獅往往佔得上風。不少學者推測,與現代非洲獅一樣,美洲擬獅也是喜羣居生活、羣居狩獵的社會化動物:然而,也有學者寧願相信它們是單獨或成對狩獵。他們的依據恰恰來自La Brea瀝青坑,那裏發現的美洲擬獅的個體中,雌雄的數量相當,這一點與現代非洲獅大不相同 [1] 
也許與洞獅和現代東北虎一樣,美洲擬獅較好地適應了育空地區寒冷的氣候,它們住在洞穴或峽谷中,並以乾燥的草來鋪墊它們的窩。依照美洲擬獅的解剖構造,至少能像非洲獅一樣,在追擊獵物時能達到每小時48千米的速度。與美洲劍齒虎一樣,它們最主要的獵物仍是野牛。1979年,在阿拉斯加Fairbanks發現的冰凍的野牛屍體。據專家考證,該野牛就是於36000年前被美洲擬獅所捕殺。馬類、叉角羚甚至較小的猛獁也在它們的食譜上。不過,在美國愛達荷州一處古印地安遺蹟中發現,在距今10300年前,古印地安人曾捕獵並殺死過美洲擬獅 [1] 
參考資料
  • 1.    王經勝編著. 科普知識博覽 動植物百科 獅子[M]. 2013:8-11頁
  • 2.    《趣味科學美繪館》編委會編著. 最恐怖的史前巨獸[M]. 2013:1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