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原上猿

鎖定
原上猿(Propliopithecus)是現在所知較早的古猿,僅次於發現於中國的中華曙猿(4500萬年前)和世紀曙猿(4000萬年前)。1908年R.馬克格拉夫於埃及法雍發現一件右下頜骨化石,帶犬滷、2枚前臼齒及3枚臼齒,時代為早漸新世。1910年施洛塞爾將它命名為原上猿海克爾種(Propliopithecus haeckeli)。這類化石以後又在肯尼亞及歐洲等地發現。
中文學名
原上猿
拉丁學名
Propliopithecus
動物界
釋    義
早期古猿(化石)之一
學    科
生命科學

目錄

原上猿簡介

原上猿是已知的最早的古猿。生存時代為距今3000萬年前。1911年於埃及法雍發現下頜和牙齒化石。其體形較小,身長約50cm,有32顆牙齒。生活在樹上 [1] 
原上猿(Propliopithecus)是一屬已滅絕的。原上猿長40釐米,像今天的長臂猿。它的眼睛向前,有立體視覺。原上猿最有可能是雜食性的。原上猿有可能其實與埃及猿是同一種生物。若真的是這樣,原上猿的學名則會較埃及猿的優先。

原上猿種類

現共分3個種:P.hceckeli;P.markgrafi和P.chiroba tes,很多學者主張將原上猿歸入上猿科(Pliopithecidae)。

原上猿特徵

原上猿的齒系特化較少。門齒垂直着生;上第一前臼齒缺乏猿類的扇形;上第一和第二前白齒大小相等以及臼齒相似於晚期猿類,齒冠較低,下臼齒為5個低的齒尖等。有原始狹鼻猴的性狀,形體小如家貓;面頰長而低,與腦量比顯得很大,吻部前突;有的種還有尾巴等。以往人們一般都認為它是長臂猿的祖先;認為它接近猴類和猿類的共同祖先 [2] 

原上猿古猿

古猿泛指除人屬以外的各種化石猿類。自1856年第一次發現森林古猿化石起,已記載了約50多個屬100多個種主要分佈在非洲、印巴次大陸、西歐及中國雲南、湖北、廣西等地,其地質年代屬漸新世至更新世。所發現的化石多為牙齒和頜骨碎片。猿類牙齒的特點是,有巨大的犬齒,並高出於其他牙齒,口閉合時,上、下犬齒互相交錯,上頜的門齒與犬齒間和下頜的犬齒及前臼齒間具齒隙,用以容納相對的上下犬齒。門齒粗大、鑿狀。前臼齒的外齒尖明顯大於內齒尖。下頜第一前日齒由於外齒尖明顯增大,內齒尖缺失或很小,呈扇形。整個齒列呈“U”字形排列,兩側大體平行。其主要代表有埃及漸新世的埃及猿)、原上猿;東非中新世的原康修爾猿和舊大陸的森林古猿、西瓦古猿臘瑪古猿意大利上新世的山猿,以及中國和印度的上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的巨猿 [3] 
參考資料
  • 1.    丁建弘 孫仁宗,世界史手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67頁
  • 2.    《探索自然叢書》編委會編,生物篇,科學普及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頁
  • 3.    唐濤 周明成主編,動物辭典 下,遠方出版社,2005.01,第2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