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印度近現代史

鎖定
《印度近現代史》是1995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林承節。本書主要講述了近現代進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等有關的內容。
作    者
林承節
出版時間
1995年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    數
800 頁
ISBN
9787301025413
裝    幀
平裝
原作名
林承節

印度近現代史作者介紹

林承節,中國著名印度史專家,1936年生,安徽省金寨縣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現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印度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印度史》、《印度古代史綱》、《印度近現代史》、《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史》、《印度獨立後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史》、《印度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主編)、《中印人民友好關係史,1851-1949》、《殖民主義史·南亞卷》(主編)、《世界近代史》(合著)等,在國內、國外(英國、印度)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印度近現代史作品目錄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17世紀至18世紀上半期印度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一、 農業和土地關係的變化
二、 手工業方面的變化
三、 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
第二章 莫卧兒帝國解體,封建割據局面的形成
一、 帝國解體的原因
二、 封建割據的形成與西北鄰國的入侵
第三章 西方殖民主義勢力進入印度,英國征服印度的開始
一、 葡萄牙人、荷蘭人在印度的殖民主義活動
二、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活動
三、 法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活動
四、 英法殖民者侵略野心的增長和激烈角逐
五、 普拉西戰役——英國征服印度的開始
第四章 印度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
一、 孟加拉由公司直接統治,奧德淪為附屬國
二、 南印和德干地區遭受英國人侵略的開始
三、 德干和南印三國抗英同盟的建立和瓦解
四、 邁索爾被征服
五、 馬拉特聯盟被征服
六、 附屬國體系的建立
七、 信德和旁遮普被征服
第五章 18世紀後半期至19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統治和榨取
一、 早期統治體制的建立
二、 早期的殖民掠奪
三、 正規地税制的實行
第六章 自由資本主義殖民政策階段的開始(1813——1857)
一、 公司貿易壟斷權的取消和在印商業活動的終止
二、 統治體制和基本統治政策方面的新調整
三、 印度被轉變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四、 思想文化領域的開拓
五、 對土邦政策的新趨向
六、 殖民政策新階段對印度的影響
第七章 早期反英起義和資產階級啓蒙活動的開始
一、 早期反英起義
二、 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出現
三、 資產階級啓蒙運動的開始,羅姆·摩罕·羅易的活動
第八章 印度教改革運動
一、 運動的起因和主要流派
二、 梵社、聖社改革的主要內容
三、 新毗濕奴派的改革內容
四、 羅摩克里希那的學説
五、 改革的成果
第九章 資產階級民族改良運動的開始
一、 青年孟加拉派的活動
二、 孟買、馬德拉斯管區早期改良活動
三、 四個民族主義組織的異同
第十章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
一、 起義爆發的原因
二、 起義的經過和結局
三、 起義的性質和突出特點
四、 失敗的原因
五、 大起義的歷史意義
第十一章 英王接管印度後的統治體制和政策變化
一、 一元化統治的建立和統治機器的強化
二、 統治政策方面的某些變化
第十二章 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出現和發展
一、 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產生
二、 英國資本輸出和英資大工業的增長
三、 印度民族工業的發展
四、 英印資本實力對比和殖民當局對民族資本的態度
五、 大工業開始發展帶來的重大變化
第十三章 19世紀下半期的工農運動
一、 工人階級鬥爭的開始
二、 第二次地税改革後的農民狀況
三、 藍靛農民暴動(1859——1860)
四、 帕布那、博格拉農民反抗鬥爭(1873)
五、 德干農民起義(1875,1879)
六、 殖民當局的租佃立法和土地轉讓立法
第十四章 第一批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的出現及其活動
一、 階級基礎和主要代表人物
二、 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與資產階級政治代表的區別
三、 資產階級政治代表對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的排斥
四、 第一批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活動的意義
第十五章 資產階級民族改良運動的進展,印度國大黨的成立
一、 民族要求的理論化
二、 新的地區性民族主義組織的建立和政治鼓動
三、 建立全國統一組織的趨勢
四、 印度國大黨的成立
第十六章 國大黨的早期活動
一、 國大黨的階級構成
二、 爭取實現改良要求的鬥爭
三、 國大黨對地主階級的態度
四、 國大黨對土邦王公的態度
五、 國大黨體制的演進
六、 國大黨早期活動評價
第十七章 穆斯林啓蒙活動的開始及其與國大黨的關係
一、 啓蒙活動的開始和主要活動家
二、 與國大黨分歧的出現
三、 啓蒙活動家態度變化的原因
第十八章 英國對印度的剝削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一、 印度成為英國資本輸出場所
二、 通過外貿手段剝削的加強
三、 税收榨取的加重
四、 民族工業的艱難發展
五、 城市勞動人民的貧困化
六、 農民地位的進一步惡化
第十九章 英國殖民壓迫的加強,國大黨內外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形成
一、 英國加強殖民壓迫的措施
二、 國大黨領導層的態度
三、 國大黨內小資產階級激進派的出現
四、 小資產階級激進派的革命活動
五、 激進派與宗教
六、 秘密革命組織的出現
第二十章 1905——1908年印度民族革命運動高潮
一、 分割孟加拉與抵制英貨運動
二、 “四點綱領”的提出,運動進入新階段
三、 消極抵抗道路的提出
四、 秘密革命組織活動的開展
五、 運動的深入發展與國大黨的分裂
六、 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
七、 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八、 摩萊——明託改革和分割孟加拉的撤銷
第二十一章 全印穆斯林聯盟的成立及其內部新興力量的出現
一、 穆斯林聯盟成立的背景
二、 穆斯林聯盟的早期活動
三、 穆斯林聯盟內資產階級力量的興起
四、 穆斯林聯盟新的政治方向的確立
第二十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資本和民族運動的發展
一、 英國戰時掠奪及戰爭對印度經濟發展的影響
二、 國大黨、穆斯林聯盟對戰爭的態度
三、 秘密革命組織策劃武裝起義的活動
四、 自治運動的興起
五、 國大黨的重新統一
六、 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的合作
七、 蒙太古宣言的發表
第二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印度工商業的發展
一、 英國殖民政權的新工業政策
二、 兩次大戰間印度工業的發展
三、 銀行業、外貿和交通建設的發展
四、 英國資本輸出的增長和經理行勢力的發展
五、 民族資本工業的發展和印度壟斷財團的形成
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印度農業和土地關係的發展變化
一、 戰後英國殖民政權的農業政策
二、 土地關係方面的變化
三、 租佃關係的變化
四、 農業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出現
第二十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政治形勢,甘地取得民族運動領導權
一、 戰後的政治形勢
二、 甘地領導的反羅拉特法鬥爭
三、 非暴力不合作策略的提出
四、 甘地領導權的建立
第二十六章 第一次不合作運動和工農運動
一、 “一年實現司瓦拉吉”口號的提出
二、 1921年運動的進展
三、 工農運動及其與不合作運動的關係
四、 殖民當局的對策,矛盾的激化
五、 甘地決定開展抗税運動
六、 不合作運動的中止
第二十七章 二十年代中後期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治力量的分野及各自發展
一、 國大黨內主變派、不變派的出現
二、 國大黨左翼的出現
三、 秘密革命組織活動的恢復
四、 穆斯林聯盟勢力的發展,與國大黨關係的逆轉
第二十八章 印度共產主義運動的誕生和早期發展
一、 十月革命對印度小資產階級革命組織的影響
二、 僑民共產黨的建立
三、 國內共產主義小組的出現和羅易對他們活動的指導
四、 印度共產黨的成立和初期活動
第二十九章 1930——1933年的文明不服從運動和人民起義
一、 新高潮的背景和形成
二、 文明不服從運動的開始
三、 幾處人民起義
四、 不服從運動的發展
五、 甘地——歐文協定的簽訂與甘地出席圓桌會議
六、 不服從運動的恢復與最終停止
七、 這次不合作運動的特點
八、 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意義
第三十章 甘地實施建設性綱領的新努力
一、 甘地退出國大黨
二、 甘地解救賤民的努力
三、 委託論的提出
四、 甘地的鄉村建設活動
第三十一章 國大黨內社會主義思潮的勃興,國大社會黨與印共統一戰線的建立
一、 國大黨內社會主義思潮的出現和國大社會黨的建立
二、 尼赫魯的社會主義思想
三、 印度共產黨與國大社會黨統一戰線的建立
四、 左翼統一戰線的活動和成績
第三十二章 反對1935年印度政府法的鬥爭與省自治的實施
一、 1935年印度政府法與印度各政黨的態度
二、 省立法會議選舉
三、 省自治的實施
四、 左翼為推動民族運動深入發展而鬥爭
第三十三章 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矛盾的激化
一、 圍繞省自治穆盟與國大黨關係的惡化
二、 印度教教派主義的發展
三、 巴基斯坦決議——穆盟走上分立主義道路
第三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後印度的經濟發展
一、 戰時對印度的掠奪和刺激工業發展的政策
二、 戰後工業發展和英印資本實力對比的進一步改變
三、 大戰時期和戰後農業狀況
第三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的民族鬥爭
一、 印度被拖入帝國主義戰爭和印度人民最初的反戰反英活動
二、 1940——1941年甘地領導的反戰不合作運動
三、 蘇德戰爭爆發後印度政治局勢的複雜化
第三十六章 “退出印度”運動與大戰後期印度政治形勢
一、 克里浦斯使命的破產
二、 “退出印度”決議
三、 “八月革命”
四、 鮑斯與印度國民軍
五、 印共實現人民戰爭方針的努力
六、 大戰後期的政治形勢
第三十七章 戰後反英鬥爭高潮,英國宣佈準備接受印度的獨立要求
一、 戰後反英鬥爭的高漲
二、 工黨執政初期的對印政策
三、 海軍起義和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
四、 英國宣佈準備接受印度的獨立要求
第三十八章 蒙巴頓方案與英國移交政權
一、 內閣使團在印度的活動
二、 臨時政府的成立和制憲會議的召開
三、 蒙巴頓方案的提出
四、 印度、巴基斯坦自治領的成立
五、 甘地為平息教派衝突赴湯蹈火
六、 印度獨立鬥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第三十九章 泰戈爾在印度民族解放鬥爭中的作用
一、 政治活動經歷
二、 泰戈爾對印度民族解放鬥爭的貢獻
三、 從理想到現實的演進
附一 印度近現代史大事年表
附二 歷代莫卧兒帝王
附三 歷代佩什瓦
附四 歷代錫克教師尊
附五 1770年以來的英國曆屆內閣
附六 歷任英屬印度總督
附七 國大黨歷屆年會主席和年會地點
附八 穆斯林聯盟歷屆年會主席和年會地點
附九 穆斯林聯盟歷任主席
附十 主要土邦概況
附十一 1941年印度人口及其宗教信仰情況
附十二 穆斯林在各省人口中所佔比例及按照麥克唐納裁定書在各省立法會議所佔的席位比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