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卯氏

鎖定
卯氏是非常少見的姓氏,始祖是茆叔實屬周公旦的第三子。
中文名
卯氏
卯氏的由來
有現在山東、定陶巢縣、單縣
茆氏始祖
茆叔實屬周公旦的第三子
茆    卯
是同宗
讀    音
máo shi

卯氏基本介紹

卯字 卯字
卯[卯、茆、夘,讀音作máo(ㄇㄠˊ),亦可讀作mǎo(ㄇㄠˇ)]。

卯氏由來

卯氏 [1]  的由來有兩個説法:其一為現在山東、定陶、巢縣、單縣,河南省的民權縣等地都有卯姓氏族民居住。從北京國家圖書館珍藏的史料記載來看,茆卯是同宗。茆氏始祖茆叔實屬周公旦的第三子。那些地方的卯氏族人也是周公旦之後。
另外一種説法是:根據威寧縣郊草海邊卯家溝先祖石納將軍墓碑記載:吾祖原姓石,於明朝洪武14年間〔即公元1381年〕隨沐英徵雲南從陝西平涼府遷居到雲貴高原的烏撒,吾祖立有戰功被朝廷封為將軍,統領烏撒衞所,並賜三卯之地屯田戍邊,洪武皇帝賜姓卯,歷經600多年繁衍生息,卯姓家族遍及雲貴高原,至今人口近十餘萬,主要分佈區域:貴州省威寧縣,赫章縣,納雍縣,織金縣,大方縣,修文縣.畢節市,六盤水市,安順市,六枝縣.鎮寧縣.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彝良縣,會澤縣,魯甸縣,永善縣,鎮雄縣,富源縣,宣威市,曲靖市.四川省的金陽縣,德昌縣,西昌市,歷史上烏撒[地區清以後改威寧府]是以彝族苗族為土著,元朝時遷入回族,故現在稱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現散居雲貴川的卯姓子孫均從威寧縣遷出,根據[明實錄]記載,明洪武15年〔即1382年〕正月,置烏撒衞,隸雲南都指揮使司.明王朝統治西南地區時期,當地土著舉行多次反叛朝廷的起義,卯氏先祖作為地方衞所的軍事長官被多次派往雲貴高原周邊平叛守城,故卯氏族人在征討過程中散居於雲貴高原各地。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卯氏的由來有2大分之。其一為:本出於茆氏,後有族人自發改姓為“卯”另外建立的族羣。
其二為:明朝的石姓將軍被賜予了“卯姓”而建立的族羣。
根據資料分析2個卯氏應該是沒有關係的。

卯氏卯氏歷史及古墓羣

貴州省威寧縣的高原明珠--草海,是世界珍稀保護禽鳥黑頸鶴的棲息地.海拔2000米,在草海之濱有一處人文景觀,它就是稀有姓氏卯氏家族的古墓葬羣.該墓葬羣位於威寧縣城三公里的草海邊的卯家溝,步行約半小時左右,主墓為明代定海將軍卯明遷墓.左邊為其二品夫人劉氏之墓,右膸其子驃騎將軍卯京之墓,周圍有卯氏後人墓葬十餘座,有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緒等年代的,整個古墓羣均保存完好,古碑文清晰可見,石雕工藝精巧,氣勢磅礴,宏偉壯觀,這在雲貴高原尚屬少見的,具有較高的文物觀賞價值.
據[卯氏宗譜]介紹:卯氏先祖於明朝洪武十四年跟隨沐國公沐英從陝西平涼府出發征服雲南後屯兵駐守烏撒衞,子孫後代在此繁衍600餘年,至今遍佈雲貴高原川,黔,滇交界地區,即貴州省的威寧縣,畢節市,六盤水市,盤縣,織金縣,赫章縣,納雍縣,水城縣,鎮寧縣,大方縣.安順市.雲南省的昭通地區,昭通市,魯甸縣,彝良縣,巧家縣,永善縣,大關縣.曲靖地區的曲靖市,宣威市,富源縣,會澤縣,宜良縣,陸良縣.四川省的西昌市,金陽縣等.該地區卯氏族人約有十萬之眾.另外在甘肅省的隴南地區的武都,成縣,文縣,兩當縣,康縣,定西地區的渭源縣,通渭縣,臨洮縣等都有卯姓族人聚族而居的村落.河南省靈寶市的焦村鎮卯屯村有約600卯氏後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