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卧龍池

鎖定
河北省青龍縣朱杖子鄉青龍河畔有兩個村莊,一個叫“老李洞”,一個叫“卧龍池”。兩個村莊都因地形地貌而得名。
中文名
卧龍池
設計工藝
在老李洞旁有一石崖
流傳歷史
洗澡歸來,又過月餘
文物研究
李秋見沒有砍死小黑龍

卧龍池設計工藝

在老李洞旁有一石崖,崖上蒼松搖曳,芳草凝香;崖上古洞豁然,水光瀅瀅,風捲河水,湧入洞中,拍壁有聲,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老李洞”了。
相傳古時候,青龍河北岸有一對年輕夫婦,男的叫李秋,女的叫芸娘,夫妻倆男耕女織,夫唱婦隨,日子過得十分和美。夏天的一個夜晚,面似芙蓉、眉如遠山的雲娘趁着朦朦月色,到青龍河邊去洗澡,洗着洗着,忽見水中走出兩個垂髻小環,硬把芸娘扶進玲瓏剔透、銀光閃射的水晶洞,叫她陪坐在一位黑臉龍王身旁,邊飲玉液瓊漿,邊賞輕歌曼舞。酒闌人散,垂髻小環又攙着芸娘經幾道廊、穿數層閣,送入紅燭雙燒、“喜”字高懸的洞房,芸娘居然成了黑臉龍王的新娘。正當芸娘陪老龍酣睡之際,忽然耳畔傳來呼喚聲,睜眼一看,原來自己卧於水邊,丈夫正站在身後呼喚着自己的名字。

卧龍池流傳歷史

洗澡歸來,又過月餘,芸娘漸漸腹大胸高,夫妻倆心知有孕,都暗暗高興。誰知第二年生下的卻是個圓滾滾的大肉蛋。李秋沮喪地把它扔進青龍河,可肉蛋飄飄蕩浮浮,總不下沉。李秋莫明其妙,揚手一鋤“抨”的一聲,砍開肉蛋,只見金光四射,裏邊爬出一條黑色小龍,蜿蜿蜒蜒遊進對面的古洞。
李秋回家後,便把這樁奇事告訴妻子。芸娘聽後恍灰大悟,遂把去年在青龍河邊洗澡時所做之夢,一五一十地告訴丈夫。李秋早就聽説青龍河紗古代一條青龍所開,這條青龍一直住在跨越塞內塞外的青龍河裏,看來妻子所生的小黑龍是這條青龍的後代。李秋雖心明如鏡,嘴裏卻不好風吹草動別人説出,遂馬這件事暗暗藏在肚裏。
小黑龍天天回家吃奶,芸娘見到它那凌牙利爪、層鱗鋭角,每次都嚇得死去活來。李秋見芸娘日益消瘦、精神恍惚,便決心除掉小黑龍。當小黑龍又來吃奶時,他握着事先磨得鋥明瓦亮的菜刀躲在門外,小黑龍吃完奶剛出門口,他照準龍頭狠狠一刀,“抨”的一聲,一股黑風奪門而出,地上落下半截龍尾巴。

卧龍池文物研究

李秋見沒有砍死小黑龍,不免有些後怕,鄰居也都捏着一把汗,誰都預料災難將接踵而至。然而,幾年來鄰村旱得冒煙,這裏卻雨水連綿;鄰村冰雹滿地,這裏卻風和日麗。一個細雨霏霏的傍晚,村裏有位老人發現西北里許之地有一水柱,接天連地,長流不息。為了弄個水落石出,他披上蓑衣,直奔水柱,躲在樹後一瞧,原來水柱下面是一水池,池中卧着一條沒有尾巴的黑龍,正張着大嘴將清澈的池水噴向天空。老漢忽然想起前幾年李秋刀砍小黑龍的事情,不料恍然大悟,他回到村裏逢人便講:“李家的黑龍沒有走,它不念舊怨,正暗中保佑我們。”鄉親們聽後,十分感激,因黑龍生於李家,從此,都親切地叫它為“禿尾巴老李”。不久,路人傳言不北有條白龍在興風作浪,坑害百姓,禿尾巴老李聽人説後,當即飛往東北,擊敗白龍,佔據此江,並給兩岸百姓淤了數萬畝良田,使他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為了紀念這位除暴安良、造福人類的禿尾巴老李,人們便把它佔據的江叫“黑龍江”,把它以前養傷的水池叫“卧龍池”,把它幼時棲身的古洞叫“老李洞”,兩個村莊的名字也就由此而得。現在,每逢大旱,鑲着銀邊的烏雲決要人東北湧來,將甘霖灑在龜裂的土地上,使枯萎的禾苗回黃轉綠,青龍人民都説這是“禿尾巴老李:回家探親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