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路里盆地

鎖定
卡路里盆地是水星的一個巨大的隕擊盆地,英文名稱為Caloris Basin,直徑約1550公里(960英里)。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盆地之一。“Calor”是拉丁語中的“熱”,盆地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水星在近日點時運行比較緩慢,陽光直射到這裏,因此卡路里盆地也是太陽系諸行星表面最熱的地方。該隕擊盆地在1974年被發現,被一座稱為卡路里山,約2公里(1.2英里)高的環狀山脈所包圍。科學家們推測,卡路里盆地是由巨大的撞擊形成的。大約在30到40億年前,有一顆直徑至少為100千米的小行星同水星發生了碰撞,並一下子砸進了水星的呈熔融狀的內部。大量熔岩噴湧出來,填入了那巨大的隕擊坑。 [1] 
中文名
卡路里盆地
外文名
Caloris Basin
所在行星
水星
座    標
30.5°N,189.8°W
詞語來源
拉丁語“熱”
直    徑
1550 km

目錄

卡路里盆地地貌

水手10號水星探測器拍攝的卡路里盆地 水手10號水星探測器拍攝的卡路里盆地
1974年的水手10號水星探測器拍攝的圖像上發現了卡路里盆地。它的名字是由宇航員和水手10號成像團隊的成員布萊恩·奧列裏提出的。在水手10號探測器經過的時候卡路里盆地恰好將晝半球和夜半球分開,所以只能對一半的隕擊盆地成像。後來,在2008年1月15日,由信使號探測器拍攝的第一張照片顯示了卡路里盆地的全貌。
在水手10號拍攝卡路里盆地一半圖像之後,最初估計其直徑約為810英里(1300公里),但根據信使號拍攝的後續圖像這一數據增加到了960英里(1540公里)。卡路里盆地被一座稱為“卡路里山”的高山環繞,高達2公里(1.2英里)。在隕擊盆地的底部充滿了熔岩平原,類似於月球的月海地貌。在卡路里山以外,在隕石撞擊中噴射的物質綿延1000公里(620英里),在隕擊盆地周圍形成了同心圓結構。
色彩增強後的卡路里盆地 色彩增強後的卡路里盆地
水星上向外蔓延的卡路里盆地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盆地之一 [1]  ,在太陽系早期由一個小行星大小的物體撞擊形成,這個結構複雜、充滿裂縫的盆地跨越1500公里左右。卡路里是水星最年輕的大型撞擊盆地,之後被岩漿充填。經受過噴流後的撞擊坑露出了表面岩漿下方的物質,分析這些撞擊坑可以推斷,上面的火山岩漿厚2.5至3.5公里。盆地邊緣的斑點被認為是火山口 [2] 

卡路里盆地形成

太陽系的第一個十億年左右,太陽系內部的天體經歷了小行星的猛烈轟擊。在大部分猛烈轟擊結束後,一個直徑至少為100千米(62英里)的撞擊體與水星相撞,發生了卡路里盆地撞擊事件,因為在地面上看到的隕石坑比隕擊盆地以外的面積相對較小。卡路里盆地和月球上類似的隕擊盆地,如Miver Ibrimon和Mel-Orthalar被認為是在同一時期形成的,這可能表明在早期太陽系的重轟擊階段結束時有一個名為“尖峯”的巨大沖擊時期。基於信使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卡路里盆地的年齡已被確定在38億年和39億年之間。 [3] 

卡路里盆地效應

位於卡路里盆地對蹠點的混沌地形 位於卡路里盆地對蹠點的混沌地形
卡路里盆地盆地撞擊事件可能對水星產生了全球性的影響,在盆地的對蹠點是大面積的丘陵溝壑地形,有幾個小的隕擊坑,被稱為“混沌地形”(也叫“怪異地形”)。一些人認為,卡路里盆地撞擊事件在水星上引發了強烈的地震,“混沌地形”由於地震波在卡路里盆地的對蹠點匯聚而產生的地震波擠壓形成的。另一種説法是,這個地形是由於在這個盆地的對蹠點上噴出物聚集形成的。這種假設的影響也被認為觸發了水星上的火山活動,導致了熔岩平原的形成。卡路里盆地周圍是由隕擊噴出物產生的一系列地質構造,統稱為卡路里羣。

卡路里盆地氣體排放

水星由於微弱的磁場和強烈的太陽風,具有非常脆弱和短暫的大氣層,包含少量捕獲自太陽風的氫和氦,以及鈉和鉀等較重的元素。這些較重元素被認為來自於水星內部,在水星地殼上被“放氣”。卡路里盆地隕擊產生的裂縫有助於釋放來自水星內部的氣體,已被發現是鈉和鉀的重要來源。而位於卡路里盆地對蹠點的“混沌地形”也是這些氣體的來源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