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鎖定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佔地約為1000平方千米,位於巴西東北部的皮奧伊州,距離首都巴西利亞約950千米。卡皮瓦拉的洞窟裏有繪製於公元前1.2萬~前4000年期間的壁畫,具有很高的考古及研究價值。它們是南美洲最為古老的人類社會為數不多的證據之一。
中文名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外文名
Serra da Capivara National Park
所屬區域
巴西
面    積
約為1000平方千米
編    號
777-007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世界文化遺產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Serra da Capivara National Park)
入選時間:1991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
地理位置:S08 25 00 W42 19 60
遺產面積 : 130,600 ha [1] 
遺產編號:606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遺產描述

巴西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巴西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位於巴西東北部的皮奧伊州,距首都巴西利亞東北約950千米。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面積約1000平方千米。卡皮瓦拉山以北是寬廣、乾燥的皮奧伊·馬仰漢盆地,山以南是聖弗朗西斯科河流經的低窪地帶。聖弗朗西斯科河發源於巴西高原上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南部,水量豐富,全長3200千米。卡皮瓦拉山的洞窟,是南美大陸最古老的居民生活過的地方,洞窟裏有一批壁畫。壁畫的主體部分繪製於公元前1.2萬年左右,其他部分則是公元前1萬年—公元前4000年期間繪製的。卡皮瓦拉山洞窟壁畫的色彩以紅色為主,多利用幾何圖形表示人體和各種動植物。內容大致分為舞蹈、愛的場面、獰獵和在樹木周圍舉行儀式等4類。卡皮瓦拉的洞窟裏的壁畫,封存着遙遠的太古時期的記憶。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在這些壁畫裏留下了許多重大的謎題。這些岩石壁畫的發現曾經震驚了全世界。因為,它們的年代很可能比人類最早踏上美洲大陸的時代更為古老。
199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 (iii),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5屆會議報告。
遴選依據標準(iii):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居民之一的特別證據。它構成並保存了美洲最大的考古遺址羣和最古老的岩石藝術樣本。此外,這些繪畫的圖像讓我們能夠識別有關該地區早期人類的信息。 [1]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遺產委員會評價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內眾多巖洞中都發現有巖雕壁畫,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25,000年前。這些壁畫是南美洲最古老的人類存在的重要證據。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遺產簡介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佔地約為1000平方千米,位於巴西東北部的皮奧伊州,距離首都巴西利亞約950千米。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之所以被指定為人類社會的一筆寶貴遺產,不在於其自然景觀有多麼優美,而在於它所具有的重大文化價值。這裏曾是南美大陸最古老的居民的棲息之所,洞窟裏有一批繪製於公元前1.2萬~前4000年期間的壁畫。多以幾何圖形表示人體和各種動植物。內容主要有舞蹈、愛的場面、狩獵和在樹木周圍舉行儀式等,色彩以紅色為主,至今很鮮豔。這些抽象而極富含義的壁畫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公園特點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南美大陸最古老的居民就居住在卡皮瓦拉的洞窟裏,一大批壁畫也保存在洞窟裏。這批壁畫的主體部分是公元前1.2萬年左右完成的,其他部分則是公元前1萬年~前4000年期間完成的。卡皮瓦拉山洞窟壁畫的色彩以紅色為主,壁畫多采用幾何圖形用以表示人體和各種動植物。壁畫內容有舞蹈、狩獵、愛的場面和在樹木周圍舉行儀式等類,雖抽象但含義深刻。
卡皮瓦拉山山北是寬廣、乾燥的皮奧伊·馬仰漢盆地,山南是一片低窪地帶,源自巴西高原上的米納斯吉拉斯州南部的聖弗朗西斯科河流經這裏。聖弗朗西斯科河全長3200千米,雨量充沛。這裏生長着多刺落葉灌木叢和落葉林,並且有高聳的棕櫚林及可可樹散佈其間。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岩石壁畫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在南美洲巴西的熱帶的原野上,封存着遙遠的太古時期的記憶。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在這裏留下了許多重大的謎題。這些岩石壁畫的發現曾經震驚了全世界。因為,它們的年代很可能比人類最早踏上美洲大陸的時代更為古老。作為讀解深埋在岩石之海中人類發展史的關鍵場所,同時也作為南美洲最古老的岩石藝術。1991年,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被登錄為世界遺產。裸露的岩石一直陳列到天邊。從這裏發現的太古時期的歷史遺蹟,使巴西的這片邊境地帶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這無數的巖洞,成為將我們引向未知的太古時代的時間隧道。大約在2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離開了人類的誕生地——非洲,開始向整個地球遷徙擴展。人類到達南美大陸的時間,一直被認為是在大約一萬二千年前。可是,在巴西竟發現了3萬年以前的岩石壁畫。這個發現,意義非同尋常,它預示着人類史中的一些定論有可能因此而重寫。在萬物微醺的熱帶風的吹拂下,這裏的巖畫就像進入了休眠,靜靜地度過了漫長的歲月。迄今為至,在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大約發現了300多處史前時代的岩石壁畫。關於這些壁畫的年代,目前仍在爭論。不過,從地層以及周圍岩石的狀態推斷,大約是3萬年前至6千年前的作品。以岩石為畫布的遠古藝術家們,他們究竟為什麼而創作,又為誰而創作?他們是什麼時候來到這裏的?又是怎麼來的?面對無數的巖畫留下的巨大謎團,至今還沒有尋出答案。這裏到處都有被認為是人類生火留下的灰燼遺蹟。採用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對這裏的一部分炭渣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這些炭渣是2萬5千年前的東西。在發掘工作進行的同時,研究人員對殘留在遺址中的眾多岩石壁畫也進行了調查。從中發現了壁畫反覆描繪的幾個主題。這些主題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景。這幅壁畫上的人們圍着的是一棵樹?還是一堆篝火?這場面讓人猜測很可能是一種宗教儀式。壁畫中頻繁地出現着似乎長了角的人物。他們是帶着假面具的獵人?還者是占卜唸咒的巫師呢?問題依然還是問題——沒有答案。但是有一個事實卻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當時的人們曾經堅持不懈地在岩石上作畫。從他們的作品中,甚至可以感覺到與現代繪畫相媲美的裝飾性。關於這幅許多人排成一列的巖畫,一位研究人員的見解非常獨到:這很可能是人類在繪畫中運用透視法最古老的實例。越是末端的人物畫得越小,這也許是為了表現人們圍成一圈跳舞的情景而特意設計的。巖畫把我們帶進了廣闊無邊的想象世界。從這裏的遺蹟中還發現了一些人骨。通過對附着在人骨上的碳化物進行年代測定,得知這些人骨大約是一萬一千年前的。據説在這些人骨上,甚至發現了與美洲土著民不同、卻與日本的阿伊努族以及波利尼西亞人共同的人種特徵。到底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來到了這片新大陸?迄今為止的所有調查,都沒有形成一個明確完整的答案。實際上,解密“最古老的美洲人”的工作,僅僅是剛剛開始。太古時代的藝術家們,以各種形式,從各種角度認識世界,表現世間的萬物。然而,他們究竟要表現什麼呢?這也許永遠都是一個謎。究竟是什麼人住在這裏?他們是怎樣生活的?巖畫描繪的是什麼?想告訴人們的又是什麼?卡皮瓦拉山沒有作答。它只是把漫長歲月中形成的一個個謎團留給了我們。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文化保護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自然和人類的因素已經導致了史前石器時期的壁畫的惡化,有的已經到了一些毀滅的邊緣。而這些壁畫是存在於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中的360處考古遺址中的。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昆蟲在這些牆上建立了自己的巢穴。因為氣候因素而生成的一層石灰已經蓋住了這些壁畫。保護這些考古遺址的工作人員是公園中最少的工作人員。並且還有獵人在這兒點燃篝火,尤其是在晚上為多。要想挽救這些壁畫,就得有三項工程同時開始,其中包括一個計算機化的壁畫詳細目錄,包括這些壁畫的保存和維持,還包括對當地社會的教育,以便他們認識到保護這些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人類已經在這片地區上連續居住了5萬5千年。這些敍述性的壁畫極具保存價值,因為他們描述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和古代開始的典禮時的場景。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現在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1996年,人們從好幾個方面開始着手,對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內石器時代的岩石壁畫的實施保護。美國國內發展銀行援助了公園內部公路的建設,這將促進對這些遺址的管理。國際博物館委員會岩石壁畫保存方面的專家和日本國京華大學的專家參觀了這個公園,並且建議加強對公園壁畫的管理保護。這些建議直接導致了通過使用專門的計算機技術採用音像設備將這些岩石壁畫錄製下來。還給當地居民提供了文化保存方面和生態學保存方面的課程,為了使當地居民也加入到保護國家公園的行動中來,避免遭到破壞。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自然氣候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進入到森林之中,你彷彿來到一個神話世界。在這裏抬頭不見藍天,低頭滿眼苔蘚,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這裏光線暗淡,蟲出沒,人們在其間行走,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也很危險。但是,這裏卻是生物的樂園,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是陸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於1800毫米,有些地方達3500毫米。這裏無明顯的季節變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攝氏度左右,夜間約20攝氏度。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的地形複雜多樣,從散佈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多樣的地貌造就了形態萬千的雨林景觀。在森林中,靜靜的池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都是;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迷宮。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喬木具有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過30米,多為典型的熱帶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樹皮色淺,薄而光滑,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幹上可長出花枝。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別發達,葉面附生某些苔蘚、地衣,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中的樹林多為雙子葉植物,具有厚的革質葉和較淺的根系。用以營養的根部通常只有幾釐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葉面的蒸發而丟失很多。熱帶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其風化殼可達100米。這類土壤雖富含鋁、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高嶺石,但其他一些礦物質卻因淋溶和侵蝕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濕條件下,有機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飢餓的樹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這裏的土壤其實並不肥沃。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中的次冠層植物由小喬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組成,部分植物為寄生性,纏繞在寄生的樹幹上,其他植物僅以樹木作為支撐物。雨林地表面被樹枝、和落葉所覆蓋。雨林內的地面並不如傳説那樣不可通行,多數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層和落葉外多是光裸的。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
在世界同類型地區中,亞馬遜平原的熱帶常綠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這是由於亞馬遜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使它具有特別有利於該類型發育的現代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與它發育歷史悠久、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有關。南美的熱帶常綠雨林一般也稱為希列亞羣落,其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其中三分之一種是南美特有種。它們生長連續無間,植物終年葱綠繁茂。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多層次的鬱閉叢林。一般有4至5層,多者可達11至12層,樹冠城鋸齒狀,參差不齊。許多喬木為爭取日照,力圖往上生長,樹幹很少分枝,有的可高達80至100米。
卡皮瓦拉山國家公園的典型土壤是磚紅壤和具有灰化現象的紅壤,前者分佈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並且有比較少雨季節的地區,後者主要分佈在各季節降水豐沛、森林鬱閉、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