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特主義

鎖定
美國總統卡特1980年1月23日的國情諮文中提出的一項對海灣地區的政策聲明。鑑於蘇聯軍隊於1979年12月25日入侵阿富汗,卡特在這份諮文中警告蘇聯不要利用伊朗和阿富汗的動亂作為藉口,謀求實現蘇聯長期以來企圖獲得一個温水港的目標。
中文名
卡特主義
提出時間
1980年1月23日
美國總統J.卡特針對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的形勢提出的對波斯灣地區和蘇聯的政策原則。1979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朝野震動。卡特政府開始調整對蘇戰略。1980年1月23日,卡特發表國情諮文指出,美國面臨着的挑戰是由三個基本事態造成的:蘇聯軍事力量不斷增長並且更多地在國外使用;工業民主國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東的石油供應;發展中世界許多國家的社會、宗教、經濟和政治變革的壓力,如伊朗革命,尤其是蘇聯在阿富汗的行動“使美國在波斯灣和西南亞面臨着更廣泛和更根本的挑戰”。卡特聲稱,任何外部力量企圖控制波斯灣地區的嘗試,都將被視為對美國切身利益的進攻;美國將使用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打退這種進攻。這個講話被稱為“卡特主義”,它標誌着美國開始推行新的波斯灣政策和對蘇政策。為實施該政策,美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利用國際講壇抨擊蘇聯的擴張行為,停止蘇聯官方在美國的活動,取消美、蘇文化與科技交流,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經濟上,對蘇聯進行制裁和禁運,停止對蘇聯的糧食運輸和貿易關係,終止對蘇聯高技術項目的轉讓,延緩新領事館的開放;軍事上,增加軍費開支,組建快速部署部隊,加強在印度洋和波斯灣的軍事存在,改進北大西洋地區的防務,重申美國對巴基斯坦的安全保證,逐步恢復徵兵制,推遲批准《美蘇關於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卡特主義的提出,表明美國公開承認中東波斯灣是其戰略和經濟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為保衞該地區,將不惜動用武力;同時表明美國改變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蘇聯的緩和政策,從強調緩和、裁軍轉變到強調競爭、對抗,從人權外交轉變到依靠實力,以扭轉在美、蘇爭奪中的被動不利局面,進而維護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卡特本人承認,蘇聯的入侵行動使他對蘇聯的最終目標的看法產生了非常急劇的變化。這標誌着美國自“尼克松主義”後實行的對蘇政策出現了重大變化。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