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爾·京特

鎖定
卡爾·京特(德語:Karl Günther)( 1903-1987年)德國人,1937年12月,日軍兵臨南京城下,卡爾·京特在自己任廠長的江南水泥廠廠區設立了安全區,拯救了幾萬名中國人的生命,該難民營一直到1938年6月才解散。並見證南京大屠殺,保留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和資料。中國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卡爾·京特改任江南水泥廠化學分析師。1950年底,卡爾·京特偕妻兒返回德國,直至逝世未再回到中國。
中文名
卡爾·京特
外文名
Karl Günther
國    籍
德國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87年

卡爾·京特事件評論

新華社南京5月11日電(成銀生、華衞列)南京大屠殺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歷史系高興祖教授最近在對南京大屠殺史料檔案的研究中發現,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當時正在南京棲霞山江南水泥廠工作的丹麥人伯恩哈特·阿爾普·辛德貝格先生(B.A.Sindperg)與拉貝先生等國際友人一道做了許多幫助中國難民的工作。
高興祖教授説,從史料上看,丹麥人辛德貝格先生當時與德國人京特博士同在南京棲霞山江南水泥廠工作,1938年初,南京市郊區農民給辛德貝格先生和京特博士寫了求救信,報告他們所遭受的日軍殘酷暴行,信後附有40餘名被日軍屠殺的遇難者名單。信中寫道:“日本人在村裏一見到年輕人,就馬上開槍把他們打死……,老年人經常由於不懂日本話而遭殘殺。婦女和姑娘不分老少均遭強姦。”
辛德貝格先生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曾試圖將幾名受傷的中國難民送到南京來救治,並曾委託南京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先生向日本大使館遞交了17000名難民致日本當局的請願書,難民們在請願書中請求得到憐憫及保護。1938年1月25日,棲霞寺聚集了2萬多難民,為得到西方人士的援助,難民又向辛德貝格先生寫信,報告他們在日軍暴行中所受的苦難。2月3日,辛德貝格先生致函拉貝先生,將已經譯成德文的難民信件呈送給他。信中扼要列出了日本士兵自1938年1月4日以來所犯下的罪行,其中僅15日一天寺中即有10名年輕婦女遭強姦,2名男孩和一名老人遭殺害。
高教授説,從這些信件中不難看到,當時南京不論是城區還是郊區,都飽受着日軍燒殺淫掠的苦難,渴望得到救助。辛德貝格先生為了救治難民、遞交南京郊縣人民的請願書,不畏生命危險,多次徒步往返於棲霞山和南京城區之間,體現了高尚的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據高興祖教授介紹,丹麥在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專門成立了尋找辛德貝格先生及其家屬的三人小組,目前已開始了尋找工作。如果他們還保存着當時援助中國難民的文件或記錄,將為證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提供又一鐵證。

卡爾·京特報社報道

(以下出自中國青年報)
受本報委託在德國找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見證人卡爾·京特博士親屬的金存桐先生,日前回國造訪本報,帶來了京特的一些遺物。
其中,1939年3月德國紅十字會為感謝和表彰京特的“特殊功績”而授予他的紅十字二級榮譽勳章及證書,以及南京淪陷前夕,京特赴寧時德方發給他的《通行證明》,具有相當的文物價值。
1937年12月1日和7日,德駐滬領館和駐華使館,分別用英文、中文在《通行證明》上註明:“查本國僑民昆德(京特的中文名字——記者注),奉派前往南京附近江南水泥廠駐守,以便保護上海德商在該廠之利益,合行給照證明,須至執照者。”
其時,京特佯以德國禪臣洋行代表的身份來寧,來寧前他是唐山啓新水泥有限公司(創辦江南水泥廠的發起單位)下屬企業聘用的外籍技術人員。
卡爾·京特博士所持通行證明 卡爾·京特博士所持通行證明
本報最新研究表明,京特趕到江南水泥廠的確切時間是1937年12月4日。當時,侵華日軍逼近南京,各國紛紛撤僑,京特、丹麥人辛德貝格和中國人顏柳風(日語翻譯)、李玉麟(英語翻譯),在一片槍炮聲中來到江南水泥廠。
南京師大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連紅博士同意本報記者的看法,即:紅十字勳章和證書,進一步證實了京特保護、救助中國難民的事蹟。侵華日軍如無暴行,成千上萬的難民不會跑到江南水泥廠尋求京特等外國友人的幫助。
張連紅評論説,京特的善舉,得到超越國界的紅十字會的認可,連與日本結為“軸心國”的德國也嘉許了京特,更可見侵華日軍在南京暴行的醜陋。他認為,京特所持《通行證明》,在當時為避免日軍可能對京特帶來的災難,提供了心理上的保護;在南京淪陷之初,京特的這張“護身符”對保護江南水泥廠廠產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京特保護逃到工廠避難的難民提供了方便。
史料顯示,當時留守南京的德國駐華使館政務秘書羅森博士等外交官以及拉貝、克勒格爾等德國僑民,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都有記載。
此次,由金存桐先生從德國京特夫人處帶回國內的京特遺物中,還包括京特本人的博士證書、望遠鏡、探礦的專業手杖。
京特夫人還託金存桐贈給本報記者一本鑲嵌有京特照片的畫冊。
本報將於近期委派專人,把京特博士的遺物帶到南京,交給團中央命名的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戴袁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