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洛·卡拉

鎖定
卡洛·卡拉 (1881-1966年),出生在意大利誇戈朗託,畫家
中文名
卡洛·卡拉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66年
畢業院校
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
出生地
意大利誇戈朗託

卡洛·卡拉簡介

卡拉 (1881-1966年) [1]  卡洛·卡拉,出生在意大利誇戈朗託,早年學習裝飾畫。25歲時來到米蘭結識了馬裏內蒂、波丘尼等未來主義藝術家,並參與簽署未來派宣言。1913年他自己發表宣言,提倡“有音樂、嘈雜聲和嗅覺的繪畫”,成為未來主義的主要人物。
卡拉從立體主義那裏借來了結構和淺灰色調,同時試圖在其嚴謹結構中加進人羣的運動。在他的創作中引進一些字詞,充分發揮造型魅力。當他結識抽象畫創始人之一吉里柯時發現在表現最簡單不過的對象時,找到繪畫迷人的魅力。他説過:大發慈悲地充滿着我們靈魂的都是那些最常用的物品。因為平常的事物無不具有樸實無華的特點,即最奇妙的藝術的秘密所在。
《參戰宣言》又譯《愛國慶祝會》,這是卡拉的代表作品。
在這幅畫中,卡拉追隨馬裏內蒂用“自由單字”來取代“自由詩句”的主張,直接藉助各種不同字體的字句、樂譜的剪貼,組成有力的動感的圖案,運用色彩、線條和詞句象徵符號的四處放射,讚美國王和軍隊,從視覺上模仿噪音、警笛及烏合之眾,去感動和激發一種沒有什麼道理參與進去的精神和聯想。

卡洛·卡拉未來主義時期

1909年他在“藝術家之家”舉辦的美展上認識了未來派畫家波丘尼和拉素洛。次年,三人和塞維里尼、巴拉一起簽署了馬裏內蒂起草的《未來主義宣言》。他的一系列畫作着重體現形體的“運動”和運行速度,緊扣時代,這些作品包括《離開劇場》、《游泳者》、《電車對我説些什麼》、《馬裏內蒂肖像》等。1909年起,開始繪製油畫《無政府主義加利的葬禮》。次年作了修改,吸納了立體派分割形體的技法。1912年2月於巴黎伯恩海姆畫廊展出。1913年卡拉前往佛羅倫薩任職於一家未來主義刊物,為期2年。一戰爆發後謀求擺脱未來主義影響,1916年連發兩篇論文號召回歸傳統。

卡洛·卡拉形而上派時期

1917年,卡拉認識了基里科併成為好友。二人與薩維尼奧共同創建形而上畫派。這一時期卡拉的畫作雖然神秘,並不像基里科那樣渲染細節,而是強調形體的“結實感”和與周圍環境間的空間關係,從古典畫作中汲取養分。重要作品有《酒醉的紳士》(1916)、《孤獨》(1917)、《珀涅羅珀》(1917年)和《中邪的房間》(1917年)等。

卡洛·卡拉晚期

1921年至1938年,卡拉任《米蘭人》報“藝術評論”撰稿人。他越來越提倡復古,1921年《海濱的松樹》展出後受到“二十世紀運動”畫派的好評。1926年起,創作了大量海景畫,受到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影響。1933年起又創作了大量壁畫。1941年起任布雷拉美術學院教授。1966年,卡拉在米蘭逝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