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

鎖定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Дми́т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 Кабале́вский,1904年12月30日—1987年2月18日),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前蘇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1930年,創作協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1932年,創作交響曲《第一交響曲》。1938年,創作歌劇《科拉斯·布勒尼翁》。1940年,開始擔任《蘇聯音樂》雜誌主編。1946年,創作劇本音樂組曲《發明家與喜劇演員》。1949年,開始擔任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音樂部的副主任,直至1952年。1959年,創作鋼琴曲《六首前奏與賦格》。1964年,創作協奏曲《鋼琴與樂隊狂想曲》。1967年,創作鋼琴曲《迥旋曲的宣敍調》。1969年,開始擔任蘇聯教育科學院主席團所屬美育委員會主席。1971年,編寫鋼琴曲《抒情歌調》。1975年,為鋼琴與絃樂而寫協奏曲《布拉格協奏曲》 [1] 
1987年,卡巴列夫斯基逝世於俄羅斯莫斯科,享年83年 [2] 
本    名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
外文名
Дми́т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 Кабале́вский
國    籍
俄羅斯
出生地
聖彼得堡
出生日期
1904年12月30日
逝世日期
1987年2月18日
畢業院校
莫斯科音樂學院
星    座
摩羯座
代表作品
科拉斯·布勒尼翁
發明家與喜劇演員
六首前奏與賦格
鋼琴與樂隊狂想曲
迥旋曲的宣敍調
職    業
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人物經歷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5張)
1904年12月30日,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大革命前夕,讀小學的他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由於他的音準不好,學校婉轉拒絕他加入合唱團。
1910年,6歲時他開始學習鋼琴,當時死板老套的教學方法讓他不能隨意發揮的即興演奏,他無奈的放棄了音樂的學習。
1918年,14歲時他又重新開始學習音樂。
1919年,考入莫斯科第三音樂學校 [2] 
1922年,考入莫斯科音樂學院鋼琴班和作曲班,師從米亞科夫斯基學習作曲,跟隨戈利堅韋澤爾及斯克里亞賓學習鋼琴 [3] 
1929年,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尼古拉·雅科夫列維奇·米亞斯科夫斯基的作曲班。
1930年,畢業於А.Б.戈利堅韋澤爾的鋼琴班 [2]  ,他的畢業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成績優異,並留校任教,擔任音樂作品分析、樂隊風格史以及音樂文獻課的老師,而後教授作曲。
1932年,蘇聯作曲家協會成立以後,他參與籌劃和組建了莫斯科分會,撰寫了很多論文評論當時的蘇聯音樂和作曲家;同年,創作交響曲《第一交響曲》 [4] 
1933年,創作交響曲《第二交響曲》。
1934年,創作交響曲《第三交響曲》 [2] 
1938年,創作電影音樂《肖爾斯》、組曲《丑角》,並且被聘為莫斯科音樂學院的教授;同年,根據羅曼·羅蘭小説為題材寫作歌劇《科拉斯·布勒尼翁》,1968年重新修改,1972年獲列寧獎金;隨後,創作歌劇《科拉斯·布勒尼翁》。
194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同年,開始擔任《蘇聯音樂》雜誌主編,直至1946年。
1946年,創作劇本音樂組曲《發明家與喜劇演員》。
1948年,日丹諾夫對作曲家進行“形式主義”批判時,卡巴列夫斯基一開始曾被列入黑名單,但後來據説由於卡氏與官方的聯繫,他的名字被撤掉 [2] 
1949年,開始擔任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音樂部的副主任,直至1952年。
1952年,開始擔任蘇聯作曲家協會書記;同年,創作協奏曲《第三鋼琴協奏曲》。
1959年,創作鋼琴曲《六首前奏與賦格》 [4] 
1962年,開始擔任領導少年兒童音樂美育委員會。
1964年,創作協奏曲《鋼琴與樂隊狂想曲》 [4] 
1965年,為藝術學博士(1935曾授與藝術學付博士學位) [1] 
1967年,創作鋼琴曲《迥旋曲的宣敍調》 [4] 
1969年,開始擔任蘇聯教育科學院主席團所屬美育委員會主席。
1971年,為蘇聯教育學院正式會員;同年,編寫鋼琴曲《抒情歌調》。
1975年,編寫了歌曲《萊比錫大合唱——友誼之歌》;同年,為鋼琴與絃樂而寫協奏曲《布拉格協奏曲》 [1] 
1987年,卡巴列夫斯基逝世於俄羅斯莫斯科,享年83年 [2]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主要作品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歌劇

時間
名稱
1969年
《姐妹們》
1957年
《春天在歌唱》
1950年
《塔拉斯一家》
1943年
《在戰火中》(莫斯科近郊)
1940年
《金色的麥穗》(未完成)
1938年
科拉斯·布勒尼翁》(克拉木斯的木匠)
/
《發旺家與丑角》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聲樂作品

時間
名稱
備註
1965年
《祖國大地》
兒童合唱與樂隊
1962年
《安魂曲》
獨唱、兒童和混聲合唱與樂隊
1958年
《歌唱和平與春天的早晨》
兒童合唱與樂隊
1957年
《列寧主義者》
三個合唱與樂隊
1942年
《人民的復仇者》
合唱與樂隊
1942年
《偉大的祖國》
合唱與樂隊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樂隊作品

時間
名稱
備註
1960年
《動人的序曲》
/
1960年
《春天》
音詩
1956年
《第四交響曲》
交響樂
1946年
《發明家與喜劇演員》
劇本音樂組曲
1934年
《第三交響曲》
交響曲
1933年
《第二交響曲》
交響樂
1932年
《第一交響曲》
交響曲
1930年
《鬥爭音詩》
帶合唱
/
《科拉斯·布勒尼翁》《喜劇演員》
組曲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協奏曲

時間
名稱
1975年
《布拉格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而寫)
1964年
《鋼琴與樂隊狂想曲》
1964年
《第二大提琴協奏曲》
1952年
《第三鋼琴協奏曲》
1949年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1948年
《小提琴協奏曲》
/
《第二鋼琴協奏曲》
1936年
《第二提琴協奏曲》
1930年
《第一鋼琴協奏曲》
1929年
《第一提琴協奏曲》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室內樂

時間
名稱
1962年
《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1961年
《小提琴與鋼琴迥旋曲》
1945年
《第二四重奏》
1934年
《小提琴與鋼琴即興曲》
1928年
《第一四重奏》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鋼琴曲

時間
名稱
1967年
《迥旋曲的宣敍調》
1959年
《六首前奏與賦格》
1958年
《迥旋曲》
1949年
《奏鳴曲》
1945年
《奏鳴曲》
1943年
《二十四首前奏曲》
1933年
《小奏鳴曲》
1930年
《小奏鳴曲》
1927年
《奏鳴曲》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浪漫曲

時間
名稱
1964年
《五首浪漫曲,戈姆禮多夫詞,女中音與鋼琴》
1953年
《七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男低音與鋼琴》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其它器樂曲

時間
名稱
1965年
《二十首小提琴與樂隊簡易樂曲》
1960年
《大提琴獨奏大小調練習曲》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電影音樂

時間
名稱
/
《彼得堡之夜》、《一年級女學生》
1938年
《肖爾斯》
以上音樂作品參考資料來源: [4]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創作特徵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總體特徵

卡巴列夫斯基的創作體裁豐富多彩,佔重要地位的是四部交響曲,其中第三、第四部是交響樂團與合唱的結合體,還有3首鋼琴協奏曲、舞劇、歌劇《克拉梅西的師傅》和《不可戰勝者》以及鋼琴奏鳴曲和聲樂作品。在卡巴列夫斯基的創作中青少年主題佔非常重要的地位,音樂呈現出一種明朗、愉快、活潑、向上的情緒基調,並以純真的童心、新鮮的旋律,嚴謹的形式緊扣欣賞者的心絃 [5]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交響樂

卡巴列夫斯基寫過四部交響樂。其中著名的是為紀念列寧而創作的降b小調《第三交響曲》(1933年),標題“紀念列寧安魂曲”,作品充滿了戲劇性的悲壯。其中引入了人聲的合唱。而其他交響曲則色彩明快,富於抒情性。
卡巴列夫斯基傑出的交響作品是他在1962年創作的交響合唱《安魂曲》。這部“為紀念對德國法西斯作戰犧牲者”而作的交響與聲樂作品用史詩般宏大而深刻的旋律與管絃交響,刻畫了蘇聯人民、軍人、痛失愛子的母親、孤苦的兒童形象,表現了戰爭的殘酷以及蘇聯英雄公民為和平而進行的卓絕鬥爭。作品以其強烈的感情、深刻的內容以及鮮明的時代精神而獲得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獎。此後,卡巴列夫斯基又以管絃樂隊形式寫出一批同類題材的作品:《紀念戈爾洛夫卡城的英雄們》(1965年)、《布良斯克英雄安魂曲》(1968年)等 [6]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組曲

卡巴列夫斯基還寫過許多組曲,其中有些帶有聲樂部分 [6]  。如《喜劇演員》組曲、《爵士樂隊》組曲、《人民復仇者》組曲、《羅密歐與朱麗葉》組曲等。此外,他還寫過朝氣蓬勃的交響詩《春》。其中,合唱與管絃樂隊組曲《人民復仇者》寫於戰爭年代。“每一章描寫了人民復仇者戰鬥活動的不同時刻——‘一幅歡樂與悲哀的畫’”。組曲的音樂樸素且帶有民間風格。作曲家並不引用民間曲調,但他使作品參透了俄羅斯和烏克蘭民歌音調氣息”(裏季赫)。1956年,他在莎士比亞戲劇配樂基礎上構成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組曲,又稱為“音樂素描”,由十段音樂構成,具有強烈的戲劇力量。其規模與交響性堪與同一題材的普羅科菲耶夫的交響組曲媲美 [6] 
卡巴列夫斯基寫於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三部協奏曲為:《小提琴協奏曲》(1949年)、《大提琴協奏曲》(1949年)、《鋼琴協奏曲》(1952年),被稱為協奏“三部曲”。這一組套曲式的、為三個樂器而作的協奏曲是為蘇聯青年而作的,作品簡潔明快、通俗流暢,運用了烏克蘭和俄羅斯民間音調和作曲本人創作的歌曲主題,譜寫了青年人的朝氣與勇氣。作品中也有對自己童年時代的美好回憶以及對那些為祖國而獻身的青年英雄的緬懷。如D大調《鋼琴協奏曲》中的富於幻想的抒情氣息與明朗歡快的嬉戲節奏與音調;而在g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中就湧來一股悲壯的氣息 [6]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

除了音樂創作活動外,卡巴列夫斯基對本國及世界音樂教育活動的推廣與提高几乎傾盡了畢生心血,提出了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音樂教育理論觀和音樂實踐活動標準,並依據音樂教育的實踐撰寫了多部理論專著和大量文章,如《怎樣給孩子們講音樂》、《三條鯨魚和其他》以及幾十篇關於音樂教育思想的論文集。特別是在其主持下制定的《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大綱》,最終被確定為具有指導性意義的普通學校音樂教學文件,並上升為蘇俄國家標準。上述文獻成果標誌着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體系的形成 [7] 

德米特里·鮑裏索維奇·卡巴列夫斯基人物評價

卡巴列夫斯基是青年一代的老師 [8]  (前蘇聯作曲家哈恰圖良評)
卡巴列夫斯基的交響創作在題材上表明瞭他關注歷史——對戰爭年代英雄的讚頌;表明了他關心未來——對世界與人類明天的謳歌。同時,在藝術風格上也表明了他關注歷史——對俄羅斯古典音樂傳統的尊崇與熱愛;還表明了他關心未來——他用寫給青年的音樂,給蘇聯交響音樂敷上了現代的色彩 [6]  (《交響音樂史話》李近朱評)
作為一名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擅於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保持和諧一致,相較於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等同時代作曲家,他更擅於規避迫害與中傷(當時許多音樂家都無法避免),從而得以始終留在決定藝術政策的陣營中,確立並維護藝術中的社會現實主義。不僅如此,其音樂作品在蘇俄音樂史上也絕非稍縱即逝 [7]  (《文藝爭鳴》丁嫚莉評)
參考資料
  • 1.    凱爾第什等著,廖叔同等譯.蘇聯名作曲家傳[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12):23,25.
  • 2.    鄭莎莎. 卡巴列夫斯基鋼琴創作的風格與把握——《迴旋曲Op.59》的個案分析[D]. 2011.
  • 3.    1904年12月30日,前蘇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德米特里·卡巴斯列夫出生  .俄羅斯旅遊中文網[引用日期2014-01-02]
  • 4.    中國音樂家協會貴州分會.音樂資料(外國近現代音樂家簡介)第一輯[M].中國音樂家協會貴州分會出版,1979:70-72
  • 5.    馮伯陽主編.中外音樂名作導讀[M]. 時代文藝出版社,2002:506-507.
  • 6.    李近朱.交響音樂史話--交響樂欣賞叢書[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377-379.
  • 7.    丁嫚莉.卡巴列夫斯基音樂創作與音樂教育思想反思[ J].文藝爭鳴,2014(10):205-208.
  • 8.    凱爾第什等著,廖叔同等譯.蘇聯名作曲家傳[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