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科拉斯·布勒尼翁

鎖定
《科拉斯·布勒尼翁》是三幕歌劇,由布拉金編劇,卡巴列夫斯基譜曲,1937年創作,1938年2月22日在列寧格勒國家劇院首次公演。
中文名
科拉斯·布勒尼翁
編    劇
布拉金
譜    曲
卡巴列夫斯基
創作時間
1937年
首次演出時間
1938年2月22日
首次演出地點
列寧格勒國家劇院

科拉斯·布勒尼翁劇情簡介

主人公科拉斯· 布勒尼翁是16世紀時法國勃艮第的一名技工。他對於人生任何問題,都能付之一笑。在卡巴列夫斯基的歌劇裏,描寫了他幽默而機智的生活。布勒尼翁被作為批評16世紀社會風俗習慣及經濟問題的人物。

科拉斯·布勒尼翁創作延續

卡巴列夫斯基後來根據其中音樂編成一套組曲:1、序曲 (全劇的序曲)。2、民眾的祝賀,第一幕第二場間奏曲,描寫侯爵奪走科拉斯,布勒尼翁的女友,大家向他祝賀的舞曲。3、世間的災禍,第二幕第二場,描述科拉斯,布勒尼翁身患黑死病,躺在病牀上等死的情景。4、叛亂,歌劇的最後一幕,描寫暴徒襲擊侯爵住宅的場面。

科拉斯·布勒尼翁作者簡介

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evsky,1904—1987年),前蘇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音樂活動家。1904年12月30日生於聖彼得堡。 1929和1930年先後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作曲班及鋼琴班,1932年起任教於莫斯科音樂學院。1940—1946年任《蘇聯音樂》雜誌主編。1949—1952年任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音樂部副主任。1952年起任蘇聯作曲家協會書記。1962年起領導少年兒童音樂美育委員會。1969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主席團所屬美育委員會主席。卡巴列夫斯基的創作大多以蘇聯現實生活為題材,音樂具有明朗的色彩,抒情性較為突出。音樂語言與民歌、革命歌曲、羣眾歌曲的音調、節奏有密切聯繫。
蘇聯青少年的形象是他創作的主題之一,如歌劇《塔拉斯一家》(1950)、《青年三部曲》(小提琴協奏曲,1948);《第一大提琴協奏曲》(1949)、《第三鋼琴協奏曲》(1952)等。他也擅於創作戲劇性、悲劇性的作品,如第三交響曲《紀念列寧的追思曲》(1933)、《第四交響曲》(1956),獻給衞國戰爭犧牲者的清唱劇《追思曲》(1962)等。他根據羅曼·羅蘭小説為題材寫作的歌劇《哥拉·布勒尼翁》(1938)也很有名,1968年重新修改,1972年獲列寧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