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姆果

鎖定
卡姆果(Camu Camu fruit)又稱作卡姆梅,是原產於秘魯共和國亞馬遜河上游的水果。原本只是一種只有當地原住民才知道的水果,如今正在受到廣泛的關注,原因就在於卡姆果的天然維生素C含量在全世界的水果中數一數二,其不僅受到飲食界的關注,在美容界也已成為熱門話題。卡姆果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良好的開發前景。
中文名
卡姆果
拉丁學名
Camu Camu fruit)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卡姆果
分佈區域
秘魯共和國亞馬遜河上游

卡姆果形態特徵

位於南美洲大陸中部的秘魯共和國,其中國土的一半以上都遍佈着鬱鬱葱葱的密林,並擁有着聞名遐邇的安第斯山脈及亞馬遜河。在亞馬遜河上游,人們發現了一種名為“卡姆果”紫紅色果實,由於這種水果非常脆弱且不易保鮮,原本是一種除了原產地以外不為人知的珍貴水果。隨着它富含天然維生素C的特點被發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卡姆果(Camu Camu fruit)外形似葡萄,果實直徑為2~3cm。果實成熟時呈現美麗的紫紅色。卡姆果與番石榴同屬桃金娘科。果樹能夠長到3米左右的高度。果肉幾乎為半透明的白色。味道極酸,這是因為卡姆果中含有劑量極高的天然維生素C,其含量是柑橘類的60倍。據説在當地只有女性才會食用。卡姆果屬熱帶灌木,高2~3米,有大羽毛狀的葉子,小花有蠟狀的白色花瓣,芳香,其果實如葡萄般大小,直徑大約2釐米,外皮呈紫紅色或淡橘色,果肉為黃色漿狀物質。烘乾後其果肉為淡米黃色。 [1] 

卡姆果生長習性

CAMU CAMU FRUIT
CAMU CAMU FRUIT(14張)
野生的卡姆果生長在多水的地區。在洪水頻繁的時期,即使浸沒於水中長達數月也不會腐爛。卡姆果生長在紫外線強烈的環境中,為了保護自身不受活性氧的侵害,它天生擁有極強的抗氧化力,憑藉抗氧化成份多酚的作用保護自身,防止外界傷害。卡姆果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頑強生長,是生命力旺盛的植物。 [1] 

卡姆果分佈

卡姆果 卡姆果
原產於南美洲秘魯的亞馬孫河上游雨林地區。

卡姆果來源

從亞馬遜流域原住民自古流傳的説法中,可以找到這個名字的蹤跡。成熟的卡姆果被風吹落在亞馬遜河中,引來魚羣,魚羣搶食果實時發出“哈姆哈姆”聲,後來,人們就將這種水果成為“卡姆果”。

卡姆果應用

現已有多種美容護膚品將卡姆果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積聚的美肌力應用於護膚中。卡姆果的美肌秘密在於果實中富含的維生素C和種子中藴藏的多酚。豐富的天然維生素C能積極還原黑色素,令皮膚充滿透明感,煥發白皙光彩。
摘取熟透了的卡姆果,將之冷凍,並加工成為功能強大的粉末——這種來自亞馬遜雨林的灌木叢的果實含有強效的營養物質,其維生素C含量遠高於地球上任何一種已知植物。 [2] 

卡姆果科屬

桃金娘科
常綠木本,多具揮發油。單葉對生,具透明腺點,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單生或集成穗狀、傘房狀、總狀或頭狀花序;花萼4-5裂,宿存;花瓣4-5,着生於花盤邊緣,或與萼片連成一帽狀體;雄蕊多數,花絲分離或合生成1至多體,藥隔頂端常有1腺體;心皮2-5,合生,子房下位或半下位,1至多室,每室多數胚珠,花柱單生。漿果、核果或蒴果。種子無胚乳。植物體常具分泌腔,雙韌維管束。本科植物普遍含揮發油和黃酮類成分。丁香油、桉葉油有明顯的抗菌和鎮痛作用,同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本科約75屬,3000餘種,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原產8屬,89種,分佈於長江以南地區,另引種8屬,73種。藥用10屬,30餘種。 [3] 
參考資料
  • 1.    陳吉寧,馬建堂主編,國家環境保護政策讀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5.11,第72頁
  • 2.    (美)艾爾·敏道爾,(美)哈特·莫狄斯著;祝寧譯,新維生素聖經,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9,第145頁
  • 3.    主編董誠明,王麗紅,藥用植物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01,第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