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博白舊八景

鎖定
博白位於祖國的南端,廣西的東南部。博白舊八景是指宴石寺、雲飛嶂、石鍾奄、銅鼓灣、蟠龍廟、將室嶺、雙角嶺、九岐嶂這八處景觀。
中文名稱
博白舊八景
地理位置
廣西的東南部
佔地面積
3835.85平方公里
著名景點
博白舊八景
方    言
地佬話

博白舊八景概述

博白位於祖國的南端,廣西的東南部,地處東經109°38′-110°17′北緯21°38′-22°28′,
東與陸川縣毗鄰,東南與廣東省廉江縣接壤,南與合浦縣相連,西與浦北縣交界,北與福綿區相依。
縣城距玉林市41.4公里,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300公里,距廣東省湛江市184公里,距大西南出海口北海市182公里,距華南中心城市廣州市438公里。
縣境東西寬64公里,南北長95公里,土地面積3835.85平方公里,其中宜農耕地近80萬畝;宜林山地340多萬畝,水域面積22萬多畝。
博白縣處桂東南邊陲,地廣人眾。歷代人、文、物不斷產生和發現,逐步形成了不少名勝古蹟;到了明代,博白縣八景已經公諸於眾,使人接受並令之自豪。

博白舊八景博白舊八景

宋代始,各地以縣為基本單位興起了名勝確立的潮流,出現了名勝排名熱。排來比去,有的名勝古蹟成為民族性、全國性的,如長城、黃山、黃鶴樓;有的成為地方性如省道範圍的;各縣也爭先恐後報稱縣內的名勝。後來,均定每縣八景(八景是否韻意發的意思)。博白縣的八景逐步產生,自唐代盛期起,以人、文、地、物獨一無二考究而定。到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九月十一日國子學正曾才魯給博白八景題詩,流傳至今:
嵯峨宴石古山名,遠接雲飛列畫屏,
巖隱石鍾千嶂寂,水浮銅鼓一潭清;
蟠龍雨過春田綠,將室煙開曉洞晴,
更喜橫嵐雙角秀,九岐疊翠愈分明。
以題詩的年月及內容分析,博白舊八景的敲定應是朱元璋明皇朝初期,距今六百年前的事。
八景即指:宴石寺、雲飛嶂、石鍾奄、銅鼓灣、蟠龍廟、將室嶺、雙角嶺、九岐嶂。
此外,名勝還有綠珠井、温水池、獅子石、馬門灘、文石井、花園山。
從上看,名勝與人、文、地、物緊緊相連,無一不可,四項必有其一。

博白舊八景博白舊八景的得名

1、

博白舊八景宴石仙橋

(宴石寺)。位今屯谷鎮舊門,因神人陳越王宴羣仙於此;唐鹹通高節度駢經此建寺而得名。
2、

博白舊八景雲飛聖蹟

(雲飛嶂)。位今那林鎮,因唐遼東道總管龐孝泰將軍於公元六百六十年間攻高麗戰死葬於此山,龐氏裔孫孝敬掃墓後報之,有扶祿王壇雙竹自掃潔壇,前有二池水清頻見菩薩魚而得名。
3、

博白舊八景幽洞石鍾(石鍾奄)

今位三灘鎮那秀及徑口鎮周垌間,以巖垂二石筍叩之有聲,農曆七月七日鄉人赴擊叩能祈平安而得名。
4、

博白舊八景靈潭銅鼓

(銅鼓灣)。位今福綿區沙田鎮南流村,以夜有銅鼓在南流江灣浮起相搏聲聞數里而得名(明宏治十二年五月邑人獲送督府後消失)。
5、

博白舊八景蟠龍春雨(蟠龍廟)

位今東平、新田鎮間,以峭石壁立一峯挺秀,有霧則雨,雨後峯頂景佳;峯頂有池,池有菩薩魚得名。
6、

博白舊八景將室煙開

(將室嶺——有誤傳為將軍嶺,將軍嶺位於浪平鎮,系狄青駐軍得名)位今綠珠綠霍水庫內,以唐龐孝泰築室於此泰為唐將軍時,清晨山頂煙霧凌霄而得名。
7、

博白舊八景橫嵐雙角

(雙角嶺)。位今浪平鎮和睦村,以峯並峙峻拔麗有壇,碧視南流江水滔滔而得名。
8、

博白舊八景九岐疊翠

(九岐嶂)。位今旺茂鎮八廊三清間大鴉根處,以九峯連綿,春深草色濃,積翠列秀撲人眉宇而得名。
除列入八景外,還有綠珠井(雙鳳鎮)、温水池(亞山鎮)、獅子石(合江鎮)、馬門灘(頓谷鎮)、文石井(縣城南街)、桂門關浪平鎮)、花園山(浪平鎮和睦村)等七處,均以博白名勝稱之。
以上八景及編外名勝,均有明清兩朝官吏和文人墨客題詩以佐證。
三、當代博白舊八景的現狀
博白舊八景,留傳給後人以奇、特、異的感覺,在歷史上縣內許多人及異鄉人紛至觀賞,起過相當強烈的作用,促進了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宋朝的李時亮(博白人進士出身),徐噩及明清時期的各級各地官吏、名人和近代當代文人、政要,紛紛為博白名勝題字題詩。特別是當代文豪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郭沫若也為晉代美女綠珠題詩:
今猶齒皓並眸明,
一死換來萬劫生。
金谷園成民化瘠,
玉樓人墜樹含情。
當年抗命遺英烈,
故里追懷著令名。
鶴已飛回枯井活,
村民熱淚應盆傾。
然而,時至當代,博白舊八景除三處猶存外,其餘五處已先後消失,不復存在了。
(一)境已移。銅鼓灣原是博白八景之一,而此地早已劃入現玉林市福綿區沙田鎮了。
(二)物已去。原銅鼓灣時隱時現的銅鼓已於明弘治十二年五月(1500年)啓運至原鬱林,原景已失意義。石鍾庵,由於廿世紀六十年代,在周垌建水泥廠,岩石多作水泥原料及村民燒石灰用,巖已成平地,原形已去不復返。
(三)景已失。如“九岐疊翠”、“蟠龍春雨”,因地轉星移物換,草木被伐,水土流失,原來的翠綠、景色別緻,早成雲煙;“將室朝煙”也因建築水庫蕩然無存。
倖存的三處如“雲飛聖蹟、宴石仙橋、雙角橫嵐”物雖在,也因時代的進步,僅“宴石寺”稍招人喜,其餘二處幾乎無人問津,更不知它是博白舊八景之一了。這樣,名震“天南”的博白幾乎無名景名勝公之於眾。因此,在新世紀之初,為豐富博白景點名勝的內容引薦遊人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了。

博白舊八景博白新八景

從八景的內涵及歷史延續性出發,博白新八景應尊重古為今用,從人、文、地的基本因素考慮,偏重於文化內涵,擬新八景是:
(一)保留景:雲飛聖蹟、宴石仙橋、雙角橫嵐。
(二)新增景:綠珠還鄉、雄雞啼鳴、温泉繚人、虎頭拂尾、清湖碧波。
其它景點為:字祖廟(博中內)、王力故居(新村)、表正榕樹(縣教研室)、桂門關浪平鎮)、綠珠井(雙鳳鎮)、雙鳳橋(雙鳳鎮)、劉氏宗祠(縣城)、馬門古廟(頓谷鎮)、花石山(沙河鎮、錫昂亭(沙河高中)、大平坡水樓等處。
新八景和其它景點,如果環鏈起來,外延極廣,內涵也深,極具意義。很值得遊覽的,首當其衝是:字祖廟、表正榕樹、王力故居、綠珠還鄉、馬門古廟、宴石仙橋(宴石寺)、雄雞啼鳴、清湖碧波、温泉繚人等處。這十處的路上行程為60多公里,正適合一日遊。其它的是雲飛聖蹟(那林鎮)為一日遊;雙角橫嵐(浪平鎮)、桂門關浪平鎮)、雙鳳橋(雙鳳鎮)、綠珠井(雙鳳鎮)四處為一日遊;花石山、錫昂亭(沙河鎮)為一日遊;虎頭拂尾(那卜鎮)一日遊;這樣,不僅在行程上,還是在景點欣賞時,均有足夠的時間。
遊人遊覽後,夏、秋間,到清湖碧波沐浴,冬春時,到温泉繚人處享受。這必然誘人忘返了。

博白舊八景新八景及其它景點能引遊還需做的工作

舊八景尚存三景,其它五景僅是遺址罷了。
尚存的三景到了現代的當今,人們的文化水準及觀賞眼光的提高和擴大,也遠遠不適應。看一座山峯,一塊石頭一條石橋比比皆是,哪裏都有,何必去爬那麼的山那麼的嶺?因此,作為構想的新八景,是誘人樂不如此的景,必須提煉建設新八景及其它名勝的深度和廣度挖掘出來 ,示於人前。
(一)充實景點內涵。
新八景均有它自身的內涵;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各景也有它的共性。因而,儘量展示它的內涵,將人、文、歷史、地理的價值展示天下。
如原景雲飛聖蹟、宴石仙橋、雙角橫嵐,一要恢復舊貌,二要增加內容;新景點如綠珠還鄉(綠珠廟),古代、近代、現代均有名人為綠珠女題詩、題字,應把有深遠價值的詩、字雕刻鉗鋃於綠珠廟內,將景點充實更充實,還可雕塑綠珠女的造型像和題詩聯在一起。
(二)修建通景點的道路。
有的景點路已通,雖不完整。只有路通,才有遊人去,否則,再好的景點也少人問津。通景點的路必須科學,不管車路還是山間小道,必須與你要展示的景點密切相關。如將頓谷鎮的宴石仙橋與旺茂鎮內的雄雞啼鳴的直通路6-8公里修通,全縣的新八景及其它名勝就會有機地連成一體。
(三)景點通道的科學秘訣。
某地或物能成景,是從大的全的方面對比出來的;能引人的必是細微之處,出自人的視覺幻影。如黃山那麼些石頭、石柱,形似人、鷹、狼是在特定視覺中誕生的;換另一個視覺,它就是死石一堆,亂石一片。
據傳及史書載,旺茂鎮的雞爬石即“雄雞啼鳴”就有很多故事,20世紀五十年代末就在那裏挖了不少鐵礦石。凡有名勝景點必有故事;沒有故事成不了名勝景點。所以,要從通道上尋找景點,從全方位上搜羅景點的故事。
博白新八景及其它有意義的景點得起命名、建設成立,不僅是當地鄉人的祈望,也是七百年以來歷史賦予的責任。願以上“初探”能激起千層浪,引來眾人共同關心挖掘博白的旅遊名勝文化!博白旅遊業必定興旺,遊人多而廣,牽動更大的經濟鏈條,促進其它產業的發展。這也是博白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