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雄組

鎖定
為粵北-贛南地區晚白堊地層,紅層,巖性為砂礫岩與砂質泥岩、泥質砂岩沉積。為南雄紅層下部岩層。
南雄羣可分(長壩組、江頭組、園圃組、大鳳 組、主田組、湞水組),上覆地層為古近紀羅佛寨羣(上湖組、濃山組、古城村組)。其中長壩組與江頭組之間有沉積間斷為假整合接觸外,其餘各組均屬連續沉積整合接觸。長壩組一段、江頭 組、大鳳組、湞水組以粗碎屑岩發育為主要特徵,而長壩組二段、園圃組、主田組主要是一套細碎屑岩。 [1] 
中文名
南雄組
外文名
Nanxiong Formation
原    稱
南雄層
詞    性
地層術語
簡    介
晚白堊世地層
南雄組原稱“南雄層”。晚白堊世地層。最初命名地點在中國廣東南雄縣城,故名。分佈於廣東南雄、始興及江西大餘、南康等縣。巖性為砂礫岩與砂質泥岩、泥質砂岩沉積,厚2900米以上,含細長似輪藻、稍短寬輪藻、柱形寬輪藻、安陸孔輪藻、恐龍蛋、圓形蛋、長形蛋等化石。這些化石是中國華南晚白堊世地層中常見的屬種。本組與中生代花崗岩呈不整合接觸,與上覆第三系羅佛寨組假整合接觸 [2] 
參考資料
  • 1.    張顯球,張喜滿,侯明才,李罡,黎漢明.南雄盆地紅層岩石地層劃分.[J].《地層學雜誌》, 2013, 37(04):441-451
  • 2.    廣東省地質礦產局.廣東省區域地質志:地質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