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開鏡箴

鎖定
南開鏡箴,又稱容止格言 [6]  ,是南開“校父”嚴修為師生立下的40字“容止格言” [4]  [7]  ,是南開三寶(南開校歌、南開校訓、南開鏡箴)之一。 [2-3] 
南開鏡箴要求南開學子擁有積極向上的儀容儀表,平和寬仁的處世態度,引導學生注意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 [6] 
中文名
南開鏡箴
別    名
容止格言
提出者
嚴修 [6] 
使用單位
南開系列學校 [1] 

南開鏡箴鏡箴全文

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1]  [5] 

南開鏡箴鏡箴解讀

南開鏡箴
南開鏡箴(7張)
把“容止格言”鐫刻在“可以正衣冠”的鏡子上方,稱之為“鏡箴”。“鏡箴”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規範:對於學生的外表,“鏡箴”的要求非常嚴格: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有了這些“必”,進入校門的學生就有了一個好的面貌,學生的精神狀態自然也會煥然一新。在內在氣質上,“鏡箴”提出了一個標準:“氣質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去學習,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待人處事,不驕傲,不狂暴,不懈怠,果能如此,恐怕不僅氣質上會面貌一新,道德涵養也會更上層樓。仔細體會,南開的“鏡箴”,不是對學生行為加以規範的“守則”,既沒有要求學生好好學習,也沒有要求學生尊敬師長,甚至連遵守學校紀律都沒有提。但正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鏡箴”,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面鏡子立於校門前,或許進入校門的學生們每天只是瞄那麼一眼,但面對鏡中自己的形象,學生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否做到了面淨、發理、衣整、鈕結,是否做到了頭正、肩平、胸寬、背直。久而久之,這面鏡子自然會存於心中,而這時,學生們或許已經達到或接近了“氣質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的境界。 [1] 

南開鏡箴社會影響

南開“校父”嚴修親自為南開學生立下的40字“容止格言”,張伯苓將此作為“鏡箴”鐫刻在宿舍門廊立鏡處,並沿襲至今。 [8] 
1916年,周恩來曾撰《函索鏡影》一文,該文記述了美國教育家格瑞裏致函南開校長索取大立鏡和“容止格言”的照片一事,文中寫到:“我校事務室前所懸之大鏡及上列格言,原為資警勵全校師生之用。前次美人白崔克博士(Dr.Buttrick)來校參觀時,睹之甚以為善,今格瑞裏先生(Mr.Greene)致函校長,索斯鏡之攝影,並請將格言譯作英文,同行寄去,以為紀念。藉俟歸美時公之彼邦人士。聞格言現已由周夢賢先生譯就,影已攝好,想不日即可報命矣。”文章的寫作風格是新聞體,就事説事,從中很難感受到周恩來對“鏡箴”的所思所想,但這篇發表在《校風》第26期上的文章無疑可以證明,“鏡箴”對被南開學校校長張伯苓譽為“南開最好的學生”的周恩來是有影響的。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