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興安隧道

鎖定
南興安隧道位於白狼鎮西北10公里處,在白阿線鐵路南興安――阿爾山段內,全長3218.5米,是內蒙古最長的鐵路隧道。東北淪陷後,日本侵略者為掠奪阿爾山林區木材及擴張勢力需要,1934年3月開始修建南興安隧道,1935年1月開始使用。隧道中岩石多是堅硬的花崗岩,工程異常艱難,為鋼筋混凝土建築,隧道兩端各建有一座碉堡。現仍是火車從烏蘭浩特進入阿爾山的唯一通道。
中文名
南興安隧道
全    長
3218.5米
結    構
鋼筋混凝土
位    置
阿爾山市白狼鎮西北

南興安隧道隧道簡介

南興安隧道 南興安隧道
南興安隧道位於阿爾山市白狼鎮西北10公里處,隧道全長3218.5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是目前為止內蒙古最長的鐵路隧道。上世紀初,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掠奪南興安地區豐富的資源特別是林木資源,實現他們所謂的“以戰養戰”目的,同時也為了向諾門罕地區輸送軍用物資,於1929年8月開始動工修築白城阿爾山鐵路。在修築白阿鐵路的同時,1935年6月開始修築南興安隧道,這條鐵路和隧道至今仍在使用。1996年5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隧道的設計者是天津籍的姐弟二人,修建隧道的所有勞工都是中國人。史料記載和倖存者講述,建造隧道的五百餘名中國勞工全部被殺害。碉堡下層還有關押勞工用的水牢。據説日軍戰敗投降臨撤退時,曾企圖用炸藥炸燬它,但隧道的建築工藝非常高,非常堅固,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損壞,日軍的陰謀沒有得逞。至今它仍是火車出入阿爾山的唯一通道。
南興安隧道 南興安隧道
南興安隧道竣工後,日軍在隧道東西兩側各修築了一個碉堡,用於守護隧道。南興安碉堡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共有五層,加上附屬設施共有七層,可住一個連。裏面有執勤室、發電室、彈藥庫、宿舍、衞生間、倉庫、盥洗間、浴池等,堡壘四面設有100多個射擊孔。日軍撤離時也曾炸過該碉堡,但因碉堡堅固也沒有毀掉。如今,碉堡牆壁上還有當年爆炸時留下的痕跡。碉堡旁刻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八個鮮紅的大字,2005年11月,這所碉堡被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確定為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曾為這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了“勿忘國恥強我中華”的題詞。碉堡東面有一個當年日軍所立的殘存的半截石碑,上面用漢語刻着“……君殉職之碑”等幾個模糊不清的字,昭告着這個侵略者的可悲結局。 [1] 

南興安隧道設計奇蹟

南興安隧道
南興安隧道(6張)
南興安隧道設計者為天津的一對雙胞胎姐妹,監工為日本人,相傳當時兩姐妹是從山的兩側同時施工,在當時儀器等設備不夠先進的條件下,正式打通通道後發現其誤差竟然不到半米,創下了當時開通隧道的奇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