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窯村

(北京市延慶縣香營鄉下轄村)

鎖定
南窯村,北京市延慶縣香營鄉下轄村。
中文名
南窯村
所屬地區
延慶縣香營鄉
地理位置
隸屬延慶縣香營鄉位於白河堡水庫南側

南窯村地理位置

南窯村隸屬延慶縣香營鄉,位於白河堡水庫南側,轄南邊的郭家店、莊科兩個自然村,北有高家窯村。交通閉塞。

南窯村27人小山村 一家有事大家幫

南窯村 南窯村
玉米脱粒的時節,延慶縣香營鄉南窯村家家户户開始打玉米。每聽到有機器響聲,左鄰右舍都會趕過來,一起幫着幹,從脱粒到裝袋、出售都是這樣。在小山村,互幫互助已經成了習慣,村民親如一家。
一大早,南窯村鄉鄰就三三兩兩往聶進昌家裏趕,這麼熱鬧,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家要辦喜事,其實他們是來幫忙打玉米的。
推機器的、安插線板的、鋪塑料布的……不用招呼,都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一切準備就緒,隨着電閘合上,機器轟隆響,有的拿起鐵鍬往機器裏鏟玉米棒子,有的把打好的玉米粒往空閒地兒鏟,有的捋玉米苔,分工合作井井有條。
“聽到機器響趕緊來,還是來晚了,你們都幹這麼多活了。”郭站花從院外進來,蹲在地上忙活起來。
一個半小時過去,三囤玉米全部脱完粒。一切收拾停當,忙活了半天的鄰居們各自回家歇息,下午去下一家。
“看到老百姓都是用手搖打棒子機,一回只能放一個,費時費勁,後來村委會就出資買了一台電動玉米脱粒機,又省事兒又省勁兒。誰家打,往誰家一推,大夥一塊兒幫着幹,一家的玉米半天就能打完。”村書記吳進存説。
南窯村是個小山村,户籍28户50口人,長期居住的才27人,大多數都在60歲以上。小村一直延續着一個好傳統:一家有事兒全村幫忙,不計任何報酬。平時誰家要是有個事,隨便招呼一聲,就有人來幫忙,像個大家庭。 [1] 

南窯村南窯村的“特殊村民”

“那個就是啞巴!”順着村民手指的方向,記者遠遠地看到一個個子不高的人正從一間破舊的土坯房子裏走出來。村民們説,啞巴孤身一人沒有親戚朋友,卻已在香營鄉南窯村住了30年,早已成了村子裏的“特殊村民”。
初見啞巴,只見他衣服穿着整齊,從頭到腳的衣服都沒有破損,也比較乾淨,絲毫沒有流浪漢的樣子。誰也不相信,他是個長年沒人照顧、只靠村裏人你給一口我給一口過活的人。啞巴不僅不會説話,還是個痴呆漢,就是餓極了,也不懂要吃的,更不會拿着吃。
村民盧愛花嫁到這個村已經20年了。她回憶説:“我過門的時候,就知道村裏有個啞巴,而且村裏人都給他飯吃。慢慢的我也加入到給啞巴送飯的隊伍。2017年7月份正熱的時候,我看到啞巴躺在村口不動彈,臉色蠟黃,估計是中暑了,就給他買來了藿香正氣片、礦泉水和小點心。”
60歲的村民聶書先是這個村土生土長的人。她説:“啞巴沒有名字,村裏人都是這麼叫他。只知道他是河北省的人,今年(2017年)50多歲,更具體的我也説不太清楚。”據村民們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這個村子曾住着啞巴的一個親戚,山區搬遷時,親戚搬走了,啞巴留了下來。後來那個村民去世了,啞巴也就成了孤身一人了。聶書先説:“我們家裏有什麼都給他吃,他也是人,在我們村子裏這麼多年了,我們過年包餃子,他也跟着吃餃子。村裏的人都沒有欺負過啞巴,他雖然是傻子,不會説話,但是誰對他好,他知道,哪裏可以吃到飯他也知道。”村民們説,他沒事就到周邊的村子裏溜達,但是不管多遠,最後總要回到村子裏。村裏的人也習慣了他的存在,村民們三天看不到啞巴,就要去找他。
92歲的村民王守先,是這個村子裏照顧啞巴時間最長、給啞巴飯最多,也是最惦記啞巴的人。據老人的兒媳婦饒慧敏介紹説,以前老人能做飯的時候,都是把飯弄熱乎了再給啞巴吃。老人年歲大了,就囑咐家裏的人,經常去看看啞巴,給啞巴送吃的。王守先老人對記者説:“他那樣的人多可憐,什麼也不懂,哪怕我少吃點兒也得給他。他要是找不到飯,就來我家,我家有什麼都給他,米飯、包子、餃子、點心、水果……”
王守先家的窗台上,長年放着啞巴的專用碗筷。記者採訪當天,啞巴早上9點多到了老人家,饒慧敏不用老人説,就把剛吃過的飯菜熱好了給啞巴吃。啞巴樂呵呵地接過飯菜,津津有味地吃着。天冷了,饒慧敏還會給他倒上一杯白酒,説天冷了喝點兒酒暖和。王守先老人覺得啞巴其實心裏明白,也知道感恩回報。老人説:“我總給他飯吃,他還知道給我把院子裏的垃圾桶倒了。”時間長了,一家人對啞巴都有了感情。一次啞巴病了,家裏人就做了熱湯給啞巴送過去,啞巴病了四天後能出屋了,就趕忙跑來,給老人報個平安。老人的孫子和孫媳婦都在縣城上班,每次回來時給老人買些吃的喝的,見到啞巴也都分一些給他。
啞巴是村裏人給他的稱呼,雖然大家都説啞巴是個傻子,是一個連餓了也不知道要飯吃的傻子,但村民們也説,他就是再餓也不會偷東西吃,是他的“傻”感動了大夥兒。
啞巴什麼時候來的,村民們記不清了。但這麼多年來,南窯村20多户人家40多口人,人人都給啞巴飯吃,送啞巴衣服穿,大家用一片熱忱接納了啞巴,關心他,照顧他,把他當成了一家人。啞巴早已成了所有村民的親人,成了南窯村的一員。 [2] 

南窯村馬鈴薯產業

2013年開始發展馬鈴薯育種 產業 ,並於2014年成立合作社,初步形成產業鏈,村內建有脱毒馬鈴薯原原種組培室一個約45平方米,大棚7個,7個大棚年生產無土栽培原原種5噸,為了滿足育種需求,又在壩上沽源縣生產了110噸一級“荷十五”優良品種,去年在壩上沽源建立基地600餘畝 。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