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溪

(福建省九龍江的支流)

鎖定
南溪,福建省九龍江的支流。發源於平和縣南勝鄉邦寮山自然村東南紅婆石東側,源頭小溪叫籠仔,早年因地形圖有誤,南溪源頭有多種説法。自籠仔以下經歐寮進入漳浦境內,曲折向東流過漳浦縣的南浦、馬口、官潯,龍海縣的東泗、白水、浮宮,於秋租、草埔頭交界水域匯入九龍江南港,同時入海。南溪河流長68公里,流域面積660平方公里。 [17] 
1970年,在南溪上游漳浦縣南浦鄉美林村九十九坎河道上建壩引水,謂朝陽渠,東南流注入眉力水庫。解決了漳浦縣東南部舊鎮、深土、六鰲等沿海地區嚴重缺水問題,有效灌溉面積2.09萬畝。 [14] 
從前自龍溪墟以下皆通小舟,官潯墟以下通帆船、汽船,後因下游築橋閘,河牀逐漸壅塞,已不通航。 [13] 
中文名
南溪
所屬水系
福建省九龍江的支流
地理位置
福建省漳州市東部
流經地區
平和、漳浦、龍海
發源地
平和南勝鄉紅婆石東側
河    長
68 km
流域面積
660 km²
河    口
龍海縣浮宮鎮草埔頭

南溪幹流概況

南溪 南溪
南溪,一源於石屏山南坡,流經中西林場內過溪、內堀;一源石屏山支脈平和三坪山。兩源在南浦鄉鴿水潭匯合後,南流經美林、龍溪墟,在墟附近作360度大轉彎,北流經興巷、馬苑、火燒埔,進入龍海縣程溪鎮轄屬的官園,南流經縣境北端的馬口橋,折向東流經溪坂、省爐、橫口、趙厝、官潯,有源自長橋橫內山的支流匯入,經下爐入龍海縣白水鎮轄內的董門頭、白水營,再折北流,至浮宮鎮匯入九龍江下游。主河道長55.6公里,流經縣境30公里,流域面積509.9平方公里,其中288.7平方公里在縣境內。上游皆石灘,深谷陡峭,平均坡降4‰,河牀寬30~50米,雨季山洪奔瀉,響聲如雷。中游河牀寬200~300米,深6米,坡降3‰。從前自龍溪墟以下皆通小舟,官潯墟以下通帆船、汽船,後因下游築橋閘,河牀逐漸壅塞,已不通航。 [13] 
漳浦縣  南浦鄉 河道 漳浦縣 南浦鄉 河道
南溪官潯鎮河道 南溪官潯鎮河道
南溪 自漳浦縣馬鋪以下進入縣境,經何寮、奎坑、洋尾溪、巖前、南崎、官園、馬口橋、下溪坂、漸山、下浦、西嶺、松嶺、碧埔墟、石鍾、倒港、董門頭、南岐、守宜、松浦、橫山、大霞、馬頭墟、大埔、田寮、鄭厝、下嶼、下尾、三寶、樓仔、新墟、白水墟、過港、市尾、媽祖廟、方田、溪頭林、浮宮、邱厝,至草埔頭與北、西兩溪匯流河段相匯合。縣境內長57.5公里,區間流域面積368.5平方公里。 [1] 
龍海白水鎮河道 龍海白水鎮河道
浮宮鎮河道 浮宮鎮河道
下游龍泫浮宮鎮河網 下游龍泫浮宮鎮河網
龍海縣浮宮鎮南溪入九龍江處 龍海縣浮宮鎮南溪入九龍江處

南溪水文特徵

南溪潮水可上遡至東泗鄉松浦村。 [2] 
河口區潮汐
九龍江河口為腹大口小的倒罐狀溺谷河口灣,灣內海域寬7公里餘,江門寬4公里,海底地形由內向外傾斜,坡度約2‰,水深約5米。漲潮時,潮流上溯石碼,退潮時,江水隨潮水進入廈門港。
九龍江年徑流量約120億立方米,在潮汐往復流的作用下,受海區深度影響,江水與潮水主要在圭嶼至滸茂一帶水域交匯。漲潮時,海水潮流從底層湧入河口,潮波沿河道逆流而上。落潮時,江水從表層向外海移動。在海門島附近觀測到漲潮歷時5小時17分,落潮歷時7小時3分,介於石碼與廈門之間。 [3] 

南溪主要支流

文峯鄉三坪溪,集雨面積45平方公里,流向漳浦縣匯入南溪; [18] 
官潯支流,源自漳浦縣長橋鎮橫內,東流,至官潯注入南溪。 [13] 

南溪治理開發

南溪引水

朝陽渠渠首 朝陽渠渠首
朝陽渠,位於九龍江支流南溪上游,引水口設在南浦鄉美林村九十九坎河道上,築石壩高3米,長64.6米,寬2米,壩上有放水閘7孔(高1.7米,寬1.2米),進水閘1孔(寬2.69米)安裝10噸手搖啓閉機1台,控制上游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渠道長37公里。主要建築物37座長3.2公里(其中石渡槽11座共長2.4公里),實際引水流量4立方米/秒,流經南浦鄉龍橋村,再往綏安、長橋、赤土、萬安等鄉(鎮)、場,沿途盤過7座山丘,越過3條溪流,注入眉力水庫。同時,配套支渠3條共長14公里,與橋內、苦竹、石墓等小(一)型水庫連成“長藤結瓜”水利網。
朝陽渠施工快、投資省、效益大。1969年12月中旬開工,上場勞力高峯期4萬多人,各民工團和支援部隊通力協作,開展技術革新,奮戰1年,投勞817萬工日,完成土石方175萬立方米(其中石方16萬立方米),投資472萬元(國家投資155萬元),於1970年國慶節全線建成通水。把西北的南溪水調往東南,注入眉力水庫,解決了舊鎮、深土、六鰲等沿海地區嚴重缺水問題,有效灌溉面積2.09萬畝(不含眉力水庫灌區有效灌溉面積)。 [14] 
太保陂 ,在龍溪九都(今海澄鎮溪北村徵頭社),為境內最早建成的陂。當北宋謝伯宜築海成八九都之田,疏九十九坑水灌溉時,陳太保(名香)築陂圳順導灌田,故名太保陂。陂原填沙土,景泰間裏人劉廷奮改築石堰,並設普賢斗門,從此旱澇無患。 [4] 

南溪蓄水

郊邊水庫,址在白水鎮郊邊村內壠口。1959年10月動工,1960年6月竣工。集雨面積3.5平方公里,均質土壩高22米,庫容量565.4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500畝,其中水田2600畝。配套總乾渠2公里,輸水流量1.5秒立方米,附屬建築物10座;左乾渠9.5公里,輸水流量0.7秒立方米,附屬建築物64座;右乾渠9公里,輸水流量0.8秒立方米,附屬建築物86座。從庫區到白水鎮架設一條長4公里的防汛專用電話線。工程總投資127.04萬元,其中國家補助59.4萬元。1963年10月在水庫壩後建水電站一座,裝機容量125千瓦。
九十九坑水庫,位於海澄鎮之西九十九坑溪。工程集雨面積50.72平方公里,設計庫容3717萬立方米。1960年2月改原設計的土壩為“定向爆破”填築堆石壩。3月14日開挖炮洞,4月22日完成2條導洞長163.5米和5間炸藥室,共裝炸藥186.5噸,採用電力引爆,於5月8日進行爆破成功。一炮炸落土石方17.8萬立方米,實際用於築壩為9.03萬立方米,填壩平均高度19.6米,達設計標準。但因在雨季施工,相應措施未能跟上,隧洞來不及補砌,不能導流過水,被迫採用臨時溢洪道泄洪。連日降雨,11天降雨229.3毫米,17日、19日兩次暴雨,水勢洶湧,庫內蓄水達400萬立方米,壩體頂不住洪水衝擊,於19日13時水庫被沖毀,工程報廢損失85萬元。 [5] 

南溪排澇

主要水閘 ,海澄有南港水閘、草尾水閘、龍海橋水閘、普賢水閘、浮宮有新墟水閘。 [6] 

南溪水電

楊美水庫壩後電站 ,縣辦,地址在赤嶺鄉楊美村。集雨面積59.8平方公里;調節庫容3300萬立方米;流量5立方米/秒;水頭高12米,裝機2台共5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79.7萬千瓦時。1982年1月建成投產,投工5.71萬工日,總投資58.5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7.9萬元。1989年發電量9萬千瓦時。 [16] 
1956年,海澄試辦第一個木製水輪機水電站。1960年8月,龍海電廠成立,下轄海澄、角美兩電廠。1962年10月,在白水鎮郊邊水庫興建第一座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125千瓦。 [12] 

南溪橋樑涵洞

南溪航道 發源於石屏山南坡及三坪山,主河流長55公里,其在漳浦境內為小龍溪及馬口溪,東過橫口,至龍海縣浮宮入海。明清時期,南浦、長橋、官潯的土產多從南溪輸出。民國時期,南溪兩岸盛產的大米及農產品仍靠南溪船運到廈門、石碼,並運回工業品,為當時對外貿易要道之一。1966年龍海縣建南陂橋閘後,航運受阻,航運業停止。 [15] 
海澄五口閘外通九龍江,內通東園,從五口閘(或海澄鎮五社村港頭庵)沿港道經山後至石碼;另一航線由海澄鎮內溪村六口陂向東南港道航行至下林;又一航線由南溪支線經卓港至官潯。 [7] 
海澄港 港區在海澄鎮北港口,與玉枕隔港相對,港道水淺。碼頭前沿水深2米,亦利用漲潮進行貨運,平均潮高6.1米。碼頭長48米,設有1個客運碼頭和3個貨運碼頭,最大靠泊能力200噸位,堆場面積685平方米,倉庫面積260平方米。龍海第二輪船公司更新了200噸、250噸海輪各1艘。1986年恢復海澄直達香港貨運。1991年貨物吞吐量8.62萬噸,旅客發運量26.84萬人次。
浮宮港 位於南溪下游,上自溪山、下至丘厝,港道長約3公里,寬545米,自然岸線長100米。碼頭總長度117米,最大靠泊能力100噸,碼頭前沿水深0.9米。港區有車渡、人渡、貨運、客運碼頭泊位5個。最高潮位5米多,平均潮高4.5米,出口港道有2處淺灘,船舶進出須乘潮。1988年後,台灣漁輪來縣均在本港停靠。1991年貨物吞吐量5.78萬噸,客運量25.57萬人次。
白水港 位於白水鎮北,距浮宮港西南5公里處,自然岸線長50米,碼頭長23米,航道漲潮時水深3米,碼頭前沿水深0.8米,2個泊位,最大靠泊能力50噸。1991年貨物吞吐量3.48萬噸,旅客發運量16.56萬人次。從白水港沿南溪上遡至碧浦港(即東泗港),可通漳浦縣官潯鎮。 [8] 
海澄客運碼頭 位於港口右側,為鋼筋混凝土、花崗石砌混合式雙開踏步碼頭,長23米,寬2米,棧橋長9米,寬3.6米,可停靠300個座位客船的泊位一個,岸上設有客船站。
浮宮客運碼頭 原址在浮宮老街區靠南溪處東西兩岸渡口。民國9年建,為漳浮公路接運旅客往廈門客輪停泊之用,棧橋式、水泥結構。1954年後,另建碼頭於今渡口右側,舊碼頭停止使用。1988年利用舊碼頭,作為對台貨運碼頭。
浮宮新客運碼頭 址在浮宮港航運站邊。岸長30米,停靠300個座位客輪的泊位一個。1978年始建,1984年10月投用。為高樁梁板式,雙開踏步碼頭,長38米,寬3.8米,與候船室以棧橋連接,棧橋長21米,寬3.8米。候船室198平方米。
白水客運碼頭 位於白水鎮北江邊,混凝土結構,長22米,寬1.9米,前沿水深2米,最大靠泊能力150噸,1991年元月建成投運。
白水九節橋客運碼頭 位於白水港下游2公里處東岸,花崗石結構,長32米,寬1.5米,前沿水深1.5米,1988年5月建成,最大靠泊能力50噸。
白水陸豐碼頭 位於白水鎮北江邊,花崗石結構,長9米,寬4米,最大靠泊能力120噸,客運、貨運兼用。 [9] 
海澄自然駁岸 位於港口右側,駁岸長25米,200噸級泊位一個,配備起重機一部,起重能力一噸,堆場面積150平方米,專用倉庫80平方米。
白水簡易駁岸 駁岸長30米,50噸級的泊位一個,堆場200平方米。 [10] 
海澄草尾油運碼頭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