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梁之難

鎖定
《南梁之難》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
作品名稱
南梁之難
出    處
《戰國策》
創作年代
戰國
作品體裁
散文
編    者
劉向

目錄

南梁之難原文

○南梁之難
南梁之難,韓氏請救於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早救之孰與晚救之便?”
張丐對曰:“晚救之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韓而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夫魏有破韓之志,韓見且亡,必東愬於齊。我因陰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國可重,利可
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陰告韓使者而遣之。
韓自以專有齊國,五戰五不勝,東愬於齊,齊因起兵擊魏,大破之馬陵。魏破韓弱,韓、魏之君因田嬰北面而朝田侯。

南梁之難註釋

①顧反:反而。
②陰結:秘密結盟
譯文
魏國進攻韓國的南梁,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大臣共同商議,他説:“早救韓與晚救韓,到底那種做法有利呢?”張丐回答説:“如果晚救韓,韓國必將轉而投靠魏國,不如早救韓。”田臣思説:“不行,韓、魏之兵還未疲憊,我們出兵救韓,這等於我們代替韓軍去遭受魏軍的攻擊,反會使我們受韓國的控制。況且魏國存心要滅掉韓國,韓國眼看自己將要被滅,一定會求訴於齊國,我們就秘密地和韓國結為友好,慢慢地等待魏軍疲憊。這樣,齊國就可以舉足輕重,利可以得,名可以尊了。”威王説:“好。”就秘密和韓國使臣結為友好,讓他返國。
韓國自恃有齊國援助,和魏國五戰而五不勝,就求訴於齊國,齊國於是出兵進攻魏國,大敗魏軍於馬陵。這時魏國損兵折將,而韓國因為與魏國多次激戰,也被削弱,因此,韓、魏兩國的君主都通過相國田嬰來朝拜齊威王。

南梁之難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説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蹟見《漢書》卷三十六。 [1] 
參考資料
  • 1.    郭丹主編,.先秦兩漢文論全編:上海遠東出版社,2012.07: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