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明山街道

鎖定
南明山街道位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由原水閣、富嶺街道合併設立,於2014年9月5日正式掛牌成立 [1]  。南明山街道東鄰紫金街道,南靠括蒼山脈大梁山,西接碧湖平原,北與中心市區隔江相望 [1]  。轄區面積108.8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下轄35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辦公駐地位於開發區綠谷大道50號 [1] 
街道城市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包含水閣、七百秧、富嶺、四都、麗景園等“五大組團”。街道委託麗水經濟開發區代管,全面負責社會事務管理及經濟建設保障等職責 [1] 
中文名
南明山街道
外文名
Nanmingshan The street
行政區類別
街道 [1] 
所屬地區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1] 
面    積
108.86 km² [1] 
政府駐地
綠谷大道50號 [1] 
機    場
麗水機場(在建)
城市規劃面積
58平方公里

南明山街道建制沿革

南明山街道由原水閣、富嶺街道合併設立,於2014年9月5日正式掛牌成立 [1] 

南明山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南明山街道下轄35個行政村 [1] 
南明山街道行政區劃詳情
葉村村
麗周村
大坑口村
張垵村
陶莊村
前垟村
富嶺村
下張村
小木溪村
餘莊前村
水閣村
葉岙村
旭光村
垟店村
白巖村
吳垵村
陳店村
七百秧村
松坑圩村
龍石村
岑山村
上沙溪村
麗沙村
下章村
大源村
張村村
桐嶺村
大門樓村
中堂村
山根村
裏坑村
章巷村
潘田村
金山村
下倉村

南明山街道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南明山街道農村户籍人口3.2萬人,外來人口近7萬人 [2] 

南明山街道經濟

南明山街道轄區是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的核心區塊,而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是全省14個產業集聚區之一。近年來,集聚區開發區貫徹落實市委“綠色崛起,科學跨越”的戰略總要求和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改革創新,強能提質,堅持“四個先行”,推進“五大轉變”,突出“僑商、台商、浙商、麗商”招商引資重點,重點培育發展生態合成革、裝備製造業、生物醫藥產業等產業集羣。2014年,開發區共完成工業產值257.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2.3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7億元。深化改革後,開發區更加註重姓工強工,突出“經濟建設”主業,保障經濟發展職能全面加強,發展後勁進一步夯實 [1] 
市委、市政府把開發區定位為“浙江生態產業示範區、長三角與海西區經濟合作先行區、‘產業新城、城市新區’的新型城市化實踐區”。按照集聚區(開發區)“水閣區塊抓改造、東擴區塊強投入、富嶺區塊快開發、南拓區塊優規劃、南城整體出形象”的總體思路,深化“四換三名”工程,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平台建設,着力打造總部經濟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物流運輸平台等八大平台,大力推進開發區大平台、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大生態戰略部署。2014年11月,麗水經濟開發區獲國務院批覆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 [2] 

南明山街道交通運輸

麗龍、金麗温高速、在建高鐵和53省道貫通全境,規劃在建的麗水機場處於街道南端,是全市重要的交通樞紐 [3] 

南明山街道社會事業

南明山街道轄區內的餘莊前、沙溪亭、楊梅山地塊等安置小區加快建設,學校、醫療衞生等綜合配套功能逐步完善。近六年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3.5億元,美麗村居建設持續推進;村二三產用房、綜合樓建設分步推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村居民通過從事商貿、物流、務工等職業加快轉移就業,工資性收入逐步提升,2014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842元。外來人口快速聚集。在工業發展帶動下,街道外來人口由2003年的800多人,增加至2014年的近8萬人,佔街道總人口數的70%,成為區域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高層次人才不斷引進。隨着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人才公寓、城市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吸引大量高層次人才湧入發展創業。截至2014年,街道共有麗水市“突出貢獻專家”1人,“拔尖人才”2人,“138人才工程”17人。設立省級博士後試點單位1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3家,市級院士工作站1家 [1-2] 

南明山街道風景名勝

南明山風景名勝區坐落於街道北部中心區域,是麗水市“一江雙城”發展規劃的“中心花園”、“城市綠肺”和“文化名山”。南明山摩崖題刻於1981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有摩崖石刻58處,主要分列於石樑、高陽洞和雲閣崖3處,留有晉代以來歷朝名人、學者和書畫家的珍貴題刻,其中以葛洪沈括米芾的手跡最為著名。雲閣崖有北宋大書畫家米芾題寫的“南明山”,筆力遒勁,飄逸灑脱 [1] 
南明山街道微信二維碼 南明山街道微信二維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