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昌清音

鎖定
南昌清音流行於南昌新建兩縣及宜春上饒吉安景德鎮等地。
2021年5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申報的南昌清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遺產編號:V-133。 [1] 
中文名
南昌清音
起源時間
清嘉慶初年
屬    性
文化領域術語

南昌清音發展歷史

盛於清嘉慶初年。揚州清曲對其影響很大,又吸收了鄰近省份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傳入的小曲,加上本地流行的民間小調,曲調趨於豐富。在其不斷髮展過程中,又從贛劇和南昌採茶戲等戲曲劇種中吸收養料,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
演唱多由女演員自擊板鼓而歌,伴奏多為盲人,樂器有二胡、琵琶、揚琴、月琴等。音樂上以小曲為主,文南詞為輔,小曲曲牌有60多支,有以一曲多詞演唱的曲目,如《五更相思》、《照花台》等;也有以多種曲牌串在一塊聯唱的曲目,如《南昌東湖十景》,即由〔鮮花調〕、〔紅繡鞋〕、〔玉美人〕、〔進蘭房〕、〔九連環〕等10支曲牌聯綴而成。傳統曲目有《安安送米》、《宋江殺情》、《王婆罵雞》、《僧尼緣》等。

南昌清音代表作品

《五更相思》、《照花台》、《南昌東湖十景》、《安安送米》、《宋江殺情》、《王婆罵雞》、《僧尼緣》

南昌清音傳承保護

2021年5月24日,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申報的南昌清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遺產編號:V-133。 [1]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南昌清音”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南昌市東湖區文化館(南昌市東湖區非物質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南昌市東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