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方古猿鮑氏種

鎖定
英國著名的古人類學家利基夫婦(路易斯·利基和瑪麗·利基)也在東非不斷地努力着。頭骨特別粗壯,牙牀上帶着與南非的南方古猿粗壯種相似的“磨石臼齒”,但是他比其南非的“堂兄弟”更為粗壯。路易斯將這個標本命名為東非人鮑氏種,用以答謝鮑伊斯先生曾經對他們夫婦在奧杜韋峽谷和其它地區工作所提供的支持。東非人這個名稱已被廢棄,相應的標本的名稱是南方古猿鮑氏種,其生活年代被確定為175萬年以前。
中文學名
南方古猿鮑氏種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南方古猿鮑氏種性雙型狀況

從1967年起,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人類學家豪厄爾領導一個發掘隊到埃塞俄比亞的奧莫河谷調查發掘,發現了大量的人科化石,其中年代在大約300萬年前的與南方古猿非洲種相似,而年代為大約200萬年前的則與南方古猿鮑氏種相似。
從1968年開始,利基夫婦的兒子理查德·利基領導一個工作組,在肯尼亞的特卡納湖以東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獲得了許多保存很好的相當完整的頭骨,其中有的與坦桑尼亞奧杜韋發現的南方古猿鮑氏種非常相象。從這些骨頭的大小可以知道南方古猿的雄性比雌性大得多:推測雄性身高可超過1.5米,而雌性幾乎不到1.22米;雄性的體重幾乎是雌性的兩倍!這種雌雄身體尺寸的巨大差別現象稱為性雙型,今天我們可以在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上的狒狒種羣只看到。性雙型在單配製(即一夫一妻制)物種中不存在,而總是與多配製(一夫多妻制)相聯繫,是雄性之間互相競爭以爭奪雌性的一種適應。

南方古猿鮑氏種發現與命名

東非第一件早期人類化石是瑪麗·利基於1959年8月發現的。在奧杜韋峽谷尋找堆積物幾近30年後,她得到了報償,發現了與南非的南方古猿粗壯種相像的磨石齒。可是奧杜韋的這個標本甚至比其南非的堂兄弟還要粗壯。與瑪麗一起參加這項長期搜尋工作的路易斯·利基將這個標本命名為東非人鮑氏種(Zinjanthropus boisei)。屬名意思是“東非的人”,boisei這個種名來自查爾斯·鮑伊斯(Charles Boise),他曾支持過我的父親和母親在奧杜韋峽谷和其他地方的工作。當現代地質測年方法首次應用於人類學時,東非人被確定為生活於175萬年前。東非人這個名字最後變為南方古猿鮑氏種。

南方古猿鮑氏種與人類的關係

名稱本身並不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正見到幾個屬於人類的物種,它們有着同樣的基本適應性,兩足行走,小的腦子和相對大的頰齒。這正是1969年我第一次到特卡納湖東岸考察時在一條幹涸的河牀上發現的頭骨上所看到的。
我們從各種骨頭的大小了解到南方古猿的雄性比雌性大得多。雄性身高超過1.5米,而雌性幾乎不到1.22米。雄性的體重幾乎必定為雌性的兩倍,這種差別今天我們可以在稀樹草原狒狒中看到。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測,南方古猿的社會結構與狒狒相似,正如上一章中已特別提到的,佔優勢的各個雄狒狒互相競爭,以接近成年的雌性。
發現東非人1年以後,我的哥哥喬納森(Jonathan)也是在奧杜韋峽谷發現了另一種類型人類的頭骨片,使得人類史前時代的故事變得稍稍複雜了。這塊頭骨片相對地較薄,表明這個個體比已知的各種南方古猿身體結構輕巧。它的頰齒較小,最重要的是,它的腦子幾乎大出50%。我的父親下結論説,雖然南方古猿是人類祖先的一部分,但這個新的標本代表最終產生現代人的那一支。在同行們一片喧囂的反對聲中,他決定將它命名為能人(Homo habilis),作為這個屬的第一個早期成員(Homo habilis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手巧的人”,是達特向我父親建議的,指的是設想這個物種是能製造工具的人)。 [1] 

南方古猿鮑氏種爭議的消除

同行的喧囂聲有一些微妙的原因。其中部分原因是路易斯為了把人屬這個名稱用於這個剛被發現的化石,不得不把這個屬的已被接受的定義加以改變。那時英國人類學家阿瑟·基思(Arthur Keith)爵士提出的人屬的標準定義,包括人屬的腦量應該等於或超過750毫升,這個數字介於現代人和猿之間,被認為是人和猿的腦量的界河。儘管在奧杜韋新發現的化石的腦量僅僅為650毫升,路易斯仍判斷它屬於人類,那是因為它的頭骨更像人。因此他提出把人和猿的腦量的界河移到600毫升,從而讓這個新的奧杜韋標本進入人屬。這個戰術無疑提高了隨之而來的激烈爭論的情緒。可是,這個新的定義最終還是被接受了(後來發展的結果是650毫升對能人的平均成年腦量來説是相當小的,800毫升才是一個接近的數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