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新縣

鎖定
為歷史上存在的縣,縣治在今杭州市富陽區萬市鎮。太平興國六年(981)析臨安地(南新、寧善、新登、廣陵、桐峴五鄉)置南新縣 [1] 
中文名
南新縣
別    名
萬市
行政區類別
故縣
所屬地區
杭州市富陽區
地理位置
杭州市西部
面    積
155.14 km²
下轄地區
15個行政村(其中少數民族村2個)
政府駐地
萬市鎮
人口數量
23127人
著名景點
仙洞鳴泉為新城八景之一
機    場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火車站
杭州城站、杭州東站、杭州富陽站
車牌代碼
0571
方    言
新登話

南新縣人口民族

萬市鎮 行政區域面積155.14平方公里,(地域面積是富陽區的第二大鎮)。轄15個行政村(其中少數民族村2個),1個居委會,年末總户數7293户,總人口2312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7人,是原龍羊區公所所在地

南新縣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明萬曆《新登縣誌》還載:“在縣西五十里,舊為南新鄉,本建德路分水縣之東境。唐至德中(757年),父老羅真稱縣北一十四鄉,稍遠居民稀少,寶應二年置昭德縣(寶應僅有元年(762年),次年改元為廣德)。大曆六年(771年)併入分水縣,五代後,梁貞明四年(918年),人户乞隸安國縣(今臨安縣)。宋乾德五年(967年)人户稱到縣輸租,山谷險阻,乞建昭德縣置場催科,六年五月置南新場,淳化六年置南新縣,熙寧五年(1072年)廢為鎮。”
《十國春秋》如是載:“(唐)天祐三年(906年),割睦州分水縣之南新(西山、大幹、浩邑、蓼源、茂聚、建興、漁洲、渚源、白石、東聚)、寧善(陳村、洞橋、又洞、里仁、朱村、中村)、新登、廣陵(三溪、高村、上章、黃村、阮畈、大老、寄圖)、桐硯(根據宋鹹淳臨安志新城縣境圖,新安鄉大部、賢德石壁村、上施家村、葉家村、巨龍村等)五鄉,隸屬於臨安。”
《太平寰宇記》載:“南新縣本臨安地,乾德五年(967年),錢氏割臨安縣地置南新場,以便催科,至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改為縣。”
《元豐九域志》載:“淳化五年,以南新場為昭德縣,六年改昭德縣為南新縣,熙寧五年省為鎮。”
以上歷史記載可以看出,南新置縣年份有誤。但諸説法中有其共同點,即南新等五鄉本屬分水縣管轄,宋初為南新場,旋升為南新縣,熙寧五年廢為鎮,併入新城縣
對此,我們加以分析:《太平寰宇記》一書基本完成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所寫南新場置縣是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是眼前事實,自然不存在有記憶及沿襲錯誤可言。《元豐九域志》成書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距熙寧五年(1072年)只有八年,南新廢縣為鎮的時間應該不會錯。而置縣的時間誤作淳化六年之説,肯定是有問題的,因為,淳化只有五年。而由此可以判定,南新置場時間是宋乾德五年(967年),場置縣為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 [1]  ,廢縣為鎮時間是宋熙寧五年(1072年),南新置縣時間是頭搭92年。
南新縣的縣城在哪裏?人們也猜測諸多,但根據各種歷史資料綜合,應該在鎮頭村。古時候有縣城之地,才有建城隍廟的資格,在萬市的鎮頭村,那裏的耋髦老人曾親眼目睹過城隍廟遺蹟,至今仍可指出城隍廟址。並説,祖輩相傳,鎮頭先前有千把個灶頭。
同治年貢生徐時敦所著《閒雲自怡錄》中也雲:“南新鄉舊有古城畈,其地今名鎮頭村。”
大凡地名的形成,也有其地理或歷史原因。宋熙寧時南新縣改為鎮,縣治成為鎮治,稱為鎮頭也是合乎情理的,萬曆《新城縣誌》也載,歷史上這裏的市面很繁榮:“宋理宗嘉熙四年(1237年),府尹趙與權以本鎮創立税務,橫徵害民,並鎮,官奏罷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還曾就鎮置巡檢司和酒坊,局面依舊不凡,直到明代才衰落下去。由此可以佐證,南新古縣城就在鎮頭村。
著名景點
仙洞鳴泉為古新城八景之一,位於南安洞山村,俗稱洞山洞,又謂靈隱洞。洞分左右:左為旱洞,洞頂鐘乳石下垂;右為水洞,洞內流出泉水,清澈可鑑,由於洞壁迴響,聽似水流聲澎湃不絕,故稱仙洞鳴泉。明崇禎九年(1636)農曆十月初三,明代旅行家徐弘祖遊覽此地,在《徐霞客遊記》中有記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