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山陽村

鎖定
南山陽村隸屬濟南市萊蕪區張家窪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以北10公里處,明(水)萊(蕪)公路東側,地處丘陵,村北面是北山陽村,東南面是御駕泉,西面是茅茨村,東面是許家溝村,耕地面積1099畝,365户,人口1098。據《吳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吳姓由河北棗強遷居南港,復遷此建村,因址在北山陽以南,以村名村,故名南山陽。南山陽村民自遷此聚居,繁衍生息,綿綿不斷,現有馬、宋、周、吳、韓、孟等19個姓。諸姓中以周、馬、宋三姓居多,雖雜姓共居,民風淳樸,勤勞勇敢,和睦相處。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白店保南山陽。抗日戰爭初期沿襲舊制,南山陽屬白店保白龍鄉;1940年春,由於對敵鬥爭的需要,自章萊公路以東劃為萊東縣,南山陽屬萊東縣王店鄉轄;1945年10月恢復原萊蕪縣制後,南山陽又劃歸口鎮(二區);1958年3月撤區並鄉,南山陽屬王善鄉;同年10月,劃歸口鎮人民公社;1984年8月鄉鎮機構改革,南山陽劃為張家窪鎮;2001年,張家窪鎮改為張家窪街道辦事處,南山陽村屬張家窪街道辦事處。
中文名
南山陽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濟南市萊蕪區
地理位置
萊城以北10公里處
人口數量
1098 人
耕地面積
1099畝
戰爭年代,南山陽村民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1940年後,現任四川省糧食廳長的李希堂、現任淄博市統戰部長的賈明等人,先後在這裏任區長,其時,革命青年周美武,經景家鎮內兄景頤介紹,於1937年加入黨組織,從此他積極配合區長,宣傳革命道理,該村黨組織迅速發展。到1940年就有80多名黨員,三個支部,在區委領導下,黨員不畏強敵,夜間摸黑到2公里以外的梆子井掘公路、割電線破壞交通,日寇對此甚為惱火,多次來村掃蕩。
1943年7月的一個午夜,漢奸景××領着一羣持刀槍的偽軍來該村,抓走了黨員周美榮、滕西海、崔松峯、韓易書、韓玉山、朱茂山、馬富站等,敵人經嚴刑審訊無獲,將他們押至滿州為日寇做勞工。其餘黨員大多數被迫自首,有的脱黨,黨組織遭到破壞。敵人還將現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周美齋之妻劉桂芳,現任濟南市紀委書記的馬富慶之妻劉慶英抓去,押至汶河邊準備活埋。幸被縣聯防隊營救脱險。這時,只剩下十多名黨員,也只好隱蔽起來。曾任北京市公安局長的宋丁、在總政的宋子誠、在山東省委黨校的韓枕山、重慶市民政局長馬益之、合肥市民政局長周美臣等人,當時義憤填膺,怒火滿腔,毅然離開了父母,告別了妻子,奔赴抗日最前線。有的為國捐軀,活着的也為人民作了巨大的貢獻。解放後,黨和政府給予他們很高的榮譽和優厚的待遇。
“崔家莊編席簍,南山陽車夥子手”這句民謠道出了自古南山陽人就青推車混窮的傳統。南山陽村的先民在這片土地上春耕夏鋤,秋收冬藏,忙忙碌碌,四時不輟,那些富餘的勞力則推起小車八個一夥,十個一羣北上博山推窯貨,南下安徽運茶葉,東到青島販魚蝦,終年奔波不歇腳,雖累斷肋骨流盡汗,為的是用以養家餬口。直到解放後的60年代中期,還有四十多名的小車運輸隊活躍在博山區。高級社階段,社裏規定每把小車每天交生產隊一元錢,買十分工保住一家口糧,其餘歸個人所有。
南山陽土層淺薄,60年代初,連續幾年雨水偏大,南山陽西南窪裏宛若沼澤,一半以上的地塊絕產。支部書記周美珊,硬是不吃國家救濟糧,他號召羣眾多種瓜菜,自力更生艱苦度荒。當年秋天種麥時,推行麥糧間作。第二年在寬畦上播種玉米,早施肥,以此防澇,秋後玉米喜獲豐收。1964年秋請來了在縣水利局工作的韓瑞山勘測定點、繪圖計算,在村東小河修座水庫。男女上陣,老少參戰,刨土、車推,打夯、砌石,奮戰一冬春,於1965年5月,修起了一座容量37萬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庫。每到天旱閘門一開,清水嘩嘩地流到地裏,這片地從此旱澇保收。從此南山陽過上了常年吃饃饃,頓頓黃煎餅的生活。
1975年在“農業學大寨”號召的鼓舞下,南山陽支部帶領羣眾戰三九鬥嚴寒,苦戰五個冬春,把家東那片斜坡地整成四平八穩的方田。這樣早能澆,澇能排。隨之黨支部架了電線,解決了照明,結束了油燈的歷史。
1988年以馬明勤為首的黨支部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大壩加高加寬,村民積極性很高,一日三餐吃在工地上,有些青年夜戰,不到20天就完工。增高後的水庫蓄水量比原來增加204萬多立方米。
1990年為了解決后街人下北溝挑水難的問題,支部分工,有的帶領羣眾挖管道溝,馬明芹則跑萊城聘技術員,買材料,忙活了半月就吃上了自來水。
南山陽人自古就酷愛文藝,從清末到60年代初,春節期間常有玩雜耍,唱地方戲的習俗。1952年到1957年演了《李二嫂改嫁》、《小姑賢》、《龍鳳面》等劇目,演得聲情並茂,扮得維秒維肖,博得觀眾喝彩,深受羣眾歡迎。為了提高演唱水平,60年代初請來了王樓徐宗畔作指導老師,苦練二冬,學會了二十多出古、現代戲,大大提高了演唱水平。曾應邀到礦山煤礦演出現代戲《紅燈記》,到萊蕪鐵礦演出《智取威虎山》,受到兩礦的熱情接待和好評。
南山陽在科舉時代出了一個秀才。歷屆負責人都很重視教育,在尊師重教、校舍建設等方面捨得花錢,學生很受鼓舞。特別是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該村已有1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在祖國各條戰線貢獻自己的力量。有的還成了單位負責人,如市廣播電視局的副局長孟昭緒,市婦聯周廣軍,市水利局馬明文,職業學院的周廣亮,市廣寒宮集團韓繼松等,還有兩名研究生,一名留學生
南山陽沿公路建起了飯店、酒樓、農機修配、摩托車維修等二十多家經營户。從事運輸業的個體户就有四十多家。南山陽開拓進取的精神不落人後,她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