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口村

(山東省乳山市大孤山鎮下轄村)

鎖定
南口村位於大孤山鎮東北部,槓石頂東坡。東西側為山嶺,中部為南北狹長的山間谷地。東與南黃鎮接壤,西部為萬户,北部為胡家,南部是入夼 [1] 
中文名
南口村
行政區劃代碼
371083104205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乳山市
面    積
6.1 km²
電話區號
0631
郵政編碼
264507
氣候條件
暖温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768 人
著名景點
三佛山
耕地面積
1975畝
主要民族
漢族
方    言
漢語北方膠遼官話

南口村地名故事

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王其禮由石疃王家遷居核桃樹底下,取名核桃樹底下。因村位於南山口下,故於1796~1820年(嘉慶年間)更名南口。

南口村發展歷史

有耕地1975畝,其中丘陵、平泊地各佔一半。有山巒1500畝,其中柞巒1000畝,大姜400畝,果園300畝。 近年來,引進林藥糧藥間作示範基地項目,一期投資1500萬,已完成土地平整500畝,正在進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南口村大力實施科技興農,依託煙台鵬翔中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煙台大學等高校合作,引進青年人才和專家學者,探索出全新的農業科學研究、農業人才培養、技術示範推廣的“科技小院”模式,提升主導產業的科技創新,助力農業高產豐收 [2] 
村內建有文化大院、農村活動室、籃球場、健身器材等,為羣眾提供學習、健身、娛樂的場所。村內基礎設施完善,村內道路已全部硬化,村容村貌乾淨整潔,民風文明和諧積極向上。2022年,實現人均純收入19036元。
村民委員會

南口村民族文化

民族以漢族為主。 鳳凰不斷頭,是乳山市大孤山鎮南口村長期流傳的一種傳統打擊器樂合奏樂譜,用於配合乳山大秧歌表演。歷經世代傳承,至今已達150多年之久 [4] 
鳳凰不斷頭樂譜是由鑼、鼓、小鑔、手鑼、鈸五種樂器配合打擊完成,整個樂譜全部以鈸為號令起樂。樂譜廣泛用於配合秧歌舞、秧歌劇、踩高蹺、扇子舞、耍獅子等民間娛樂活動,起渲染氣氛、召集觀眾、表達節日裏喜慶歡樂心情的作用。鳳凰不斷頭秧歌鼓點共有10個番,每番的節拍各不相同,其鏗鏘有力、激動人心的奏鳴,令打的人百打不厭,聽的人百聽不煩。
所謂一番,就是一小段的意思。完整打完10番,需20分鐘的時間。番有長有短,頭尾最短,第六番最長。番與番之間有停頓,又叫拖,俗稱眉眼。眉眼期間打的鼓點不限,全聽鈸的號令,鈸起點怎麼領,其它的樂器就怎麼跟。眉眼期間上演各種舞蹈及表演唱。南口村的鳳凰不斷頭自傳世以來,在舊社會配合演過秧歌劇《三輩鬧》《老來難》《後孃打孩子》《兄妹開荒》《難民逃荒》等眾多劇目,新時代演過《百姓的日子比蜜甜》《人到老年不必難》《十大勸》等。
鳳凰不斷頭自1950年抗美援朝始,至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一度中止。後來在合作化時期,村裏又演過幾次,先後中斷期達40多年之久。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指導性綱領之後,老傳承人王華東意識到文化吹來了東風,延續150多年的鳳凰不斷頭不能在他這一輩失傳。經他仔細回憶,將鳳凰不斷頭樂譜一一記了下來,並在村裏找來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一起切磋,終於將鳳凰不斷頭的樂譜恢復原貌。在村黨支部書記的支持下,買來打擊用的所有樂器,組建了村級秧歌隊,鳳凰不斷頭歷經40年的間斷重新在南口村迴響。
2014年2月,鳳凰不斷頭被乳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為第三批乳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4年7月,鳳凰不斷頭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公佈為第四批威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南口非遺:鳳凰不斷頭

南口村傳統習俗

村域傳統習俗,為典型的膠東乳山民俗特色,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民眾羣體性格艮心憨誠(堅韌、忠誠)。村訓“以誠為重 以德為上 以和為貴”。村內建設南口村歷史文化展室,保護和傳承農村民間優秀文化,鄉村記憶館不僅為村民提供了一個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勵的場所,成為教育子孫後代的活教材,還為外地遊客提供一個瞭解大孤山鎮的重要渠道,讓這裏土生土長的村民從中獲得了自豪感和歸屬感,增強了村莊的凝聚力

南口村姓氏宗族

清代,姜天基、姜士亭分別從河崖、萬户遷入,李華榮從大崮頭遷入,于姓由胡家遷入。村民姓氏主要為王姓,其次為姜姓、李姓、劉姓、于姓。
家譜

南口村名人事蹟

帶着癱瘓“丈夫”改嫁的姜環環:同一屋檐下,兩個“丈夫”互敬互助;26年時光,一位農家婦女用真愛構築一個特殊家庭。 百歲壽星:於月娥,養育了四個兒子。膝下已有18個孫輩和19個曾孫輩,於月娥依然身體康健手腳不閒,老人的三兒子王永仁説:“老人一輩子勤快好動,這應該是她長壽的秘訣!” [3] 
李振國(1942.8—)1960年8月參加農行石河子支行工作,先後任儲蓄員、信貸員、行政股長。1980年調農行石河子兵團分行工作,先後任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紀委書記、黨組成員。1998年起任農行新疆兵團分行稽查專員。從事金融工作40年,撰寫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金融體制改革的思考》、《嚴防金融詐騙、維護金融秩序》等30餘篇論文分別由西南財大、中國經濟出版社、四川大學、東北財大、武漢大學、經濟日報、人民日報、金融時報等報刊出版發表,多次獲農行總行、金融時報及省、部、大學級優秀論文一、二、三等獎。入編《世紀名人錄》第5卷、《中國專家大辭典》第二卷、《中國專家人才庫》第二卷等書籍。被農行總行、當地人民政府表彰為“‘二五’普法先進個人”,被農行新疆分行評為“優秀紀檢幹部”、“優秀政工幹部”、“優秀工會幹部”,被新疆兵團公安局授予三等功。

南口村軼事傳説

鳳凰不斷頭,是乳山市大孤山鎮南口村長期流傳的一種傳統打擊器樂合奏樂譜,用於配合乳山大秧歌表演。歷經世代傳承,距今已達150多年之久。
據傳承人王華東(1930— )回憶,打擊樂鳳凰不斷頭始於1843年前後。當年在昆嵛山東麓有一座小山嶺,人稱鳳凰嶺,山下有一個村子叫鳳凰村,文登鋪集有一位老者(姓氏不詳)居住在鳳凰村中,他發明了鳳凰不斷頭秧歌打擊樂。後來南口村第一任傳承人姜允芳(生於1878年、卒年不詳)經過拜師,掌握了鳳凰不斷頭樂譜,並在南口村傳承下來。
舊社會民間時興趕山會耍秧歌,鳳凰不斷頭為南口村的秧歌隊贏得世人無數的讚譽。1942年,乳山境內黃山區區政府駐地在果園村,每年春節,黃山區區政府都組織各村進行春節秧歌匯演。南口村村民王華東當年15歲,他編了一個秧歌劇是有關難民逃難的故事,其中一個演員在趕赴果園村的路上,拾到一根破草繩,他當機立斷,將破草繩綁在腿上參加了演出,因草繩呈現出難民的苦難,他的演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彩效果,再加上鳳凰不斷頭打擊樂征服了所有的觀眾,南口村的秧歌此次匯演獲得一等獎,區政府還頒發了“文華先鋒”紙質牌匾。
每逢匯演,當南口村的鳳凰不斷頭一上場,其他村的樂手都自動停止擊樂,專心聆聽鳳凰不斷頭的音律節拍。

南口村風景名勝

自然景觀有三佛山、老鵰窩;後山有馬匹夼、尼姑庵;碎石頂(山頂多碎石) 南口地寶園遺址:該遺址位於大孤山鎮南口村東北400米處,北約20米有一河流,西北約100米是村原小學。遺址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80米,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是2009年4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調查發現的。據調查,該遺址早在70年代整地時,曾發現有布紋瓦片、陶罐、甕等遺物出土。本次調查發現,遺址內暴露有布紋瓦片及少量陶片、瓷片等。因遺址破壞嚴重,陶瓷片不多,故未採集到可辨器形的陶片。根據調查情況及遺址遺蹟現象看,此地應是一處宋代時期遺存。

南口村名產名物

村域經濟以農業為主,兼有蠶果業。村民素有放養柞蠶的習慣,最高年份產蠶繭3萬餘斤。飼養業發達,村內建有100頭母豬的養豬場一處,20頭母豬的養豬場一處,年存欄達350頭,2022年全村總收入7490萬元。 南口野生小櫻桃為老品種櫻桃,肉薄核小,但是口感香甜純正。現村中櫻桃樹粗略估計有千棵左右,果樹散落於村莊及周圍各個角落,櫻桃樹有人工移栽的原始品種,多為自我繁殖生長的野生樹。在現代農業高速發展優良雜交改進農產品的今天,對於懷念原始味道的人們,南口野生小櫻桃採摘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南口村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南口村被授予2019年度山東省衞生村榮譽稱號 。 2016~2023年期間,多次獲得“乳山市級文明村”、“威海市級文明村”、“農村工作先進單位”、“乳山市優秀巾幗文明隊”等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