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口村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花官鄉南口村)

鎖定
南口村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花官鄉,位於花官鄉政府駐地以東偏南2公里,東經118゜26’,北緯37゜10’,故小清河南岸,南口至王道公路南側。
2003年全村380户,人口1426人,耕地面積2398畝。經濟總收入14,500,280元,人均純收入3520元。有黨員33人,團員36人。截至2007年,全村共有420户,1512口人,黨員35人,團員38人。全村有耕地2398畝,淡水45畝,經濟總收入1212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700元。 [1-2]  截至2006年,南口村村容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投資數萬元整理了原來的柏油路,整理疏通了全村所有耕地的排水溝,使該村土地旱能澆,澇能排,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對全村主要街道進行了綠化、美化村內無“三堆”現象,環境衞生良好。
中文名稱
南口村
人    口
1512口人(2007年)
耕地面積
2398畝
人均純收入
5700元

南口村村史簡介

明洪武二年(1369年),許姓由滄州(今河北
省)遷至樂安縣大碼頭莊。洪武四年(1371年),由大碼頭莊遷此,在古濟水(曾名為濼水,即小清河故道)南岸立村。因為每到夏天河水氾濫決口,取名南夏口。民國25年(1936年)縣誌載有“南夏口”。1961年始稱南口。
1946年3月,董明鑑介紹徐保琪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建立村黨支部,徐保琪任書記。 [1] 

南口村特色農業

2005年-2006年,該村“兩委”班子帶領全村人民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大力發展大蒜種植,該村以大蒜種植為主導產業,生產規模2398畝,2006年人均純收入達5700元。針對該村經濟發展,村委會制定了優惠政策,鼓勵能人上項目,建起多處大蒜脱水廠和恆温庫,並圍繞大蒜產業,帶動了其他行業的快速發展。

南口村文明建設

通過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共建美好家園”活動,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村“兩委”班子籌資組建了數百人的秧歌隊。95%以上的居民户安裝了電話,有線電視,各種電器齊全,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社會治安良好,村風正,民風好。 [3] 

南口村歷史人物

許海源 南口村人,1911年1月出生。歸國華僑。1928年因家庭生活困難,到東北謀求生計,投奔在朝鮮打工的北口村老鄉耿慶奎。當時整個朝鮮被日本人佔領,耿慶奎在朝鮮伊川郡給一家日本商人做泥瓦匠。經耿介紹,許海源給家住新義洲亞川町的日本生意人板本良佐幹廚師。後經板本良佐之妻推薦,給住在朝鮮新義洲濱町二番地的日本廣島縣人氏早間康純幹廚師。早間康純系平安無盡株式會社社長(銀行行長),有四子一女,其女早間禮惠在朝鮮做小學日語教師。許海源工餘時間,便跟早間禮惠學日語,學會了一口比較標準的日語。1940年農曆臘月,許海源回家省親,正遇日寇進駐廣饒,想盡快回朝鮮的計劃落空。1941年春天,南口村客棧店主許道範被掃蕩的日本兵綁了起來,因為許道範身穿毛衣和西式褲,日軍認為他是八路或者抗日遊擊隊隊員。家裏人急忙跑到田裏找回許海源,讓其解圍。許海源向日軍説了一通日語,遂將許道範解救出來。日偽在草橋村安下據點,日本分隊長派朱翻譯官將許海源帶至草橋據點,之後又送他去廣饒縣城日軍大隊部(駐縣城源豐酒店)交給日軍大隊長石川,石川想叫許海源幹翻譯。許海源託辭患痢疾要回家治療,回家兩天便急忙離開家鄉去了青島,之後仍在朝鮮打工,受盡日本官兵的欺凌。新中國成立後,許海源毅然攜妻子兒女於同年12月從朝鮮返回家鄉,從事農業生產。待人和善,擅幫鄰里。1999年12月病故,享年88歲。 [4] 

南口村特色產品

村產大蒜 村產大蒜
該村生產“花官”牌大蒜、蒜薹。“花官”牌大蒜產品經國家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為無公害產品,在上海被評為“2001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2007年經山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測,鮮蒜薹中硒含量達到0.077毫克/千克,鮮蒜頭中硒含量達到0.085毫克/千克,是其它地區同類產品的6到8倍。花官大蒜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食用富硒大蒜、蒜薹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抵抗各類疾病尤其是癌症的能力。
“花官”牌大蒜、蒜薹日益得到市場認可,產品遠銷青島、天津、河北、內蒙古、新疆及東北等地,並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