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中醫藥大學

鎖定
南京中醫藥大學(英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簡稱NJUCM),簡稱“南中醫” [1]  ,學校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是一所由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的高校,是世界衞生組織(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國際針灸培訓中心、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2]  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 [89-90] 
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4年,前身是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 [3]  1956年3月更名為“江蘇省中醫學校”,1958年更名為“南京中醫學院”。 [3]  1970年5月,南京中醫學院與南京醫學院合併,更名為江蘇新醫學院,1978年更名為南京中醫學院。 [3]  1979年,學校成為首批招收攻讀碩士學位試點單位;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中醫基礎理論等8個專業獲批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4]  隨後學校恢復獨立編制,於1995年更名為南京中醫藥大學。 [3]  2017年入圍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2018年成為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 [1]  在2024軟科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中,南中醫位列第16名。 [5]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醫藥大學學校擁有仙林、漢中門、泰州三個校區;設有11個學院及第一、二、三臨牀醫學院、鼓樓臨牀醫學院等教學機構,開設本科專業37個;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在校生2萬餘名,教職工2千餘人。 [2] 
中文名
南京中醫藥大學 [1] 
外文名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 
簡    稱
南中醫 [1] 
所在地
南京市
創辦時間
1954年 [1] 
辦學性質
公辦高校 [1] 
學校類別
醫藥類
學校特色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2017年) [1] 
省部共建大學(2018年) [2] 
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2015年) [6] 
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2019年)) [7] 
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2018年) [1] 
主管部門
江蘇省教育廳 [1] 
現任領導
喬學斌(黨委書記) [8] 
程海波(校長) [8]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25]  [53] 
本科專業
37個(截至2024年4月) [2] 
碩士點
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2個 [2] 
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
博士點
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4個 [2] 
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4個 [2] 
國家重點學科
3個(截至2024年4月) [9] 
院系設置
11個學院 [2] 
校    訓
自信、敬業 [10] 
校    歌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歌》 [1] 
校慶日
10月5日 [1] 
地    址
漢中門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漢中路282號(210029) [2] 
仙林校區:江蘇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38號(210023) [2] 
泰州校區:江蘇省泰州市醫藥高新區匡時路6號 [2] 
院校代碼
10315 [11] 
主要獎項
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 [12] 
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2] 
2020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2] 
知名校友
郎永淳 [14] 
陳光標 [13] 

南京中醫藥大學辦學歷史

  • 學校前身
南京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4年,起初名為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後在1956年3月變更為“江蘇省中醫學校”,學校創建後不久即開始開展中醫進修和針灸專修教育 [15]  。1958年2月江蘇省中醫研究所遷入公署辦公,同年8月更名為“南京中醫學院”;學校在繼續進行成人進修教育的同時,開始了正規的本科教育,分別於1958年和1960年招收醫療專業和中藥專業本科生。 [15]  同年9月江蘇省中醫院成為其附屬醫院;1959年5月江蘇省中醫研究所被江蘇省衞生廳委託給該院黨委領導。1970年5月,南京中醫學院與南京醫學院合併成江蘇新醫學院,之後南京醫學院獨立出去,1978年恢復獨立建制並改回南京中醫學院之名。 [3]  1979年,學校成為首批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1981年中醫內科學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中醫基礎理論等8個專業獲批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4]  1983年,學校成為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和衞生部國際針灸培訓中心。 [84-85] 
南京中醫藥大學老照片
  • 南京中醫藥大學時期
1995年,學校更名為南京中醫藥大學。 [3]  同年建立國內首批中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4]  1998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國家臨牀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首批試點單位, [4]  設立生藥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6]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史沿革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史沿革
2000年和2003年,南京中醫藥大學獲批了藥理學和藥劑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6]  2011年,南京中醫藥大學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藥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6]  同年,江蘇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局決定共建南京中醫藥大學。 [17] 
2014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入選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名單。 [88] 
2014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批准設立為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18] 
2015年,南京中醫藥大學獲批中醫學一級專業學位授權點,下設9個二級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點和1個碩士點)。 [4] 
2015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試點高校。 [87] 
2015年,南京中醫藥大學與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共同發起成立“創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合作聯盟”。 [89] 
2017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入圍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1] 
2018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教育部和江蘇省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 [1] 
2019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單位。 [90] 
2020年,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 [1] 
2020年,南京中醫藥大學連任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 [84] 
2022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 [80] 
2023年,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藥大辭典》原稿”入選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81] 
2024年3月,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簽署共建聯合實驗室協議,併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82]  6月,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研究院專家指導委員會成立。 [91] 
2020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共建高校簽約儀式 2020年南京中醫藥大學共建高校簽約儀式

南京中醫藥大學辦學條件

南京中醫藥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醫藥大學設有11個學院及第一、二、三臨牀醫學院、鼓樓臨牀醫學院等教學機構,以及37個本科專業。 [2] 
本科專業
學院
專業
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
中西醫臨牀醫學(本博貫通培養)、中西醫(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計劃)、中西醫臨牀醫學
藥學院
中藥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本博貫通聯合培養)、中藥學類(中藥學、中藥製藥、中藥資源與開發)、藥學類(藥學、藥物製劑)、食品質量與安全(中外合作辦學)、生物製藥(分子生物學—藥物研製)(中外合作辦學)、製藥工程、生物製藥
醫學院·整合醫學院
中醫學(中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臨牀醫學、應用心理學
針灸推拿學院·養生康復學院
針灸推拿學、中醫養生學、中醫康復學、康復治療學、食品衞生與營養學、康復治療學(中外合作辦學)
護理學院
護理學
衞生經濟管理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公共管理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藥事管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公共事業管理(中外聯合辦學)
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學院
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醫學信息工程
第一臨牀醫學院
中醫學(中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5+3一體化)、中醫學、中醫學(婦產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學(全科醫學)、眼視光學
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
康復治療學(老年康復)、臨牀醫學(老年醫學)、護理學(老年護理)、養老服務管理
資料來源 [19]  截至2024年4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醫藥大學現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4個,“十四五”省重點學科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13個。 [20]  學校是全國首批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藥理學與毒理學、臨牀醫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進入ESI前1‰。學校5次入圍U.S.News“全球最好大學排名”,連續3年位列全國中醫藥院校第一。2020年至2023年,中藥學連續在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榜位列第一。 [1] 
學科建設
名稱
學科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中藥學 [21]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藥學 [22] 
“十四五”省重點學科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技術、生物學、公共管理、人文醫學 [2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
温病學、中醫文獻學、方劑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護理學、中藥炮製學、中醫心病學、中醫腫瘤病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藥資源化學、傷寒學 [23] 
國家重點學科
中醫兒醫學、中藥學、中醫醫文史獻、中醫內科學(培養)、中醫學(培養) [23]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護理學 [20]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 [20]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護理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軟件工程、共管理學 [24]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中醫(含中西醫結合)、中藥、藥學、護理、應用心理、國際中文教育 [24] 
截至2024年4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醫藥大學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家級領軍人才,國家級青年人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一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建設了一支富有發展潛質和創新活力、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一流師資隊伍。 [2] 
師資力量
類別
姓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以嶺(雙聘院士) [25]  [83]  肖偉 [26-27] 
國醫大師
張學文、周仲瑛、顏正華、夏桂成、許潤三、鄒燕勤 [28]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方祝元、胡剛、譚仁祥 [29] 
長江學者
麻彤輝、胡剛 [30] 
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學者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麻彤輝、胡剛、沈旭 [30] 
截至2024年4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建設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醫藥大學擁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9個,江蘇省品牌專業10個。學校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中國中醫科學院、康緣藥業等知名院所企業合作,聯合培養卓越醫生(中醫學9年本研一貫制、中醫學“5+3”拔尖創新人才、中西醫臨牀醫學本研一貫制拔尖創新人才)、卓越科學家(中藥學“4+5”本研一貫制拔尖創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師(中藥學/藥學本研一貫制拔尖應用人才), [2]  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1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 [31] 
教學建設
類別
名稱
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中醫學、中藥學、藥學、中西醫臨牀醫學、護理學、針灸推拿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康復治療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 [32]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食品衞生與營養學、應用心理學、生物製藥、食品質量與安全、中藥製藥、國際經濟與貿易、藥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眼視光學、製藥工程、藥物製劑、市場營銷、軟件工程、臨牀醫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養生學、助產學、醫學信息工程、健康服務與管理 [32] 
江蘇省品牌專業
中醫學(第一臨牀醫學院)、中藥學(藥學院)、藥學(藥學院)、中西醫臨牀醫學(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護理學(護理學院)、針灸推拿學(針灸推拿學院·養生康復學院)、中藥資源與開發(藥學院)、康復治療學(針灸推拿學院·養生康復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學院) [33]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針灸推拿學、中藥資源與開發 [34]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中藥學、中醫學 [34] 
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
中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9年制)、中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5+3”一體化)、五年制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34] 
國家級精品課程
温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藥炮製學、中醫內科護理學、中醫診斷學 [35]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省中醫院)臨牀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31] 
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
藥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實驗教學中心、臨牀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中西醫基礎實驗教學中心、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針灸推拿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康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中藥學學科綜合訓練中心、社區護理實踐教育中心、中藥製藥實踐教育中心 [31] 
全國中醫師資進修教育基地
針灸推拿學 [86] 
截至2024年4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醫藥大學已培養來華留學生3萬餘人,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或學術團體及機構交流合作,先後建立2所中醫孔子學院、4個國家級海外中醫藥中心、5個國際經方學院海外分院、6個對外開放合作辦學項目,學校中醫藥國際(境外)教育、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水平不斷提升。 [2] 
校際交流
校際交流
時間
項目
1994年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合作開辦中醫學專業。 [36] 
2011年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澳大利亞亞格里菲斯大學合作舉辦生物製藥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批准書編號:MOE32AU2A20111176N)於2011年8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 [37] 
2012年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澳大利亞斯維本科技大學合作舉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批准書編號:MOE32AU2A20121227N)於2012年6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 [37] 
2013年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舉辦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批准書編號:MOE32AU2A20131452N)於2013年8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 [37] 
2017年9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泰國蘭實大學、菲律賓馬卡蒂大學、思恩中醫學院簽署合作辦學協議。 [42] 
2020年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德國德累斯頓國際大學合作舉辦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批准書編號:MOE32DEA02DNR20202088N)於2020年10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 [37] 
2020年12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瑞士弗裏堡大學簽署兩校學術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的簽署不僅將中醫文化體驗、中醫診療技術融入弗裏堡大學醫學碩士課程,並率先正式將中醫理論與臨牀技能納入西方醫學教學體系,也標誌着兩校將在學生聯合培養、教師合作交流、聯合科研合作等方面開展全面戰略性合作。 [41] 
2021年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意大利羅馬大學簽訂兩校科研與教育合作協議。兩校將在師生互訪、學術交流、科學研究、聯合課程等領域進一步展開合作。 [39] 
2021年5月26日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蒙蒂斯克拉魯斯州立大學(簡稱“UNIMONTES”)簽訂《健康科學與文化交流合作諒解備忘錄》。 [40] 
2023年6月19日
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副校長Paul Seawright、生命與健康學部高級部長Carol Curran訪問南京中醫藥大學。雙方圍繞護理專業學生聯合培養、學士學位課程的學分互認等事宜展開討論,並就進一步拓展雙方合作領域,開展深層次、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達成共識,為雙方在中醫藥、醫學、護理、養老服務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國際課程共建、博士生聯合培養、導師互聘等方面搭建了平台。 [38]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
時間
項目
2017年5月20-24日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專家汪受傳教授赴新加坡訪問。訪問期間與衞生部中醫管理委員會、傳統及輔助醫藥司成員等討論了該國中醫藥科研項目開展的有關問題,向新加坡8箇中醫藥學術團體的主要成員作了“循證性中醫臨牀診療指南編制技術方法”的學術報告,並作“消風法治療兒童過敏性疾病”的學術演講。 [43] 
2017年6月4日-9日
南京中醫藥大學朱家鵬教授應邀赴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參加了戈登生物能學國際學術大會,並作題為“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Mammalian Complex I”的大會報告。 [44] 
2017年7月8日-9日
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與新加坡中醫學院聯合舉辦的國際經方講習班。此次講學,黃煌教授以“各科經方為主題”,從臨牀常見疾病的常用經方入手,介紹了“助眠經方”和“調經經方”,以及經方方證在臨牀上的應用經驗,為新加坡中醫師、學生們作了4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充分展現了經方醫學的獨特魅力,開拓了學員們學習和應用經方的思路。 [45] 
2022年3月14日
由南京中醫藥大學與馬來西亞理工大學聯合舉辦的臨牀醫學傳統與創新實踐學術研討會(Colloquium On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on Practices in Clinical Research)在線上舉行。此次學術研討會,邀請了兩校在醫學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四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講座。 [46] 
2022年5月18日
南京中醫藥大學與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ät Heidelberg)聯合召開“萊茵論壇”(第一期)——功能性分子創新(Innovation on Functionalized Molecules)主題學術研討會。來自德國海德堡大學、日本九州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的40餘名師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參加研討會。研討會由海德堡大學校友、江蘇省特聘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金弘明教授主持。 [47]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術研究

南京中醫藥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醫藥大學擁有中藥製藥過程控制與智能製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發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蘇高校重點實驗室、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江蘇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國家技術轉移示範中心等多個科研平台。 [2] 
科研平台
級別
名稱
國家級科研平台
中藥資源產業化與方劑創新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部省級科研平台
江蘇省智慧中醫藥健康服務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經典名方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中醫外用藥開發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蘇重大健康風險管理與中醫藥防控政策研究中心、針藥結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藥炮製規範化及標準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瘀熱病機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炮製標準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醫驗方評價與轉化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資源循環利用重點研究室、江蘇省方劑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中藥高效給藥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植物藥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理血方劑創新藥物工程中心、江蘇省中醫藥健康養生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抗腫瘤中藥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方劑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中藥炮製重點實驗室、兒童健康與中醫藥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神經退行性疾病藥靶與藥物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中藥功效物質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洋藥用生物資源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海洋藥物研究開發中心、江蘇省針灸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中藥藥效與安全性評價重點實驗室、中醫文化研究中心
廳局級科研平台
南京市中藥微丸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市中醫藥健康養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平台
中藥複方分離工程重點實驗室、中醫腦病基礎研究重點實驗室、神經精神疾病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中藥性效研究重點實驗室、代謝病中醫研究、重點實驗室骨傷修復與重建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慢性病中醫護理干預重點實驗室、肺系病方證研究重點實驗室、中醫藥膳抗疲勞研究重點實驗室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中藥資源產業化過程協同創新中心、中醫藥防治腫瘤協同創新中心(培育)
以上來源 [48]  數據截至2024年4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南京中醫藥大學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總數位列全國中醫藥院校前列,先後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5項。近2年在NATURE、JAMA、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雜誌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 [49] 
科研成果
類別
項目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藥炮製關鍵技術和設備在飲片質量控制中的集成應用(2011年) [50] 
中藥資源產業化過程循環利用模式與適宜技術體系創建及其推廣應用(2018) [51] 
優質中藥飲片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創新研究與示範(2019年) [52]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銀杏二萜內酯強效應組合物的發明及製備關鍵技術與應用(2018年) [53] 
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重大慢病相關腎損害的中醫藥防治轉化應用研究(2020年) [54] 
代表性經典方劑類方衍化關係與功效物質研究技術體系創建及其應用(2016年) [55] 
奧沙利鉑系統化療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和安全性及其推廣應用(2017年) [56] 
基於遺傳與環境的道地藥材品質保障技術研究(2018年) [57] 
中醫藏象辨證體系的理論構建與臨牀應用研究(2022年) [58] 
益氣活血治法方藥抗腫瘤關鍵效應機制研究(2022年) [5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活血通腑方調控HIF-1α介導巨噬細胞糖代謝重編程防治術後腹腔粘連機制研究 [62] 
基於倍半萜角質層貯庫效應的辛味中藥揮發油透皮促滲“熱者易效”機制研究 [62] 
基於整合證據鏈的鬱金醋制增強疏肝止痛作用機制研究 [62] 
11β-HSD1調控皮膚糖皮質激素代謝在燒傷創面癒合與瘢痕的作用機制研究 [62] 
“內外兼治”策略逆轉慢性炎症促進糖尿病足潰瘍創面癒合 [62] 
苦味方劑香連丸經“苦味受體-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路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分子機制研究 [62]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中醫知識組織模式創新研究 [59] 
中國傳統醫學‘毒性本草’整理、挖掘與研究 [60]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高血壓全程防治的中醫藥方案循證優化和療效機制研究 [61] 
中藥飲片質量識別關鍵技術研究 [61] 
常用中藥活性成分的合成生物學研究 [61] 
陰虛證辯證標準的系統研究 [61] 
截至2024年4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截至2023年8月,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累計館藏紙質文獻132萬餘冊,中醫藥古籍3千餘種4萬餘冊;中文報刊538種;中外數據庫120個(含子庫和自建庫);電子圖書近216萬冊。 [63] 
  • 學術期刊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由南京中醫藥大學主辦,1959年創刊。該刊為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刊、中國科技引文數據庫(CSCD)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蘇省優秀期刊,被CA等國外權威文摘及檢索系統收錄。設有名老中醫學術傳承、論著(學術探討、臨牀研究、實驗.研究)、報道等專欄,刊登中醫、中藥、針灸、中西醫結合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及有關情報資料。 [64]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99年,是全國中醫藥院校中唯一的社會科學版學報,現為全國高校社科優秀期刊、全國理工農醫院校優秀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擴刊版)》來源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AMI)》引文數據庫擴展版來源刊。 [65]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南京中醫藥大學文化傳統

南京中醫藥大學形象標誌

  • 校徽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徽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徽
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校徽為橢圓形徽標,上部環形處是學校英文名稱,中部是橢圓形世界地圖,間有杏葉和針灸針組成的抽象圖案,下部環形處是一展翅飛翔的和平鴿,並標有唐代歐陽詢手書集字而成的校名,“1954”指建校時間。 [1] 
  • 校旗
校旗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240cm、寬160cm的白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徽和學校簡體校名。校名為紅色居中。校徽為藍色,具於校名上方居中。 [1] 

南京中醫藥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訓為自信、敬業。 [1] 
“自信”意為體現一種卓越的人格素質。自尊、自強方能自信;而自信又是克服困難,達到目標的基礎,亦含有堅信中醫藥事業必定發揚光大之意。 [10] 
“敬業”意為熱愛專業、熱愛職業、熱愛事業之意。自信、敬業從人格與從業態度提出要求,言簡意賅,涵意深遠。 [10] 
  • 校歌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歌》
作詞:杜文東,作曲:印青
鐘山腳下、揚子江畔,杏林學子濟濟一堂。
青春風華、意氣軒昂,滿園桃李競芬芳。
民族繁衍、福澤四方,五千年醫藥源遠流長。
團結奮進、繼承創新,岐黃仁術共弘揚。
啊!自信、敬業,為祖國富強,為人類健康。
啊!自信、敬業,我們努力拼搏、再創輝煌。 [79] 

南京中醫藥大學社團文化

截至2024年3年,南京中醫藥大學主要社團包括中醫臨牀協會、青年志願者協會、大學生藝術團和伯藜學社等。中醫臨牀協會以推廣中醫藥文化為核心,被評為“校五星級社團”,並擁有“岐風暢談”和“杏林春暖”等知名活動。 [76]  青年志願者協會自2011年成立以來,開展校園網格化管理、圖書館倒架、社區中醫義診、節氣養生宣講等活動。 [75]  大學生藝術團是校園內藝術實踐的主力軍,參與省級藝術展演並獲獎,同時舉辦各類文藝活動。 [77]  伯藜學社則以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為目標,開展多元化的社團活動,致力於學生全面發展。 [78]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牀協會、大學生藝術團社團活動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校領導

南京中醫藥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附屬醫院黨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黨委常委、附屬醫院院長
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副校級領導

南京中醫藥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
職務
在職時間
單位名稱
由崑
黨支部書記
1955.04-1955.05
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
張雨三
黨支部書記
1955.05
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
封士清
黨支部書記
1956.08
江蘇省中醫學校
顧爾鑰
黨委書記
1958.09-1959.07
南京中醫學院
張克威
黨委書記
1959.07-1972.11
南京中醫學院
盛立
黨委書記
1972.11-1977.09
江蘇新醫學院
張克威
黨委書記
1977.09-1978.01
江蘇新醫學院
張克威
黨委書記
1978.01-1979.03
南京中醫學院
史濟中
黨委書記
1979.03-1983.07
南京中醫學院
何平
代理黨委書記
1983.07-1983.11
南京中醫學院
何平
黨委書記
1983.11-1988.01
南京中醫學院
林國材
黨委書記
1988.01-1993.12
南京中醫學院
程肖彭
黨委書記
1993.12-1998.05
南京中醫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
左言富
黨委書記
1998.05-2005.02
南京中醫藥大學
黃成惠
黨委書記
2005.02-2012.07
南京中醫藥大學
陳滌平
黨委書記
2012.07-2018.10
南京中醫藥大學
程純
黨委書記
2018.10-2023.08
南京中醫藥大學
數據來源 [69]  截至2023年8月
歷任校長、院長
姓名
職務
在職時間
單位名稱
承淡安
校長
1954.10-1957.07
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
江蘇省中醫學校
顧爾鑰
院長
1958.09-1959.07
南京中醫學院
張克威
院長
1959.07-1968.03
南京中醫學院
張克威
革委會主任
1968.03-1970.05
南京中醫學院
顧悦奎
革委會主任革委會主任/核心小組組長
1970.05-1977.09
江蘇新醫學院
張克威
院長
1977.09-1978.01
江蘇新醫學院
張克威
革委會主任
1978.01-1979.03
江蘇新醫學院
南京中醫學院
王一峯
校長
1979.03-1983.07
南京中醫學院
周仲瑛
代理院長
1983.07-1983.11
南京中醫學院
周仲瑛
院長
1983.11-1991.05
南京中醫學院
陳子德
院長、校長
1992.07-1995.10
南京中醫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
項平
校長
1995.10-2005.02
南京中醫藥大學
吳勉華
校長
2005.02-2014.04
南京中醫藥大學
胡剛
校長
2014.04-2023.08
南京中醫藥大學
數據來源 [69]  截至2023年8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校園環境

  • 仙林校區
南京中醫藥大學仙林校區佔地面積1200餘畝,綠化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 [66]  學區位於南京市仙林大學城內,處於312國道,滬寧高速和連接長江二橋、四橋的繞城公路及二環路的“#”字公路網中間,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67] 
南京中醫藥大學仙林校區大門、體育館
  • 漢中門校區
漢中門校區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的老校區,坐落於市中心的漢中門,極具古典園林之美,校園內的清幽和寧靜與不遠處新街口的繁華和喧鬧相互映襯着,是一塊難得的鬧中取靜之地。進入二十一世紀,隨着主校區遷址仙林,漢中門校區正着力打造成“醫療、教育、科研、保健、文化、產業”六位一體,彰顯中醫藥傳統文化和科技創新魅力的大學科技園和中醫藥文化產業園。 [67] 
南京中醫藥大學漢中門校區大門、校區風貌
  • 泰州校區
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位於泰州醫藥高新區核心區域,匡時路(原名學院路)以南、泰州大道以西、南官河以東區域內,按1196畝左右規劃(含教學、科研、生活、教職工住宅等用地),包括原翰林學院482畝、新增校區建設用地454畝、預留研發用地260畝。 [68] 
南京中醫藥大學泰州校區大門、圖書館

南京中醫藥大學知名校友

政商界
姓名
職務
陳光標
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郎永淳
到家集團首席公共事務官
以上來源 [13-14]  [70]  數據截至2024年4月
醫學界
姓名
職務
程莘農
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
班秀文
廣西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
周仲瑛
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終身教授
張學文
陝西中醫學院主任醫師
徐景藩
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朱良春
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張燦玾
山東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
王綿之
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
夏桂成
南京中醫大學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
幹祖望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
顏正華
全國第一批名老中醫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王玉川
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
以上來源 [71]  數據截至2024年4月

南京中醫藥大學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
2018年
“南京十大最美高校”和“南京市園林式單位”稱號 [66] 
2020年
2019年度南京市反恐怖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72] 
2021年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獎名單 [74] 
2022年
2019-2021年度“江蘇省文明校園”稱號 [7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