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中學

鎖定
南京中學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是創辦於2003年的一所公立學校。
中文名
南京中學
創辦時間
2003年
所屬地區
江蘇南京
類    別
國有民辦
知名校友
陶行知高行健呂彥直吳仲華

南京中學基本內容

東山外國語學校標誌即校徽
173名專任教師中,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南京市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12人,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76人,碩士研究生21人,2006—2009年連續四年中考取得輝煌成績:人均總分均名列全區第一、全市前三名,特別是2008年中考,名列南京市第一名,培養出了周陽、卞一飛等江寧區中考狀元。
校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充滿濃郁的書香氣息,是讀書求學和工作的理想勝地。
建校六年來,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宗旨和“教師成長、學生成才、學校成功”的辦學目標,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高揚“高質量,輕負擔,全面發展,學有專長,培養德才兼備的精英”的辦學理念,實施精品戰略,學校以科學、嚴格的管理模式,過硬的教學質量,奮進的校風、學風,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贏得了社會的讚譽,家長的信賴,已成為江寧區學子們上中學的首選學校。
學校堅持弘揚“同心同德、盡心盡責、自尊自強、共存共榮”的員工精神,已建立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90%以上教師受過區級以上表彰、獎勵,教師隊伍被讚譽為:“鷹一樣的個人 雁一樣的團隊”。
學校堅持以質量立校,質量強校,勵志探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之路,堅持“嚴格管理——上路子,激發興趣——引進門,自主發展——後勁足”的管理思路,堅持“善待每一位學生”,做了大量艱苦卓絕而又細緻入微的工作,為每位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打下了基礎。
學校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內涵發展為突破口,六年來,先後獲准成為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實驗學校、南京市教科研基地、江寧區教科研基地,承擔了三個省級課題研究,教師撰寫的500餘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發表或獲獎。
建校六年來,學校克服了辦學條件簡陋等困難,以勇爭第一的拼搏精神,取得了驕人成績:在各學科競賽中,多人次榮獲全國及省級一、二等獎。
2006年,東外高起點創辦了高中部,三年來,高中部聲名鵲起,後來居上。2009年,學校首屆高考取得輝煌成績:本二以上達線率超過80%,名列全市前三名,併成功培養出南京市文科狀元——陳佳佳,一批學生被北大、復旦、南大等名校錄取;高一年級連續三年參加南京市期末統考,人均總分都名列全市第一!高二年級連續兩年“小高考”合格率100%,4A率全市前列! 2008年,東外成立了江寧區首家管樂團,招收了管樂團特長生50餘人,每星期堅持訓練。並邀請江蘇省交響樂團老師、江寧新世界藝術培訓中心的老師作指導。2009年與中國愛樂樂團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9年,招收了第二批管樂團學員,並與2008屆學員共同訓練,共同發展,相信東外管樂團能在今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目前,一所現代化的新校區正在規劃建設中,東山外國語學校正在向“一流的管理模式,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辦學質量”的社會滿意、家長放心的優秀品牌學校高歌猛進!

南京中學歷史沿革

肇始於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由美國美以美會(Methodism)創建的匯文書院(Nanking University)。
1890年,匯文書院創辦成美館,正式設立中學部。
1910年,匯文書院與益智書院、基督書院合併,創建金陵大學(University of Nanking,1952年合併於南京大學),中學部遂更名為金陵大學附屬中學(簡稱“金大附中”),張坊先生長期擔任校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金陵中學西遷至四川萬縣,並開設成都分部。
金陵中學校園
1939年起,金陵中學南京留守人員恢復辦學,由陳嶸先生任校長,校名先後為金陵補習學校、鼓樓中學、同倫中學、金陵中學。
1946年,抗戰勝利後,金陵中學從四川遷回南京。
1951年,私立金陵中學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附中合併,改名南京市第十中學;
1988年,恢復“金陵中學”校名。
金陵中學師資優良,設施齊全,設備先進。

南京中學著名校友

一個多世紀以來,數萬學子從金陵中學走出,以其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勇於創新而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其中成就卓著者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建築大師、中山陵設計者呂彥直,工程熱物理學科創始人吳仲華, 文史學家程千帆,經濟學家厲以寧、吳敬璉,生物學家傅新元,世界微分幾何學界青年領袖田剛等,還有齊康等二十多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院士,因而被譽為“英才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