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半邊風

(金縷梅科蕈樹屬植物)

鎖定
半邊風即蕈樹(學名:Altingia chinensis),為金縷梅科蕈樹屬下的一個種。 [1] 
中文名
半邊風
拉丁學名
Altingia chinensis (Champ.) Oliver ex Hanc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虎耳草亞目
金縷梅科
亞    科
楓香樹亞科
蕈樹屬
蕈樹組
蕈樹

半邊風形態特徵

蕈樹 常綠喬木,高20米,胸徑達60釐米,樹皮灰色,稍粗糙;當年枝無毛,幹後暗褐色;芽體卵形,有短柔毛,有多數鱗狀苞片。葉革質或厚革質,二年生,倒卵狀矩圓形,長7-13釐米,寬3-4.5釐米;先端短急尖,有時略鈍,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幹後稍發亮;下面淺綠色,無毛;側脈約7對,在上下兩面均突起,網狀小脈在上面很明顯,在下面稍突起,邊緣有鈍鋸齒,葉柄長約1釐米,無毛,稍粗壯;托葉細小,早落。雄花短穗狀花序長約1釐米,常多個排成圓錐花序,花序柄有短柔毛;雄蕊多數,近於無柄,花葯倒卵形。雌花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排成圓錐花序,有花15-26朵,苞片4-5片,卵形或披針形,長1-1.5釐米;花序柄長2-4釐米;萼筒與子房連合,萼齒乳突狀;子房藏在花序軸內,花柱長3-4毫米,有柔毛,先端向外彎曲。頭狀果序近於球形,基底平截,寬1.7-2.8釐米,不具宿存花柱;種子多數,褐色有光澤。 [2] 

半邊風生長環境

多生於海拔600~1000m的亞熱帶常綠林中。

半邊風分佈範圍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亦見於越南北部。 [2] 

半邊風主要價值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Bàn Biān Fēnɡ
【別名】老虎斑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蕈樹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tingia chinensis (Champ.) Oliv.ex Hance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挖,除去鬚根,洗淨,切段,曬乾。
【化學成份】葉含水晶蘭甙(monotropein),車葉草甙(asperuloside)。
【性味】辛;温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絡。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疔瘡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

半邊風性狀鑑別

半邊風 半邊風
性狀鑑別 根圓柱形,大小長短不一。表面灰白色,光滑。質堅硬,斷面纖維性。氣微,味淡。
參考資料
  • 1.    蕈樹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1-09-20]
  • 2.    蕈樹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1-09-20]